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个字是敌的四字成语(第四个字是敌的成语):大时不齐,万人之敌,三拳不敌四手,不分上下,临锋决敌,举世无敌,众寡不敌,八面受敌,力均势敌,力钧势敌,势均力敌,势钧力敌,卧不安席,卵石不敌,四面受敌,地丑力敌,天下无敌,天下莫敌,如临大敌,小学而大遗,工力悉敌,恃勇轻敌,想方设法,所向无敌,所当无敌,扫地无遗,放诸四夷,无敌天下,景从云集,智均力敌,权均力敌,枕戈待敌,枭俊禽敌,死别生离,背腹受敌,腹背受敌,表里受敌,好问决疑,十指不沾泥,腼颜事敌。
1、大时不齐 dà shí bù qí
释义:大时不齐 大时:天时。指天时生杀万物不在同一时令。
出处:《礼记·学记》:"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2、万人之敌 wàn rén zhī dí
释义:万人之敌 敌:对抗。指武艺高强可敌强敌。也指善于统帅军队以抵御强敌。亦作“万人敌”。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等传评》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3、三拳不敌四手 sān quán bù dí sì shǒu
释义:三拳不敌四手 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9回:“人家人多势众,有洋枪洋炮,就凭你们这几个民兵还能顶住?三拳敌不过四手呀!”
4、不分上下 bù fēn shàng xià
释义:不分上下 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搅在一块儿坐马车、看夜戏、游花园。”
5、临锋决敌 lín fēng jué dí
释义:临锋决敌 锋:队伍的前列。面对兵锋与敌决战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6、举世无敌 jǔ shì wú dí
释义:举世无敌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出处: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他们认为是‘异常强大’的,‘举世无敌’的。”
7、众寡不敌 zhòng guǎ bù dí
释义:众寡不敌 人少敌不过人多。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郭淮传》:“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
8、八面受敌 bā miàn shòu dí
释义:八面受敌 ①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②砚名。
出处:五代 王保定《唐摭言海叙不遇》:“子华(吴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敌,以八韵着称。”
9、力均势敌 lì jūn shì dí
释义:力均势敌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出处:《尹文子》:“两智不能相使,两贤不能相临,两辨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力。”
10、力钧势敌 lì jūn shì dí
释义:力钧势敌 同“力均势敌”。
出处:《逸周书·史记》:“昔有南氏,有二臣贵宠,力钧势敌,竞进争权,下争朋党。”
11、势均力敌 shì jūn lì dí
释义:势均力敌 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
出处: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12、势钧力敌 shì jūn lì dí
释义:势钧力敌 见“势均力敌”。
出处:《宋史·苏辙传》:“及势钧力敌,则倾陷安石,甚于仇雠,世尤恶之。”
13、卧不安席 wò bù ān xí
释义:卧不安席 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14、卵石不敌 luǎn shí bù dí
释义:卵石不敌 比喻双方力量相差极大。
出处:汉 焦延寿《易林》卷十三:“卵与石斗,麋碎无疑;动而有悔,出不得时。”
15、四面受敌 sì miàn shòu dí
释义:四面受敌 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国蓄》:“四面受敌,谓之衢处之国。”
16、地丑力敌 dì chǒu lì dí
释义:地丑力敌 谓土地相似,力量相当。
出处:章炳麟《封建考》:“故文武可以王,而桓文终于伯;由周兵革缮完,欲兼并之固难也。地丑力敌,不日寻干戈不已。”
17、天下无敌 tiān xià wú dí
释义:天下无敌 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18、天下莫敌 tiān xià mò dí
释义:天下莫敌 见“天下无敌”。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19、如临大敌 rú lín dà dí
释义:如临大敌 临:面对着。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
出处:《旧唐书 郑畋传》:“畋还镇,搜乘补卒,缮修戎仗,浚饰城垒,尽出家财以散士卒。昼夜如临大敌。”
20、小学而大遗 xiǎo xué ér dà yí
释义:小学而大遗 小:指不知句读;大:指不解疑难问题;而:转折连词,可是;遗:弃。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
出处: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1、工力悉敌 gōng lì xī dí
释义:工力悉敌 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的功夫、力量;不相上下。多指艺术方面的造诣不分高低。
出处: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
22、恃勇轻敌 shì yǒng qīng dí
释义:恃勇轻敌 恃:倚仗,仗恃。仗着自己勇敢而不把对手放在心上。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今重荣恃勇轻敌,吐浑假手报仇,皆非国家之利,不可听也。”
23、想方设法 xiǎng fāng shè fǎ
释义:想方设法 尽量想办法。
出处:叶圣陶《得失》:“教的一篇若是白话,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讲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设法,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
24、所向无敌 suǒ xiàng wú dí
释义:所向无敌 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指谁也抵挡不住。多形容军威极壮;锐不可当。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25、所当无敌 suǒ dāng wú dí
释义:所当无敌 犹言所向无敌。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26、扫地无遗 sǎo dì wú yí
释义:扫地无遗 见“扫地无余”。
出处:《晋书·惠帝纪》:“魏晋已来之积扫地无遗矣。”
27、放诸四夷 fàng zhū sì yí
释义:放诸四夷 放:放逐;四夷: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出处: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28、无敌天下 wú dí tiān xià
释义:无敌天下 天下都没有对手。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则无敌于天下。”
29、景从云集 yǐng cóng yún jí
释义:景从云集 景:同“影”。如影随形,如云聚集。形容很快聚集了许多追逐者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8回:“且天下诸侯景从云集,随大王以伐无道,其爱戴之心,盖有自也。”
30、智均力敌 zhì jūn lì dí
释义:智均力敌 谓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宣和书谱·行书二·虞世南》:“[虞世南]当时与欧阳询皆以书
出处:《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
31、权均力敌 quán jūn lì dí
释义:权均力敌 见“权均力齐”。
出处:宋·苏轼《代滕甫论西夏书》:“其有能以地与众降者,即以封之……不出一年必有权均力敌内自相疑者。”
32、枕戈待敌 zhěn gē dài dí
释义:枕戈待敌 枕着兵器等待迎敌。形容时刻准备杀敌。
出处:《南齐书·褚渊传》:“结垒新亭,枕戈待敌……锋镝初交,元恶送首。”
33、枭俊禽敌 xiāo jùn qín dí
释义:枭俊禽敌 犹言杀敌致胜。禽,同“擒”。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陈汤传》:“今国家素无文帝累年节俭富饶之畜,又无武帝荐延枭俊禽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
34、死别生离 sǐ bié shēng lí
释义:死别生离 永久的离别或难期再见的离别。
出处:元·柯丹丘《荆钗记·见母》:“死别生离辞故里,经历尽万种孤栖。”
35、背腹受敌 bèi fù shòu dí
释义:背腹受敌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出处:《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36、腹背受敌 fù bèi shòu dí
释义:腹背受敌 腹:肚子;指前面;背:背脊;指后面;受:遭到;受到。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
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崔浩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
37、表里受敌 biǎo lǐ shòu dí
释义:表里受敌 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诸葛诞传》:“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38、好问决疑 hào wèn jué yí
释义:好问决疑 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39、十指不沾泥 shí zhǐ bù zhān ní
释义:十指不沾泥 十个指头没有沾泥土。意思是从来没干过农活。
出处:宋·梅圣俞《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40、腼颜事敌 miǎn yán shì dí
释义:腼颜事敌 厚着脸皮替敌人工作,不知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