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杀字的词语(包含杀字的成语_包含杀字的四字词语):人杀鬼杀,不丰不杀,丰杀随时,二桃杀三士,互相残杀,借刀杀人,借剑杀人,刳胎杀夭,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去杀胜残,可杀不可辱,国人皆曰可杀,奸掳烧杀,好生恶杀,寸铁杀人,感慨杀身,戤米囤饿杀,扑杀此獠,捐残去杀,春生秋杀,暗藏杀机,杀一儆百,格杀不论,格杀勿论,格杀弗论,格杀无论,毁车杀马,气杀钟馗,看杀卫玠,破军杀将,覆军杀将,赶尽杀绝,风高放火,月黑杀人,娇子如杀子,三杀三宥,仁者不杀,坏车杀马,藕丝难杀,广袤丰杀,丰上杀下。
1、人杀鬼杀 rén shā guǐ shā
释义:人杀鬼杀 被人杀和被鬼杀。比喻被好人和被坏人杀掉结果是一样的。
出处:《旧唐书·魏玄同传》:"人杀鬼杀,有何殊也,岂能为告人事乎!"
2、不丰不杀 bù fēng bù shā
释义:不丰不杀 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礼器》:“孔子曰:‘礼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丰,不杀。’”
3、丰杀随时 fēng shā suí shí
释义:丰杀随时 丰:增加;杀:减少。随时代不同而作增减变动
出处:《晋书·礼志》:“礼典轨度,丰杀随时,虞、夏、商、周咸不相袭,盖有由也。”
4、二桃杀三士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释义:二桃杀三士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5、互相残杀 hù xiāng cán shā
释义:互相残杀 彼此之间互相残酷地厮杀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天下之人,互相残杀。”
6、借刀杀人 jiè dāo shā rén
释义:借刀杀人 用别人的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人。
出处:明 汪廷讷《三祝记 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7、借剑杀人 jiè jiàn shā rén
释义:借剑杀人 见“借刀杀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本事。”
8、刳胎杀夭 kū tāi shā yāo
释义:刳胎杀夭 同“刳胎焚夭”。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
9、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nán zhēng běi zhàn,dōng dàng xī shā
释义: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出处:晋剧《打金枝》第二场:“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
10、去杀胜残 qù shā shèng cán
释义:去杀胜残 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出处:《梁书·武帝纪》:“思所以振民育德,去杀胜残,解网更张,置之仁寿。”
11、可杀不可辱 kě shā bù kě rǔ
释义:可杀不可辱 辱:侮辱。可以牺牲生命但不可遭受侮辱。形容做人的尊严
出处:《孔子家语·儒行解》:“儒有可亲而不可却,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
12、国人皆曰可杀 guó rén jiē yuē kě shā
释义:国人皆曰可杀 皆:都;可:能。罪大恶极,全国人民都说他该杀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
13、奸掳烧杀 jiān lǔ shāo shā
释义:奸掳烧杀 奸淫妇女,抢劫财物,杀人放火。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五章:“老头子说:‘别看他们这样,这叫做假行仁义,收买人心。等他一占了开封,就会奸掳烧杀,无恶不作。’”
14、好生恶杀 hào shēng wù shā
释义:好生恶杀 好:喜爱;恶:讨厌,憎恨。爱惜生灵,不喜杀生
出处:《旧唐书·姚崇传》:“陛下好生恶杀,此事请不烦出敕,乞容臣出牒处分。”
15、寸铁杀人 cùn tiě shā rén
释义:寸铁杀人 一寸长的短兵器即可以杀人。比喻事物主要是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
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七卷:“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寸铁,便可杀人。”
16、感慨杀身 gǎn kǎi shā shēn
释义:感慨杀身 感慨:因有感触而愤慨或慨叹;杀身:舍弃性命。因愤慨而舍弃生命
出处:宋·朱熹《近思录·政事》:“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17、戤米囤饿杀 gài mǐ tún è shā
释义:戤米囤饿杀 戤:依靠;囤:盛粮食的器物。依着米囤挨饿。比喻守财自苦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徒然守着他,救不得饥饿。真是戤米囤饿杀了。”
18、扑杀此獠 pū shā cǐ lǎo
释义:扑杀此獠 扑杀:打死;獠:古时骂人的话。打死这个坏家伙。形容对某人憎恨之极。
出处:《新唐书·褚遂良传》:“武氏从幄后呼曰:‘何不扑杀此獠?’”
