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肥什么瘦近义词成语(什么肥什么瘦的成语):盛肥丁瘦,兄肥弟瘦,吃肥丢瘦,各有所长,拈轻怕重,挑三拣四,挑挑拣拣,挑肥拣瘦,文如其人,燕瘦环肥,环肥燕瘦,红瘦绿肥,绿肥红瘦,胡肥锺瘦,越瘦吴肥,较瘦量肥,肥冬瘦年,胡肥钟瘦。
1、盛肥丁瘦 shèng féi dīng shòu
释义:盛肥丁瘦 宋代文人盛度休胖而为文粗疏,丁谓体瘦而作诗精优。比喻文如其人。
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盛文肃公丰肥,丁晋公疏瘦,时语:盛肥丁瘦。"
2、兄肥弟瘦 xiōng féi dì shòu
释义:兄肥弟瘦 旧喻兄弟相爱,临难争死。
出处:《后汉书·赵孝传》:“及天下乱,人相食。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即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放之。”
3、吃肥丢瘦 chī féi diū shòu
释义:吃肥丢瘦 比喻专做占便宜的事
出处:向春《煤城激浪》:“你背着我,吃肥丢瘦。”
4、各有所长 gè yǒu suǒ chéng
释义:各有所长 长:长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出处:《管子 形势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
5、拈轻怕重 niān qīng pà zhòng
释义:拈轻怕重 拈:用手指拿东西。指接受工作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出处: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6、挑三拣四 tiāo sān jiǎn sì
释义:挑三拣四 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出处: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
7、挑挑拣拣 tiāo tiāo jiǎn jiǎn
释义:挑挑拣拣 挑:挑选;拣:分拣。指从中仔细挑选
出处:钱宁《圣人》第25章:“在西瓜、桃李、杏枣中间穿行,挑挑拣拣,寻些百姓乐趣,倒也乐而忘忧。”
8、挑肥拣瘦 tiāo féi jiǎn shòu
释义:挑肥拣瘦 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肥:肥肉;瘦:瘦肉。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像娘这样费心,还不讨他说个是,只要拣精拣肥,我也犯不着要效他这个劳。”
9、文如其人 wén rú qí rén
释义:文如其人 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
出处:宋 苏轼《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
10、燕瘦环肥 yàn shòu huán féi
释义:燕瘦环肥 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各擅其美,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出处:宋 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11、环肥燕瘦 huán féi yàn shòu
释义:环肥燕瘦 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各有其风韵。也比喻艺术作品风格流派各具特点,各擅其美
出处:宋 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志,玉环飞燕谁敢憎。”
12、红瘦绿肥 hóng shòu lǜ féi
释义:红瘦绿肥 绿叶茂盛,红花凋谢。形容暮春景色
出处:宋·吴礼文《桃源忆故人暮春》词:“画桥流水飞花舞,柳外斜风细雨。红瘦绿肥春暮,肠断桃源路。”
13、绿肥红瘦 lǜ féi hóng shòu
释义:绿肥红瘦 绿:指叶;红:指花;肥:长得旺;瘦:枯萎。草木绿叶茂盛而花朵却萎凋稀少。形容暮春景色。
出处:宋 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4、胡肥锺瘦 hú féi zhōng shòu
释义:胡肥锺瘦 胡:三国时的胡昭;锺:三国时的锺繇。胡昭的字体肥,锺繇的字体瘦。形容书法各擅其美。
出处: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三国魏刘德升字君嗣,以造行书擅名,胡昭、锺繇并师其法,而胡书体肥,锺书体瘦,亦各有君嗣之美。”
15、越瘦吴肥 yuè shòu wú féi
释义:越瘦吴肥 不在乎越国人瘦和吴国人肥胖。比喻痛痒与己无关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0回:“图求谋,多只为一身之计;纵奸贪,那里管越瘦吴肥。”
16、较瘦量肥 jiào shòu liàng féi
释义:较瘦量肥 比较肥瘦。喻评论姿容。
出处:清·李渔《风筝误·贺岁》:“何曾见侯门娇丽,肯容人较瘦量肥。”
17、肥冬瘦年 féi dōng shòu nián
释义:肥冬瘦年 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
18、胡肥钟瘦 hú féi zhōng shòu
释义:胡肥钟瘦 胡:三国时的胡昭;钟:三国时的钟繇。胡昭的字体肥,钟繇的字体瘦。形容书法各擅其美。
出处: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三国魏刘德升字君嗣,以造行书擅名,胡昭、钟繇并师其法,而胡书体肥,钟书体瘦,亦各有君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