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江河的成语(形容江河的词语和成语是什么):三江七泽,三江五湖,众望所归,同心协力,和衷共济,声势浩大,大势所趋,江河日下,江河行地,江流日下,汹涌澎湃,波光粼粼,波涛汹涌,泥沙俱下,海沸江翻,澎湃汹涌,百川归海,风平浪静,百川赴海。
- 1、三江七泽 sān jiāng qī zé - 释义:三江七泽 泛指江河湖泽。 - 出处: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 2、三江五湖 sān jiāng wǔ hú - 释义:三江五湖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 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 3、众望所归 zhòng wàng suǒ guī - 释义:众望所归 众人的希望所集中的(望:希望;期望;归:集中)。形容群众中威望很高。 - 出处:宋 陆游《贺礼部曾侍郎启》:“所养既厚,万钧亦何足言;众望所归,九迁犹以为缓。” 
- 4、同心协力 tóng xīn xié lì - 释义:同心协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 出处:《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 5、和衷共济 hé zhōng gòng jì - 释义:和衷共济 衷:内心;济:渡水。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 出处:《尚书 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 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 6、声势浩大 shēng shì hào dà - 释义:声势浩大 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 7、大势所趋 dà shì suǒ qū - 释义:大势所趋 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 出处: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 8、江河日下 jiāng hé rì xià - 释义:江河日下 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 - 出处: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颓,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 
- 9、江河行地 jiāng hé xíng dì - 释义:江河行地 长江大河永远地在地上流动。比喻事情明显;无所置疑;颠扑不破。 - 出处:清 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 
- 10、江流日下 jiāng liú rì xià - 释义:江流日下 见“江河日下”。 - 出处: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既经非常之破坏,而无非常之建设以继之,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流日下。” 
- 11、汹涌澎湃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释义:汹涌澎湃 形容声势浩大。汹涌:波涛猛烈地向上涌;澎湃:大浪互相碰撞。 - 出处: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 12、波光粼粼 bō guāng lín lín - 释义:波光粼粼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 出处: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 13、波涛汹涌 bō tāo xiōng yǒng - 释义: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 14、泥沙俱下 ní shā jù xià - 释义:泥沙俱下 俱:都、一起。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 -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 15、海沸江翻 hǎi fèi jiāng fān - 释义:海沸江翻 大海沸腾,江河翻滚。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 - 出处:明 无名氏《那吒三变》第四折:“怒时节海沸江翻,恼时节天昏地惨。” 
- 16、澎湃汹涌 péng pài xiōng yǒng - 释义:澎湃汹涌 澎湃:大浪互相撞击;汹涌:波涛猛烈地向上涌。形容声势浩大 - 出处:曹靖华《飞花集》:“我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花海中,徘徊,徘徊复徘徊,半生往事,如钱塘怒涛,澎湃汹涌,冲击心头!” 
- 17、百川归海 bǎi chuān guī hǎi - 释义:百川归海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 18、风平浪静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释义:风平浪静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 出处: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 19、百川赴海 bǎi chuān fù hǎi - 释义:百川赴海 百:表示多。川:江河。所有江河都流归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理气下》:"百川赴海而海不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