19、捐残去杀 juān cán qù shā
释义:捐残去杀 谓放弃残暴和屠杀的行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20、春生秋杀 chūn shēng qiū shā
释义:春生秋杀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出处:唐 白居易《贺杀贼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
21、暗藏杀机 àn cáng shā jī
释义:暗藏杀机 隐藏杀人的念头。比喻潜在危险
22、杀一儆百 shā yī jǐng bǎi
释义:杀一儆百 儆: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23、格杀不论 gé shā bù lùn
释义:格杀不论 格:打;格杀:打死;不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出处:《后汉书·刘盆子传》:“皆可格杀。”
24、格杀勿论 gé shā wù lùn
释义:格杀勿论 格:打;格杀:打死;勿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出处:清 林则徐《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驶近夷路,概行追击,倘敢逞凶拒捕,格杀勿论。”
25、格杀弗论 gé shā fú lùn
释义:格杀弗论 见“格杀勿论”。
出处:清·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洋人入其界者,登时格杀弗论。”
26、格杀无论 gé shā wú lùn
释义:格杀无论 见“格杀勿论”。
出处: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清政府以‘格杀无论’对付人民,人民也以‘格杀无论’对待卖国贼。”
27、毁车杀马 huǐ chē shā mǎ
释义:毁车杀马 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
出处:宋·陆游《谢曾侍郎启》:“毁车杀马,逝从此以径归;卖剑买牛,分余生之永已。”宋·陆九渊《与陈倅书》:“元晦虽有毁车杀马之说,然势恐不容不一出也。”
28、气杀钟馗 qì shā zhōng kuí
释义:气杀钟馗 气:气恼。比喻因愤怒而脸色难看
出处:鲁迅《离婚》:“他们就是专和我作对,一个个都像个‘气杀钟馗’。”
29、看杀卫玠 kàn shā wèi jiè
释义:看杀卫玠 卫玠:晋人,字叔宝,风采极佳,为众人所仰慕。卫玠被人看死。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出处:《晋书·卫玠传》:“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30、破军杀将 pò jūn shā jiāng
释义:破军杀将 ①军被破,将被杀。谓全军覆没。②攻破敌军,杀死敌将。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昔者,齐人伐楚,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
31、覆军杀将 fù jūn shā jiāng
释义:覆军杀将 覆:消灭。消灭军队,杀死大将。
出处: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月战》:“故战之道,有多杀人而不得将卒者,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军者,有覆军杀将者。”
32、赶尽杀绝 gǎn jìn shā jué
释义:赶尽杀绝 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黄天禄上马,提枪出营,见余化曰:‘匹夫赶尽杀绝,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禄!’”
33、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fēng gāo fàng huǒ, yuè hēi shā rén
释义: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出处: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34、娇子如杀子 jiāo zǐ rú shā zǐ
释义:娇子如杀子 娇:过分宠爱,娇惯。过分娇惯子女,等于害了他们。
35、三杀三宥 sān shā sān yòu
释义:三杀三宥 宥:赦罪。形容断案慎重。
出处:宋·苏轼《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36、仁者不杀 rén zhě bù shā
释义:仁者不杀 杀:杀生。有仁爱之心的人爱万物而不杀生。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仁者,不杀之禁也。"
37、坏车杀马 huài chē shā mǎ
释义:坏车杀马 比喻弃官归隐。
出处:《后汉书·周燮传》:"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
38、藕丝难杀 ǒu sī nán shā
释义:藕丝难杀 比喻感情缠绵,难以割断。
出处:清·张潮《虞初新志·小青传》:"而艳思绮语,触者纷来,正恐莲性虽胎,藕丝难杀。"
39、广袤丰杀 guǎng mào fēng shā
释义:广袤丰杀 广:东西间的距离;袤:南北间的距离;丰:宽;杀:窄。东西南北,宽处、窄处。泛指事物的空间位置。
出处: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三间两柱,二室牑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40、丰上杀下 fēng shàng shài xià
释义:丰上杀下 丰:丰满;上:上部;杀:尖瘦;下:下部。额头宽而脸颊瘦。形容脸形上宽下尖。
出处:《吕氏春秋·明理》:"有丰上杀下,有若水之波,有若山之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