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次交流用什么成语来形容_四字词语:三仕三已,一食三起,一沐三捉发,一沐三握发,一沐三渥发,一饭三吐哺,一饭三遗矢,三战三北,三绝韦编,事不过三,信以为真,孟母三迁,屡战屡败,年老体弱,弃如弁髦,心胸开阔,怀才不遇,提心吊胆,昼日三接,曾参杀人,曾母投杼,白璧三献,谦恭下士,韦编三绝,三榜定案,一夕三迁,徙宅之贤。
1、三仕三已 sān shì sān yǐ
释义:三仕三已 仕:作官;已:指被罢免。三次作官,又三次被罢免。形容心胸开阔,对作官和罢官都不在乎。
出处:《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2、一食三起 yī shí sān qǐ
释义:一食三起 原指周公旦勤于接待来客,吃饭时,三次吐出食物急于迎客。形容殷勤待士。
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3、一沐三捉发 yī mù sān zhuō fà
释义:一沐三捉发 沐:洗头;捉:用手攥住。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4、一沐三握发 yī mù sān wò fà
释义:一沐三握发 沐:洗头。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出处:汉·王充《论衡·书解》:“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5、一沐三渥发 yī mù sān wò fà
6、一饭三吐哺 yī fàn sān tǔ bǔ
释义:一饭三吐哺 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
出处:《史记 鲁周公世家》:“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勿以国骄人。”
7、一饭三遗矢 yī fàn sān yí shǐ
释义:一饭三遗矢 矢:通“屎”,粪便。一顿饭的功夫上了三次厕所。形容年老体弱或年老无用
8、三战三北 sān zhān sān běi
释义:三战三北 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出处:《国语·吴语》:“吴师大北。越之左军右军,乃遂涉而从之,又大败天没。又郊败之。三战三北,乃至于吴。”
9、三绝韦编 sān jué wéi biān
释义:三绝韦编 韦:熟牛皮。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刻苦
出处: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曲:“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
10、事不过三 shì bù guò sān
释义:事不过三 谓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11、信以为真 xìn yǐ wéi zhēn
释义:信以为真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12、孟母三迁 mèng mǔ sān qiān
释义: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13、屡战屡败 lǚ zhàn lǜ bài
释义:屡战屡败 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出处:《晋书·桓温传》:“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
14、年老体弱 nián lǎo tǐ ruò
释义:年老体弱 指衰老的人
出处: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我不是说少数年老体弱的同志不可以在家里办公,但是一般的不应该这样做。”
15、弃如弁髦 qì rú biàn máo
释义:弃如弁髦 弁:古代的帽子;髦:儿童的垂发。比喻毫不可惜地丢弃无用之物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服饰》:“弃如弁髦,《左传·昭公九年》:‘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16、心胸开阔 xīn xiōng kāi kuò
释义:心胸开阔 心胸:思想,气量。思想坦率接受力强,并非小心眼,心智并不狭窄
出处:宋·朱熹《答吕子约》:“便自胸次开阔,黑白分明。”
17、怀才不遇 huái cái bù yù
释义:怀才不遇 怀:怀藏;才:才干;才能。很有才能但是没有碰到赏识和重用他的人;没有施展的机会。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通显,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18、提心吊胆 tí xīn diào dǎn
释义:提心吊胆 吊:悬着;不塌实。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19、昼日三接 zhòu rì sān jiē
释义:昼日三接 一日之间三次接见。形容深受宠爱礼遇。
出处:《易·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孔颖达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
20、曾参杀人 zēng shēn shā rén
释义:曾参杀人 比喻流言可畏。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21、曾母投杼 zēng mǔ tóu zhù
释义:曾母投杼 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22、白璧三献 bái bì sān xiàn
释义:白璧三献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出处:见《韩非子 和氏》。
23、谦恭下士 qiān gōng xià shì
释义:谦恭下士 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出处:《陈书 始兴王伯茂传》:“伯茂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
24、韦编三绝 wéi biān sān jué
释义: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25、三榜定案 sān bǎng dìng àn
释义:三榜定案 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极言行事慎重。
26、一夕三迁 yī xī sān qiān
释义:一夕三迁 一夜之间三次迁移。形容居住的地方极不安全,令人提心吊胆,不得安宁。
出处:《左传·哀公八年》:"吴子闻之,一夕三迁。"
27、徙宅之贤 xǐ zhái zhī xián
释义:徙宅之贤 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三次迁居,改变环境。形容母教贤明。
出处:唐·白居易《制诏·与严砺诏》:"秩贵冬官,以表过庭之训;封荣石窌,用旌徙宅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