- 第三个是得成语(第三个字得的成语):炊沙成饭,傲睨得志,儿女成行,冰解的破,出口成章,出手得卢,出言成章,反目成仇,吹弹得破,好事成双,差强人意,得失成败,得寸得尺,得尺得寸,得意忘象,得意自鸣,必不得已,成双成对,成己成物,成败得失,拔十得五,操翰成章,改是成非,斐然成章,旱苗得雨,春风得意,泛滥成灾,涸辙之鱼,滴水成冰,点铁成金,班师得胜,穿井得人,蚌病成珠,读书得间,豺狼成性,过目成诵,逼不得已,除狼得虎,颠倒是非,百不得一。
1、炊沙成饭 chuī shā chéng fàn
释义:炊沙成饭 煮沙子做饭。比喻费力而无用。
出处:唐·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食。"
2、傲睨得志 ào nì dé zhì
释义:傲睨得志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3、儿女成行 ér nǚ chéng háng
释义:儿女成行 可以把儿女排成一个行列。形容子女很多。
出处:唐·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4、冰解的破 bīng jiě dì pò
释义:冰解的破 冰冻融解,箭靶射中。比喻问题解决,障碍消除。
出处:清 曾国藩《序》:“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干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5、出口成章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释义:出口成章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6、出手得卢 chū shǒu dé lú
释义:出手得卢 卢:古时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为最胜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
出处:《南齐书 张瓌传》:“献捷,太祖以告领军张冲,冲曰:‘瓌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
7、出言成章 chū yán chéng zhāng
释义:出言成章 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修务训》:“舜二瞳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8、反目成仇 fǎn mù chéng chóu
释义:反目成仇 反目:翻转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为仇人;指夫妻不和闹得很僵;以致互相成为仇人。也指其他原来关系非常亲密;相处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甚致怜新弃旧,反目成仇,多着呢?”
9、吹弹得破 chuī tán dé pò
释义:吹弹得破 好象吹一吹、弹一弹就会弄破似的。形容面部的皮肤非常细嫩。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觑俺姐姐这个脸儿吹弹得破,张生有福也呵!”
10、好事成双 hǎo shì chéng shuāng
释义:好事成双 指好事同时到来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郁四会心一笑,听他的话,抽足了鸦片,静待好事成双。”
11、差强人意 chā qiáng rén yì
释义:差强人意 差:稍微地;强:振奋。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12、得失成败 dé shī chéng bài
释义:得失成败 指获得与损失、成功与失败
出处: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得失成败,备在典谟,是以其详,可得而言。”
13、得寸得尺 dé cùn dé chǐ
释义:得寸得尺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14、得尺得寸 dé chǐ dé cùn
释义:得尺得寸 得:取得,获得。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15、得意忘象 dé yì wàng xiàng
释义:得意忘象 谓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
出处:唐·梁肃《止观统例议》:“非夫聪明深达,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
16、得意自鸣 dé yì zì míng
释义:得意自鸣 鸣:表达。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出处:清·陈琅《玉狮堂传奇·回流记·罢宴》:“笑他井底响繁蛙,得意自鸣,甘居人下。”
17、必不得已 bì bù dé yǐ
释义:必不得已 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出处:《论语 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18、成双成对 chéng shuāng chéng duì
释义:成双成对 见“成双作对”。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讲到姐姐今日这喜事,不但有媒有妁,并且不请得是成双成对的媒妁,余外更多着一位月下老人。”
19、成己成物 chéng jǐ chéng wù
释义:成己成物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20、成败得失 chéng bài dé shī
释义:成败得失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步骘传》:“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21、拔十得五 bá shí dé wǔ
释义:拔十得五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出处:《新唐书 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22、操翰成章 cāo hàn chéng zhāng
释义:操翰成章 操:持,拿;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徐幹传》:“幹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宫将文学。”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幹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
23、改是成非 gǎi shì chéng fēi
释义:改是成非 是:正确的,对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指颠倒是非。
出处: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俺请受了人几文钱改是成非,似这般所为,碜可可的话取民心髓。”
24、斐然成章 fěi rán chéng zhāng
释义:斐然成章 非常有文采;出口便成章。斐然:有文采的样子。也用以形容才干或声名显耀。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25、旱苗得雨 hàn miáo dé yǔ
释义:旱苗得雨 将要枯死的禾苗得到地场好雨。比喻在危难中得到援助。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0回:“天幸今得贤弟来此间镇守,正如锦上添花,~。”
26、春风得意 chūn fēng dé yì
释义:春风得意 春风:春天和煦的风;得意:愿望得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和暖的春风使人觉得洋洋自得。①原指考中进士后洋洋自得的心情。②后用以称进士及第;功成名就。③形容因所谋求的事情成功而心情欢畅。
出处:唐 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7、泛滥成灾 fàn làn chéng zāi
释义:泛滥成灾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四处溢出。指江河湖泊的水漫溢横流;造成灾害。也比喻有害的思想言行到处传播;成为祸患。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28、涸辙之鱼 hé zhé zhī yú
释义:涸辙之鱼 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出处:明·无名氏《四贤记·告贷》:“惊心草木皆兵,举目椿萱何在,累累如丧家之犬,圉圉似涸辙之鱼。”
29、滴水成冰 dī shuǐ chéng bīng
释义:滴水成冰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宋 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30、点铁成金 diǎn tiě chéng jīn
释义:点铁成金 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药将铁(石)点化成金子;现多比喻修改文章、绘画或摘引词句略加改动即成佳作妙语。也比喻教师善于开导学生。
出处:宋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31、班师得胜 bān shī dé shèng
释义:班师得胜 班:还。军队出征,得胜而归。明·无名氏《破天阵》三折:“将颜洞宾活捉拿,把韩延寿首级剽,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
出处:明·无名氏《破天阵》三折:“将颜洞宾活捉拿,把韩延寿首级剽,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
32、穿井得人 chuān jǐng dé rén
释义:穿井得人 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出处:汉·王充《论衡·书虚》:“丁氏穿家井,井中得一人。”
33、蚌病成珠 bàng bìng chéng zhū
释义:蚌病成珠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34、读书得间 dú shū dé jiàn
释义: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4回:“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35、豺狼成性 chái láng chéng xìng
释义:豺狼成性 豺:一种类似狼的凶残野兽;也叫“豺狗”。像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
出处: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加以虺蜴为人,豺狼成性。”
36、过目成诵 guò mù chéng sòng
释义:过目成诵 只要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极强。
出处:《宋史 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37、逼不得已 bī bù dé yǐ
释义:逼不得已 逼:逼迫。迫不得已
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85卷:“欲此求方,终不可得,云伟骨未应得之,逼不得已,妻尸解而去。”
38、除狼得虎 chú láng dé hǔ
释义: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出处:《金史·陈规传》:“近虽遗官谦察,治其奸滥,易其疲软,然代者亦非选择,所谓除狼得虎也。”
39、颠倒是非 diān dǎo shì fēi
释义:颠倒是非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指善恶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实。
出处:唐 韩愈《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40、百不得一 bǎi bù dé yī
释义:百不得一 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
出处:清·李渔《笠翁文集·〈和鸣集〉序》:"求其百首和鸣者,百不得一,何造物不均若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