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艾字开头的成语接龙):二缶钟惑,二龙戏珠,保家卫国,出入神鬼,别出新意,功成名就,功成名立,功败垂成,半信半疑,发号布令,发奋有为,发愤图强,发愤忘食,发扬光大,变态百出,国无二君,地主之谊,地动山摧,大势已去,巢倾卵覆,弊绝风清,德言工貌,成一家言,掉三寸舌,摧眉折腰,断事如神,粲然可观,艾发衰容,行伍出身,覆车继轨,车水马龙,轨物范世,道听途说,道高德重,长身鹤立,鬼怕恶人,鬼鬼祟祟,安土息民,饭囊酒甕,岑楼齐末。
1、二缶钟惑 èr fǒu zhōng huò
释义:二缶钟惑 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出处: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天地》:“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
2、二龙戏珠 èr lóng xì zhū
释义:二龙戏珠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3、保家卫国 bǎo jiā wèi guó
释义:保家卫国 保卫家乡和祖国。
出处: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
4、出入神鬼 chū rù shén guǐ
释义:出入神鬼 犹言神出鬼没。
出处:宋·苏洵《权书下·孙武》:“今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
5、别出新意 bié chū xīn yì
释义:别出新意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出处: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
6、功成名就 gōng chéng míng jiù
释义:功成名就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7、功成名立 gōng chéng míng lì
释义:功成名立 成:成功;名:名利。建立了功绩,名声也有了。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4回:“功成名立,偕老林泉,这是我的夙愿。”
8、功败垂成 gōng bài chuí chéng
释义:功败垂成 垂:接近;将近。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多含有惋惜之意。
出处:《晋书 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9、半信半疑 bàn xìn bàn yí
释义:半信半疑 信:相信;疑:怀疑。有些相信;又有点怀疑。对真假不能肯定。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10、发号布令 fā hào bù lìng
释义:发号布令 发:发布;号:号令;布:发布;令:命令。发布命令,下指示进行指挥
出处:战国·卫·吴起《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11、发奋有为 fā fèn yǒu wéi
释义:发奋有为 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也可以借此报效朝廷,正是男子汉发奋有为之时。”
12、发愤图强 fā fèn tú qiáng
释义:发愤图强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彻底革命。”
13、发愤忘食 fā fèn wàng shí
释义:发愤忘食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4、发扬光大 fā yáng guāng dà
释义:发扬光大 光大:使显赫盛大。使好的优秀的事物现象不断发展;从而更加完善、提高。
出处:宋 黄榦《黄勉斋文集 刘正之遂初堂记》:“备前人之美发挥而光大之。”
15、变态百出 biàn tài běi chū
释义:变态百出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出处:《新唐书 艺文志一》:“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16、国无二君 guó wú èr jūn
释义:国无二君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出处:《礼记·丧服四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17、地主之谊 dì zhǔ zhī yì
释义:地主之谊 即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当地主人应尽的义务。地主:当地的主人。谊:情谊。
出处:左丘明《左传 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贡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18、地动山摧 dì dòng shān cuī
释义:地动山摧 见“地动山摇”。
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祭了,发声大哭,感得日月无光,江河混沸。忽即云昏雾暗,地动山摧。兵行唅啼,人伦凄怆。”
19、大势已去 dà shì yǐ qù
释义:大势已去 大势:指有利的局势。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20、巢倾卵覆 cháo qīng luǎn fù
释义:巢倾卵覆 比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以喻整体被毁,其中的个别也不可能幸存。
出处:见“巢倾卵破”。
21、弊绝风清 bì jué fēng qīng
释义:弊绝风清 弊:弊病;弊端。营私舞弊、欺诈蒙骗的事情完全没有;风气十分良好。形容坏风气一扫而空。
出处:宋 周敦颐《拙赋》:“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22、德言工貌 dé yán gōng mào
释义:德言工貌 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非是咱自夸奖:他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俭温良。”
23、成一家言 chěng yī jiān yán
释义:成一家言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24、掉三寸舌 diào sān cùn shé
释义:掉三寸舌 掉:摆动,摇。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
出处:《史记 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25、摧眉折腰 cuī méi zhé yāo
释义:摧眉折腰 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
出处: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6、断事如神 duàn shì rú shén
释义:断事如神 断:判断。形容判断事情非常准确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回:“因此人人皆知包公断事如神,各处传扬。”
27、粲然可观 càn rán kě guān
释义:粲然可观 粲然:鲜明的样子。形容事物色彩鲜明。指成绩卓著
出处: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表古雅之道,粲然可观。”
28、艾发衰容 ài fà shuāi róng
释义:艾发衰容 艾:苍白色。灰白色的头发,衰老的面容
出处:唐 元稹《郡斋感怀见寄》:“艾发衰容惜寸辉。”
29、行伍出身 háng wǔ chū shēn
释义:行伍出身 行伍:古代军队编制,1行25人,1伍5人,泛指士兵。指当兵出身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幸亏炮船上统带赵大人是行伍出身,天生海量。”
30、覆车继轨 fù chē jì guǐ
释义:覆车继轨 覆:翻,倾覆;轨:车辙。前面车翻了,后面的车依然照辙行驶。比喻继续按照错误判断行事
出处: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31、车水马龙 chē shuǐ mǎ lóng
释义:车水马龙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32、轨物范世 guǐ wù fàn shì
释义:轨物范世 指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
33、道听途说 dào tīng tú shuō
释义:道听途说 道、途:路。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34、道高德重 dào gāo dé zhòng
释义:道高德重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出处: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35、长身鹤立 cháng shēn hè lì
释义:长身鹤立 鹤立:像鹤站立。形容瘦而高的人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2回:“就在这一阵笑语声中,有一个长身鹤立的人……两脸绯红,醉态可掬,七跌八撞的冲进房来。”
36、鬼怕恶人 guǐ pà è rén
释义:鬼怕恶人 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
出处: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37、鬼鬼祟祟 guǐ guǐ suì suì
释义:鬼鬼祟祟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
38、安土息民 ān tǔ xī mín
释义:安土息民 安土:使地方安定;息民:使人民生息。安定社会秩序,让人民休养生息。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安土息民,以待其敝。"
39、饭囊酒甕 fàn náng jiǔ wèng
释义:饭囊酒甕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今世上大夫,但有读书,即称武夫儿,乃饭囊酒甕也。"
40、岑楼齐末 cén lóu qí mò
释义:岑楼齐末 只比较末端,方寸的木头也可高过高楼。比喻不从本着手,则无法认清事实。
出处:《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岑楼齐末,不识高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