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贬义词形容人的词语(高级贬义词成语大全形容人):下里巴人,不劳而获,不自量力,做贼心虚,卑鄙无耻,嗟来之食,怒气冲天,恼羞成怒,拔苗助长,推波助澜,无中生有,无名小卒,无理取闹,杞人忧天,杯弓蛇影,梁上君子,横冲直闯,死灰复燃,流里流气,火上浇油,牛鬼蛇神,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玩世不恭,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罄竹难书,罪恶滔天,胸无大志,草木皆兵,虎头蛇尾,蚍蜉撼树,蛇蝎心肠,见财起意,道貌岸然,风声鹤唳,魑魅魍魉,鸡鸣狗盗,鼠目寸光,无名之辈。
1、下里巴人 xià lǐ bā rén
释义:下里巴人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2、不劳而获 bù láo ér huò
释义:不劳而获 获:获得。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不劳而得”。
出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3、不自量力 bù zì liàng lì
释义:不自量力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处: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4、做贼心虚 zuò zéi xīn xū
释义:做贼心虚 做贼的人心里虚。比喻做坏事的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安。
出处: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5、卑鄙无耻 bēi bǐ wú chǐ
释义:卑鄙无耻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无廉耻。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6、嗟来之食 jiē lái zhī shí
释义:嗟来之食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7、怒气冲天 nù qì chōng tiān
释义:怒气冲天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8、恼羞成怒 n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恼羞成怒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9、拔苗助长 bá miáo zhù zhǎng
释义: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10、推波助澜 tuī bō zhù lán
释义:推波助澜 使水掀起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其声势;使事态扩大。澜:大波浪。
出处:隋 王通《文中子 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11、无中生有 wú zhōng shēng yǒu
释义:无中生有 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2、无名小卒 wú míng xiǎo zú
释义:无名小卒 卒: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指没有名气不受重视的小人物。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
13、无理取闹 wú lǐ qǔ nào
释义:无理取闹 闹:吵闹;捣乱。没有道理;故意吵闹、捣乱。
出处: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14、杞人忧天 qǐ rén yōu tiān
释义:杞人忧天 杞:古时国名;忧天:担心天塌陷。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寝食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15、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释义:杯弓蛇影 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弓影杯蛇”。
出处:清 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16、梁上君子 liáng shàng jūn zǐ
释义:梁上君子 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寔传》:“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17、横冲直闯 héng chōng zhí chuǎng
释义:横冲直闯 见“横冲直撞”。
出处:沙汀《困兽记》三:“他有一种脾气,凡事只需听凭感情横冲直闯一阵……丝毫不管他所说的做的是不妥当。”
18、死灰复燃 sǐ huī fù rán
释义:死灰复燃 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东西又重新活动起来。复:又。
出处: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劫火不烬,玉固如斯;死灰复燃,物有待尔。”
19、流里流气 liú lǐ liú qì
释义:流里流气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农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摊前造作地摆好姿势,等待城里来的流里流气的摄影师按快门。”
20、火上浇油 huǒ shàng jiāo yóu
释义:火上浇油 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也作“火上加油”。
出处: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只该劝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将来火上浇油。”
21、牛鬼蛇神 niú guǐ shé shén
释义:牛鬼蛇神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李贺诗的想象奇特、虚幻怪诞。后多用于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出处:唐 杜牧《李贺诗序》:“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22、狼子野心 láng zǐ yě xīn
释义:狼子野心 狼子:狼崽子;幼小的狼;野心:野兽凶残的本性。狼崽子虽小却有野兽的凶残本性。比喻坏人凶残的秉性或疯狂的欲望。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四年》:“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23、狼狈为奸 láng bèi wéi jiān
释义:狼狈为奸 狼狈:传说狈是与狼同类的野兽;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动。狼和狈常一起出外伤害牲畜。奸:做坏事。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
24、玩世不恭 wán shì bù gōng
释义:玩世不恭 旧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
出处:明 李开先《雪蓑道人传》:“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
25、目中无人 mù zhōng wú rén
释义:目中无人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处:《说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无人,待我去打这狗头下来。”
26、目空一切 mù kōng yī qiè
释义:目空一切 空:什么也没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但他恃着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27、罄竹难书 qìng zhú nán shū
释义:罄竹难书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出处:《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28、罪恶滔天 zuì è tāo tiān
释义:罪恶滔天 滔天:漫天,弥天。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宋 周密《齐东野语 景定慧星》:“开庆误国之人,罪恶滔天。”
29、胸无大志 xiōng wú dà zhì
释义:胸无大志 心里没有远大志向。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
30、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释义:草木皆兵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31、虎头蛇尾 hǔ tóu shé wěi
释义:虎头蛇尾 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出处: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32、蚍蜉撼树 pí fú hàn shù
释义:蚍蜉撼树 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蚂蚁摇动树木;比喻不自量力;企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动摇破坏强大的事物。
出处:唐 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33、蛇蝎心肠 shé xiē xīn cháng
释义:蛇蝎心肠 蝎:一种毒虫。有蛇蝎一样狠毒的心肠。形容人心狠毒。亦作“蛇蝎为心”。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34、见财起意 jiàn cái qǐ yì
释义:见财起意 见了财物;顿生歹意。
出处:元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又见了十五贯钱,一时见财起意,杀死丈夫,劫了钱。”
35、道貌岸然 dào mào àn rán
释义:道貌岸然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道貌岸然。”
36、风声鹤唳 fēng shēng hè lì
释义:风声鹤唳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出处: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37、魑魅魍魉 chī mèi wǎng liǎng
释义:魑魅魍魉 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38、鸡鸣狗盗 jī míng gǒu dào
释义:鸡鸣狗盗 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游侠传》:“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39、鼠目寸光 shǔ mù cùn guāng
释义:鼠目寸光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出处: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40、无名之辈 wú míng zhī bèi
释义:无名之辈 不出名的小人物。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小姐虽千金之躯,不才亦非无名之辈,也不辱没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