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字开头的成语大全集列表连(歌字开头的成语接龙):唇尖舌利,耳提面训,丰功硕德,侧目而视,分秒必争,吹灰之力,常年累月,弊衣疏食,彩笔生花,得意之作,德薄能鲜,恩德如山,掉舌鼓唇,断发文身,服服贴贴,比物此志,法不徇情,白日做梦,福星高照,粉饰太平,耳满鼻满,蠹国害民,表面文章,调兵遣将,豆蔻年华,车怠马烦,车驰马骤,辞严义正,迭床架屋,道听途说,长驱直入,陈词滥调,非同寻常,非愚则诬,风卷残云,风风雨雨,风驰霆击,伯牙绝弦,弛高骛远。
1、唇尖舌利 chún jiān shé lì
释义:唇尖舌利 指言词尖利。
2、耳提面训 ěr tí miàn xùn
释义:耳提面训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3、丰功硕德 fēng gōng shuò dé
释义:丰功硕德 同“丰功茂德”。
出处:元·王恽《淇州创建故周府君祠碑铭》:“其丰功硕德,具载墓碑,兹不复云。”
4、侧目而视 cè mù ér shì
释义:侧目而视 侧目:斜着眼睛;视:看。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5、分秒必争 fēn miǎo bì zhēng
释义:分秒必争 一分一秒的时间都要争夺过来。形容做事的时间抓得很紧。
出处:柯岩《奇异的书简 船长》:“我们现在要搞四化,分秒必争哩!”
6、吹灰之力 chuī huī zhī lì
释义:吹灰之力 比喻极轻微的力量
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7、常年累月 cháng nián lěi yuè
释义:常年累月 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一章:“福建内地常年累月闹着兵祸、官灾、绑票、械斗。”
8、弊衣疏食 bì yī shū shí
释义:弊衣疏食 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出处:《周书 柳虬传》:“弊衣疏食,未尝改操。”
9、彩笔生花 cǎi bǐ shēng huā
释义:彩笔生花 生花:长出花来。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出处:元 汤式《赏花时 戏贺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处有,彩笔生花梦境熟。”
10、得意之作 dé yì zhī zuò
释义:得意之作 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
出处:曹靖华《哪有闲情话年月》:“作者仿佛要为我开小型展览会似的,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都陈列在我面前了。”
11、德薄能鲜 dé bó néng xiǎn
释义:德薄能鲜 鲜:少。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出处: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12、恩德如山 ēn dé rú shān
释义:恩德如山 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无可图报。”
13、掉舌鼓唇 diào shé gǔ chún
释义:掉舌鼓唇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9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14、断发文身 duàn fà wén shēn
释义:断发文身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出处:左丘明《左传 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
15、服服贴贴 fú fú tiē tiē
释义:服服贴贴 指让人信服或物品平整
出处: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人家服服贴贴,敲锣打鼓。”
16、比物此志 bǐ wù cǐ zhì
释义:比物此志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出处:东汉 贾谊《新书 阶级》:“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王先谦补注:“物,类也。志,意也。言臣如效死取义,则为国家不拔之基,圣人有‘金城’之语,正比类此意也。”
17、法不徇情 fǎ bù xùn qíng
释义:法不徇情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
18、白日做梦 bái rì zuò mèng
释义:白日做梦 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脱离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出处:明 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 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19、福星高照 fú xīng gāo zhào
释义:福星高照 福星:吉祥的星;象征能给人带来吉祥幸福的人或事物。形容人很幸运;有福气。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保管你这一瞧,就抵得个福星高照。”
20、粉饰太平 fěn shì tài píng
释义:粉饰太平 粉饰:粉刷装饰;太平:社会平安兴旺。把黑暗混乱的社会局面装扮成太平盛世。
出处:宋 蔡絛《车铁围山丛谈》:“当是时,方粉饰太平,务复古礼制。”
21、耳满鼻满 ěr mǎn bí mǎn
释义:耳满鼻满 满耳朵满鼻子都是。形容听得烂熟。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你在南京时,人说你周舍名字,说的我耳满鼻满的,则是不曾见你。”
22、蠹国害民 dù guó hài mín
释义:蠹国害民 蠹: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
23、表面文章 biǎo miàn wén zhāng
释义:表面文章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出处: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一句话,就是要落在实处。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
24、调兵遣将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释义:调兵遣将 调动军队;派遣将领;或是调动、安排人力。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
25、豆蔻年华 dòu kòu nián huá
释义:豆蔻年华 豆蔻:一种花色淡黄、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
出处:唐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26、车怠马烦 chē dài mǎ fán
释义:车怠马烦 车危且马疲。形容旅途困乏。怠:通“殆”。同“车殆马烦”。
出处: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词》之一:“车怠马烦客忘归,兰膏明烛承夜辉。”
27、车驰马骤 chē chí mǎ zhòu
释义:车驰马骤 形容车马奔驰迅猛。
出处: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28、辞严义正 cí yán yì zhèng
释义:辞严义正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29、迭床架屋 dié chuáng jià wū
释义:迭床架屋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複,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30、道听途说 dào tīng tú shuō
释义:道听途说 道、途:路。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31、长驱直入 cháng qū zhí rù
释义:长驱直入 驱:快跑;长驱:策马向很远的目的地前进;直入:不停顿地一直向前。军队以不可阻挡的威势快速地进军。形容进军迅速而顺利。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7回:“自此,卢俊义等无后顾之忧,兵马长驱直入。”
32、陈词滥调 chén cí làn diào
释义:陈词滥调 陈词:陈旧的不合实用的言词;滥:空泛;失真。陈旧、空泛、不切实际的论调。
出处:萧乾《老报人馀笔 随想录》:“里面开列了记者经常使用的一些陈词滥调,诸如‘众所周知’。”
33、非同寻常 fēi tóng xún cháng
释义:非同寻常 寻常:平常。不同于平常。形容人或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况且他也是王爷之分,非同寻常可比。”
34、非愚则诬 fēi yú zé wū
释义:非愚则诬 诬:诬蔑。不是生性愚蠢的话,就是故意污蔑。
出处:《庄子·秋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呼?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35、风卷残云 fēng juǎn cán yún
释义:风卷残云 大风把残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也用来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
出处:唐 戎昱《霁雪》:“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36、风风雨雨 fēng fēng yǔ yǔ
释义:风风雨雨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出处:元 张可久《普天乐 忆鉴湖》曲:“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37、风驰霆击 fēng chí tíng jī
释义:风驰霆击 形容迅速出击。同“风驰电击”。
出处:陈炽《庸书 议院》:“华盛顿以编户之细民,苦英人之虐政,风驰霆击,崛起美洲。”
38、伯牙绝弦 bó yá jué xián
释义:伯牙绝弦 牙:伯牙。钟子期死后,伯牙从此不弹琴。比喻知音的难遇。
出处:《汉书·扬雄传》:"是故钟期死,伯牙绝弦破琴而不肯与众鼓。"
39、弛高骛远 chí gāo wù yuǎn
释义:弛高骛远 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弛高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