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三都是数字的成语大全(一三是数字的成语):一举一动,一唱三叹,一国三公,一字千金,一岁三迁,一干二净,一心一意,一日三复,一日三秋,一本正经,一板三眼,一步登天,一沐三捉发,一波三折,一笔勾销,一笔抹杀,一败涂地,一问三不知,一隅三反,一饭三吐哺,一鼓作气,七上八下,三五成群,三令五申,三山五岳,三心二意,三思而行,三番五次,三言两语,三足鼎立,三长两短,五湖四海,五颜六色,十全十美,十拿九稳,四平八稳。
1、一举一动 yī jǔ yī dòng
释义:一举一动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所有的行动。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著力。”
2、一唱三叹 yī chàng sān tàn
释义:一唱三叹 原指宗庙的乐曲;一个人唱;三个人赞叹应和。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3、一国三公 yī guó sān gōng
释义:一国三公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4、一字千金 yī zì qiān jīn
释义:一字千金 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 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5、一岁三迁 yī suì sān qiān
释义:一岁三迁 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出处:《南史 到儰传》:“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
6、一干二净 yī gān èr jìng
释义:一干二净 形容非常干净;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7、一心一意 yī xīn yī yì
释义:一心一意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8、一日三复 yī rì sān fù
释义:一日三复 谓在一天之内多次反复玩味。
出处:《梁书·何逊传》:“沈约亦爱其文,尝谓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
9、一日三秋 yī rì sān qiū
释义:一日三秋 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年。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出处:南朝 梁 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10、一本正经 yī běn zhèng jīng
释义:一本正经 正经:庄重;正派。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11、一板三眼 yī bǎn sān yǎn
释义:一板三眼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出处: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12、一步登天 yī bù dēng tiān
释义:一步登天 登:上。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万望口角春风,我就一步登天,点了买办差,就过好日子。”
13、一沐三捉发 yī mù sān zhuō fà
释义:一沐三捉发 沐:洗头;捉:用手攥住。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14、一波三折 yī bō sān zhé
释义:一波三折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出处:《宣和书谱 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15、一笔勾销 yī bǐ gōu xiāo
释义:一笔勾销 勾销:取消;抹掉。用笔在书面材料上勾画一下;表示事情已经了结或取消。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一概不计较。
出处: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第七卷:“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16、一笔抹杀 yī bǐ mǒ shā
释义:一笔抹杀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
17、一败涂地 yī bài tú dì
释义:一败涂地 一:一旦;涂地:“肝脑涂地”的省略。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18、一问三不知 yī wèn sān bù zhī
释义:一问三不知 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19、一隅三反 yī yú sān fǎn
释义:一隅三反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0、一饭三吐哺 yī fàn sān tǔ bǔ
释义:一饭三吐哺 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
出处:《史记 鲁周公世家》:“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勿以国骄人。”
21、一鼓作气 yī gǔ zuò qì
释义: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2、七上八下 qī shàng bā xià
释义:七上八下 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
出处:宋 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23、三五成群 sān wǔ chéng qún
释义:三五成群 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指几个人在一起。
出处: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三五成群,高谈嬉笑。”
24、三令五申 sān lìng wǔ shēn
释义:三令五申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25、三山五岳 sān shān wǔ yuè
释义:三山五岳 泛指名山;也指各地。
出处: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26、三心二意 sān xīn èr yì
释义:三心二意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出处: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27、三思而行 sān sī ér xíng
释义:三思而行 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行动。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8、三番五次 sān fān wǔ cì
释义:三番五次 形容次数很多。番:次数;遍数。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三番五次,缠的老和尚急了,说道:‘你是何处光棍,敢来闹我们!’”
29、三言两语 sān yán liǎng yǔ
释义:三言两语 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出处:元 施惠《幽闺记 姐妹论思》:“有三言两语,寄也无因。”
30、三足鼎立 sān zú dǐng lì
释义:三足鼎立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31、三长两短 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释义:三长两短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出处: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32、五湖四海 wǔ hú sì hǎi
释义:五湖四海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出处:唐 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33、五颜六色 wǔ yán liù sè
释义:五颜六色 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34、十全十美 shí quán shí měi
释义:十全十美 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出处:清 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35、十拿九稳 shí ná jiǔ wěn
释义:十拿九稳 形容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如此一行,只怕这事例有个十拿九稳也不见得。”
36、四平八稳 sì píng bā wěn
释义:四平八稳 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