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且战斗场面的成语(形容战斗场面的成语的成语):两败俱伤,乘胜追击,伐罪吊人,伐罪吊民,倒戈卸甲,倒戢干戈,倒载干戈,克敌制胜,兵慌马乱,兵戈扰攘,兵戈抢攘,兵戎相见,兵连祸深,兵连祸结,兵革之祸,减灶之计,大动干戈,大张声势,大获全胜,孤军作战,惨不忍睹,接连不断,放牛归马,料敌制胜,残兵败将,溃不成军,连天烽火,金戈铁甲,金戈铁马,金戈铁骑,金革之声,非战之罪,风尘之变,黩武穷兵,连天峰火,来好息师,兵拏祸结,流血浮丘,介胄之间,兵革互兴。
1、两败俱伤 liǎng bài jù shāng
释义:两败俱伤 败:失败。俱:全。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伤;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双方都受伤害。
出处: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2、乘胜追击 chéng shèng zhuī jī
释义:乘胜追击 乘:趁着。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扩大战果。
出处:《新编五代史评话 梁史卷上》:“李思安跃马交斗,经二十余合,思安拽枪徉败,退去。单可及乘胜追击。
3、伐罪吊人 fá zuì diào rén
释义:伐罪吊人 见“伐罪吊民”。
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4、伐罪吊民 fá zuì diào mín
释义:伐罪吊民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5、倒戈卸甲 dǎo gē xiè jiǎ
释义:倒戈卸甲 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出处:《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6、倒戢干戈 dǎo jí gàn gē
释义:倒戢干戈 见“倒载干戈”。
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偃革为轩,倒戢干戈,示不复用兵。”
7、倒载干戈 dào zài gān gē
释义:倒载干戈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出处:《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8、克敌制胜 kè dí zhì shèng
释义:克敌制胜 克:战胜;制胜:取得胜利。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出处:孙武《孙子 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9、兵慌马乱 bīng huāng mǎ luàn
释义:兵慌马乱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出处: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10、兵戈扰攘 bīng gē rǎo rǎng
释义:兵戈扰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11、兵戈抢攘 bīng gē qiǎng rǎng
释义:兵戈抢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出处:《金史·粘葛奴甲传》:“时兵戈抢攘,道路不通,奴甲受命,毅然策孤骑。”
12、兵戎相见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释义: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13、兵连祸深 bīng lián huò shēn
释义:兵连祸深 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出处: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兵连祸深,变起都邑,六师播荡,九服震惊。”
14、兵连祸结 bīng lián huò jié
释义:兵连祸结 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15、兵革之祸 bīng gé zhī huò
释义:兵革之祸 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
16、减灶之计 jiǎn zào zhī jì
释义:减灶之计 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17、大动干戈 dà dòng gān gē
释义:大动干戈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8、大张声势 dà zhāng shēng shì
释义:大张声势 大造声势,扩大影响。
出处:《宋史·李师中传》:“今修筑必广发兵,大张声势。”
19、大获全胜 dà huò quán shèng
释义:大获全胜 战胜对方;取得全部胜利。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葛令公生遗弃儿》:“唐代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梁家大获全胜。”
20、孤军作战 gū jūn zuò zhàn
释义:孤军作战 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奋战。比喻单独办事,没有人支援。
出处:刘桢《隋书 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独战,死者十八九。”
21、惨不忍睹 cǎn bù rěn dǔ
释义:惨不忍睹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出处: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22、接连不断 jiē lián bù duàn
释义:接连不断 连续不间断。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23、放牛归马 fàng niú guī mǎ
释义:放牛归马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处:《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24、料敌制胜 liào dí zhì shèng
释义:料敌制胜 准确地判断敌情,并蠃得胜利。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地形》:“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25、残兵败将 cán bīng bài jiàng
释义:残兵败将 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
出处: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26、溃不成军 kuì bù chéng jūn
释义:溃不成军 溃:散乱。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败得不成样子。形容军队惨败。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27、连天烽火 lián tiān fēng huǒ
释义:连天烽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出处: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28、金戈铁甲 jīn gē tiě jiǎ
释义:金戈铁甲 同“金戈铁马”。
出处: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他如今管领着金戈铁甲,簇拥着鼓吹鸣笳,他虽是违条犯法,咱无甚势剑铜铡。”
29、金戈铁马 jīn gē tiě mǎ
释义:金戈铁马 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出处:《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30、金戈铁骑 jīn gē tiě qí
释义:金戈铁骑 见“金戈铁马”。
出处:清·汪琬《〈苑西集〉序》:“我太祖、太宗发祥之址,与夫金戈铁骑百战创业之区,皆所跋涉而导从。”
31、金革之声 jīn gé zhī shēng
释义:金革之声 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
出处: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四方无斗争金革之声。”
32、非战之罪 fēi zhàn zhī zuì
释义:非战之罪 罪:罪过。不是战争本身的过失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3、风尘之变 fēng chén zhī biàn
释义:风尘之变 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出处:《晋书·陶璜传》:“夫风尘之变,出于非常。”
34、黩武穷兵 dú wǔ qióng bīng
释义:黩武穷兵 滥用兵力,任意征讨
出处:《周书 武帝纪论》:“若使翌日之瘳无爽,经营之志获申,黩武穷兵,虽见讥于良吏。”
35、连天峰火 lián tiān fēng huǒ
释义:连天峰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出处: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36、来好息师 lái hǎo xī shī
释义:来好息师 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37、兵拏祸结 bīng ná huò jié
释义:兵拏祸结 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出处:《宋史·陈良祐传》:"今遣使乃启衅之端,万一敌骑犯边,则民力困于供输,州郡疲于调发,兵拏祸结,未有息期。"
38、流血浮丘 liú xuè fú qiū
释义:流血浮丘 流的备可以把山丘漂起来。比喻战争中死伤的人极多。
出处:《管子·轻重丁》:"国有彗星,必有流血浮丘之战。"
39、介胄之间 jiè zhòu zhī jiān
释义:介胄之间 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战争中或战场上。
出处:宋·苏洵《上韩枢密书》:"而韩信、黥布之徒相继而起者七国,高祖死于介胄之间而莫能止也。"
40、兵革互兴 bīng gé hù xīng
释义:兵革互兴 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出处:南朝·梁·江淹《铜剑赞序》:"春秋迄于战国,战国至于秦时,攻争纷乱,兵革互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