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躁不安描写人的心情的四字词语(形容心情焦躁不安的成语):焦躁不安,不知所措,亡羊补牢,国计民生,坐立不安,大惊失色,如坐针毡,安邦治国,小心谨慎,心惊肉跳,心惊胆寒,心慌意乱,心烦意乱,心神不宁,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忐忑不定,惊心动魄,惊慌失措,惴惴不安,惶恐不安,惶惶不安,提心吊胆,生死存亡,肉跳心惊,胆战心惊,诚惶诚恐,喜怒无度。
- 1、焦躁不安 jiāo zào bù ān - 释义:焦躁不安 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 2、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 - 释义: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3、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 释义:亡羊补牢 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4、国计民生 guó jì mín shēng - 释义:国计民生 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 -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梁》:“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 5、坐立不安 zuò lì bù ān - 释义:坐立不安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 6、大惊失色 dà jīng shī sè - 释义:大惊失色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 7、如坐针毡 rú zuò zhēn zhān - 释义:如坐针毡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 出处:《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 8、安邦治国 ān bāng zhì guó - 释义:安邦治国 使国家安定太平。 - 出处: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 9、小心谨慎 xiǎo xīn jǐn shèn - 释义:小心谨慎 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 10、心惊肉跳 xīn jīng ròu tiào - 释义:心惊肉跳 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 - 出处: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 11、心惊胆寒 xīn jīng dǎn hán - 释义:心惊胆寒 同“心惊胆战”。 - 出处:明·李日华《南西厢记·飞虎授首》:“心惊胆寒,浑身上淋漓雨汗。” 
- 12、心慌意乱 xīn huāng yì luàn - 释义:心慌意乱 心里慌乱;没有主意。 -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 13、心烦意乱 xīn fán yì luàn - 释义:心烦意乱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 14、心神不宁 xīn shén bù níng - 释义:心神不宁 形容心情不平静;精神不安定。宁:安宁。 -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3回:“(三藏)心神不宁道:'徒弟啊,我怎幺打寒噤呢?'” 
- 15、心神不定 xīn shén bù dìng - 释义:心神不定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 出处:《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 16、忐忑不安 tǎn tè bù ān - 释义:忐忑不安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 出处: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 17、忐忑不定 tǎn tè bù dìng - 释义:忐忑不定 同“忐忑不安”。 -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济川被他们说得心中忐忑不定。” 
- 18、惊心动魄 jīng xīn dòng pò - 释义:惊心动魄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 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19、惊慌失措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释义:惊慌失措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 出处:《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20、惴惴不安 zhuì zhuì bù ān - 释义:惴惴不安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出处:《诗经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 21、惶恐不安 huáng kǒng bù ān - 释义:惶恐不安 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22、惶惶不安 huáng huáng bù ān - 释义:惶惶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 23、提心吊胆 tí xīn diào dǎn - 释义:提心吊胆 吊:悬着;不塌实。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 24、生死存亡 shēng sǐ cún wáng - 释义:生死存亡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 出处: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 
- 25、肉跳心惊 ròu tiào xīn jīng - 释义:肉跳心惊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凤姐此时肉跳心惊,急急的向秋爽斋来。” 
- 26、胆战心惊 dǎn zhàn xīn jīng - 释义:胆战心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 出处: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 27、诚惶诚恐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释义:诚惶诚恐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 28、喜怒无度 xǐ nù wú dù - 释义:喜怒无度 无度:没有限度。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 出处:《管子·七臣七主》:"喜怒无度,严诛无赦,臣下振恐,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