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帝的成语有哪些(包含帝字的成语_包含帝字的四字词语):老大帝国,梓潼帝君,三皇五帝,二帝三王,圣帝明王,天高皇帝远,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山高皇帝远,帝制自为,帝王将相,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望帝啼鹃,称帝称王,简在帝心,胡天胡帝,舄乌虎帝,鱼鲁帝虎,鲁鱼帝虎,黄帝子孙,皇天上帝,五帝三皇,帝辇之下,皡天上帝,七十二帝,道君皇帝。
1、老大帝国 lao da di guo
释义:老大帝国 古老的大国。常指古老积弱的旧中国。《文明小史》楔子:“老大帝國未必轉老還童。”杨度《<游学译编>叙》:“今日外人之訶我中國也,不曰老大帝國,則曰幼稚時代。”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七章:“我们中国是老大帝国,积弱已极,正值上下一心,兢兢图存时候,怎还闹得民气!”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过去说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但是,经过这六年的改革,我们把中国的面貌改变了。”
2、梓潼帝君 zǐ tóng dì jūn
释义:梓潼帝君 道教神名。相传名 张亚子 ,居 蜀 中 七曲山 ,仕 晋 战死,后人立庙祀之。 唐 宋 时封王, 元 时封为帝君。掌人间功名禄位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外郡行祠》:“ 梓潼帝君 庙,在 吴山 承天观 。此 蜀 中神,专掌注禄籍,凡
3、三皇五帝 sān huáng wǔ dì
释义:三皇五帝 我们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故夫三皇五帝之礼法度,不矜于同而预于治。”
4、二帝三王 èr dì sān wáng
释义:二帝三王 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昔在二帝三王……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
5、圣帝明王 shèng dì míng wáng
释义:圣帝明王 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
出处: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
6、天高皇帝远 ti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
释义:天高皇帝远 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出处:元 无名氏《台温处树旗谣》:“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7、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ǔ dì wáng jiā
释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9卷:“陈辛曰:‘我正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数日,去赴选场,偕众伺候挂榜。”
8、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ú dì wáng jiā
释义: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必然见俺二人学业成就,着俺下山,进取功名。”
9、山高皇帝远 sh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
释义:山高皇帝远 指王法管辖不到。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你们山高皇帝远,干的好事,只当我姓白的不知道?”
10、帝制自为 dì zhì zì wéi
释义:帝制自为 帝制:君主专制政体;为:充当。自封为皇帝实行君主专制
出处:孙中山《同盟会宣言》:“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11、帝王将相 dì wáng jiòn xiàng
释义:帝王将相 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日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2、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pīn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
释义: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13、望帝啼鹃 wàng dì tí juān
释义:望帝啼鹃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14、称帝称王 chēng dì chēng wáng
释义:称帝称王 帝:帝王;王:君王。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狂妄自大
出处: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15、简在帝心 jiǎn zài dì xīn
释义:简在帝心 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出处:《论语 尧曰》:“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16、胡天胡帝 hú tiān hú dì
释义:胡天胡帝 胡:何;帝:指天神。什么是天,什么是帝。原形容服饰容貌像天神一样美丽,后也表示尊敬崇仰。
出处:《诗经 鄘风 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17、舄乌虎帝 xì wū hǔ dì
释义:舄乌虎帝 因“舄”与“乌”、“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经传抄,容易写错。指文字抄传错误。
出处:《埤雅》:“舄九写而为乌,虎三写而为帝,言书之转易如此。”
18、鱼鲁帝虎 yú lǔ dì hǔ
释义:鱼鲁帝虎 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出处:清·金桌《〈南海百咏〉跋》:“余家向有钞本,承讹踵谬,不无鱼鲁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订正之。”
19、鲁鱼帝虎 lǔ yú dì hǔ
释义:鲁鱼帝虎 指文字传抄错误。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20、黄帝子孙 huáng dì zǐ sūn
释义:黄帝子孙 黄帝:姬姓,号轩辕氏,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的后代。指中华儿女
出处:周恩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仍需要全国同胞,每一个热血的黄帝子孙,坚韧不拔地努力奋斗。”
21、皇天上帝 huang tian shang di
释义:皇天上帝 天帝,上帝。《吕氏春秋·季夏》:“令民無不咸出其力,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祀宗廟社稷之靈,爲民祈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下》:“成帝建始二年,罷雍五畤,始祀皇天上帝於長安南郊。”
22、五帝三皇 wǔ dì sān huáng
释义:五帝三皇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出处:《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23、帝辇之下 dì niǎn zhī xià
释义:帝辇之下 皇帝所在的地方。用指京都。
出处:《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帝辇之下,怎容你这等胡行?你却如何谋了他小老婆,劫了十五贯钱,杀死了亲夫,今日同往何处?从实招来。"
24、皡天上帝 hào tiān shàng dì
释义:皡天上帝 犹天帝。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按礼,天子大裘而冕,祭皡天上帝於此。”一本作“昊天上帝”。
25、七十二帝 qī shí èr dì
释义:七十二帝 指上古到 泰山 封禅的君主。相传上古到 泰山 封禅者有七十二君。见《史记·封禅书》引 管仲 语。 唐 李白 《大猎赋》:“方将延荣光於后昆,軼玄风於邃古,拥嘉瑞,臻元符,登封於 太山 ,篆德於 社首 ,岂与乎七十二帝同条而共贯哉!”
26、道君皇帝 dào jūn huáng dì
释义:道君皇帝 指 宋徽宗 。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上自称教主 道君皇帝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这本话文,乃在 宋 朝 道君皇帝 宣和 年间。” 明 冯梦龙 《梦磊记·观梅感梦》:“朕乃 宋 朝第八代天子是也,初封 端王 ,入承大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