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放得下恩怨仇恨的成语(形容放不下怨恨的成语):义愤填膺,南风不竞,心存芥蒂,怒不可遏,怨入骨髓,怨天尤人,怨气满腹,恼羞变怒,恼羞成怒,拂袖而去,疾言厉色,疾言遽色,睚眦之怨,缠绵幽怨,藏怒宿怨,鸟啼花怨,人怨天怒,嫉闲妒能。
1、义愤填膺 yì fèn tián yīng
释义:义愤填膺 膺:胸。正义的愤恨充满了胸膛。
出处:南朝 梁 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2、南风不竞 nán fēng bù jìng
释义:南风不竞 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3、心存芥蒂 xīn cún jiè dì
释义:心存芥蒂 芥蒂:本指细小的梗塞物,后比喻心里的不满或不快。指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
出处: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芥蒂。”
4、怒不可遏 nù bù kě è
释义:怒不可遏 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5、怨入骨髓 yuàn rù gǔ suǐ
释义:怨入骨髓 恨到骨头里。形容怨恨到极点。
出处:《史记·秦本纪》:“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妇,令我君得自愉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
6、怨天尤人 yuàn tiān yóu rén
释义:怨天尤人 怨恨天命;责怪别人(怨:怨恨;天:这里指命运;尤:责怪;归罪)。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7、怨气满腹 yuàn qì mǎn fù
释义:怨气满腹 胸中充满了怨恨的情绪。形容怨愤之气极大。
出处:《后汉书 祭祀志上》:“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
8、恼羞变怒 nǎo xiū biàn nù
释义:恼羞变怒 见“恼羞成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9、恼羞成怒 n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恼羞成怒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10、拂袖而去 fú xiù ér qù
释义:拂袖而去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师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11、疾言厉色 jí yán lì sè
释义:疾言厉色 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出处: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12、疾言遽色 jí yán jù sè
释义:疾言遽色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13、睚眦之怨 yá zì zhī yuàn
释义:睚眦之怨 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14、缠绵幽怨 chán mián yōu yuàn
释义:缠绵幽怨 缠绵:心绪郁结;幽怨:隐藏内心的怨恨。形容萦绕在内心的怨恨
出处:茅盾《从牯岭到东京》:“不大愿意我有这种缠绵幽怨的调子。”
15、藏怒宿怨 cáng nù sù yuàn
释义:藏怒宿怨 藏、宿:存留。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
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16、鸟啼花怨 niǎo tí huā yuàn
释义:鸟啼花怨 形容悲伤怨恨。
出处:明·徐复祚《红梨记·请成》:“今日呵,只落得鸟啼花怨。”
17、人怨天怒 rén yuàn tiān nù
释义:人怨天怒 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18、嫉闲妒能 jí xián dù néng
释义:嫉闲妒能 嫉、妒: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