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一个物体很高的四字词语(形容物体很高很高的成语):倚天拔地,兴会淋漓,兴致淋漓,屠龙之伎,崇墉百雉,崇山峻岭,彪形大汉,拔地倚天,拔地参天,日上三竿,日出三竿,日高三丈,概日凌云,渺无人烟,百丈竿头,蔽日干云,言听行从,赫赫之光,高不可攀,高耸入云,高高在上。
1、倚天拔地 yǐ tiān bá dì
释义:倚天拔地 倚天而立,拔地而起。极言魁伟雄奇。
出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至杜陵,负其倚天拔地之材,更欲驾《风》、《骚》而上之,则有所不能。”
2、兴会淋漓 xìng huì lín lí
释义:兴会淋漓 兴会:兴致;淋漓:酣畅,充盛。形容兴致很高,精神舒畅。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3回:“这父子兴会淋漓,巳牌末脱稿。”
3、兴致淋漓 xīng zhì lín lí
释义:兴致淋漓 犹兴会淋漓。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有时有了兴致淋漓的时节,就难免有些‘小德出入’。”
4、屠龙之伎 tú lóng zhī jì
释义:屠龙之伎 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出处:唐·刘禹锡《何十赋》:“屠龙之伎,非曰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
5、崇墉百雉 chóng yōng bǎi zhì
释义:崇墉百雉 形容城墙高大。
出处:清·褚人获《坚瓠广集·芦沟斗城》:“于是当桥之北,规里许为斗城,局制虽小,而崇墉百雉,俨若雄关。”
6、崇山峻岭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释义:崇山峻岭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
出处: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7、彪形大汉 biāo xíng dà hàn
释义:彪形大汉 彪:小虎;比喻躯干魁梧。身材高大魁梧的男子。
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九回:“二人都是彪形大汉,浓眉广颡,燕颌虎腮。”
8、拔地倚天 bá dì yǐ tiān
释义:拔地倚天 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出处:唐 孙樵《与王霖秀才书》:“譬玉川子《月蚀诗》、杨司城《华山赋》、韩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
9、拔地参天 bá dì cān tiān
释义:拔地参天 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
出处:郭沫若《春天的信号》:“虽然只是一根嫩苗,只要它不遭遇斧斤,我们可以预言,它一定会拔地参天。”
10、日上三竿 rì shàng sān gān
释义:日上三竿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宋 杨亿《劝石集贤饮》诗:“日上三竿宿雾披,章台走马帽檐欹。”
11、日出三竿 rì chū sān gān
释义:日出三竿 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南齐书 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12、日高三丈 rì gāo sān zhàng
释义:日高三丈 犹日上三竿。
出处:明·汤显祖《南柯记·录摄》:“日高三丈,还不见六房站班,可恶可恶!”
13、概日凌云 gài rì líng yún
释义:概日凌云 蔽日穿云,形容很高
出处:南朝 陈 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槊动风霜,弩穿金石,高楼大舰,概日凌云。”
14、渺无人烟 miǎo wú rén yān
释义:渺无人烟 一片渺茫,没有人烟
出处: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47回:“不上一月,将淮北千里,扫荡个渺无人烟。”
15、百丈竿头 bǎi zhàng gān tóu
释义:百丈竿头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景岑禅师》:“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16、蔽日干云 bì rì gān yún
释义:蔽日干云 挡住太阳,直冲云霄。形容十分高大。
出处:唐 张文成《游仙窟》:“于时金台银阙,蔽日干云。”
17、言听行从 yán tīng xíng cóng
释义:言听行从 谓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出处:《鹖冠子·道端》:“圣人之功,定制于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
18、赫赫之光 hè hè zhì guāng
释义:赫赫之光 赫赫:显著貌。原指太阳的光明亮清晰。后比喻人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声势。
出处:汉 杨雄《法言 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
19、高不可攀 gāo bù kě pān
释义:高不可攀 攀:攀登。高得无法攀登。形容很难达到。也形容高高在上;难以亲近。
出处:汉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20、高耸入云 gāo sǒng rù yún
释义:高耸入云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出处: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21、高高在上 gāo gāo zài shàng
释义:高高在上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诗经 周颂 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