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和成语(关于战争的诗句和成语):长矢射天狼,不可缺少,乘虚而入,倒海翻江,兵不由将,兵慌马乱,兵戈扰攘,兵戎相见,兵无常势,兵连祸结,冲锋陷阵,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出生入死,出谋划策,单枪匹马,吹角连营,唇枪舌剑,城下之盟,壁垒森严,大刀阔斧,大动干戈,大张声势,大敌当前,弹尽援绝,弹尽粮绝,当头棒喝,愁云惨淡,成竹在胸,打草惊蛇,打退堂鼓,按捺不住,春秋无义战,暗渡陈仓,楚界汉河,白骨露野,百战不殆,赤地千里,赤膊上阵,长命富贵。
1、长矢射天狼 cháng shǐ shè tiān láng
释义:长矢射天狼 矢:箭;天狼:星座名,代指侵略边境的人。比喻抵抗侵略者。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
2、不可缺少 bù kě quē shǎo
释义:不可缺少 必不可少的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
3、乘虚而入 chéng xū ér rù
释义:乘虚而入 虚:空隙。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也指趁着空虚或虚弱的地方侵入。也作“乘间而入”。
出处:宋 张君房《去芨七筌》第120回:“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
4、倒海翻江 dǎo hǎi fān jiāng
释义:倒海翻江 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出处:宋 陆游《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遂抵雁翅浦》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屋。”
5、兵不由将 bīng bù yóu jiàng
释义:兵不由将 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
出处:明·徐渭《续英烈传》第22回:“燕兵知是天助,乘风大呼纵击。南兵乱慌慌,只觉风声皆兵,哪里还敢恋战。遂兵不由将,将不顾兵,各各奔溃。”
6、兵慌马乱 bīng huāng mǎ luàn
释义:兵慌马乱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出处: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7、兵戈扰攘 bīng gē rǎo rǎng
释义:兵戈扰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8、兵戎相见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释义: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9、兵无常势 bīng wú cháng shì
释义:兵无常势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10、兵连祸结 bīng lián huò jié
释义:兵连祸结 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11、冲锋陷阵 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释义:冲锋陷阵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出处:《北齐书 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12、出其不意 chū qí bù yì
释义:出其不意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意料到。原指作战时;在对方料想不到或没有准备时;进行突然袭击。现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处:孙武《孙子 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13、出奇制胜 chū qí zhì shèng
释义:出奇制胜 奇:奇兵;计;制胜:夺取胜利。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办法获胜。
出处:唐 陆贽《论替换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厮养贱品,因时扰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坚殪敌之雄,出奇制胜之略。”
14、出生入死 chū shēng rùsǐ
释义:出生入死 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15、出谋划策 chū móu huà cè
释义:出谋划策 谋:计谋;划:筹划。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16、单枪匹马 dān qiāng pǐ mǎ
释义:单枪匹马 ①作战时单身上阵;冒险直进。②比喻做事单独行动;没有人帮助。也作“匹马单枪”、“单兵独马”、“单人匹马”。
出处:唐 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17、吹角连营 chuī jiǎo lián yíng
释义:吹角连营 角:古代军中所吹的乐器。指整个军营响着进攻的号角。
出处:宋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8、唇枪舌剑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释义:唇枪舌剑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出处: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19、城下之盟 chéng xià zhī méng
释义:城下之盟 盟:盟约;和约。因强敌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20、壁垒森严 bì lěi sēn yán
释义:壁垒森严 壁垒:古时军营周围的围墙;泛指防御工事;森严:整齐严肃。原指防守严密。后也比喻界限很分明。也作“森严壁垒”。
出处:明 于麟《清夜钟》:“临淮方出将,壁垒气森严。”
21、大刀阔斧 dà dāo kuò fǔ
释义:大刀阔斧 大刀和阔斧都是古代的武器。原来形容军队声势浩大;杀气腾腾;充满战斗气氛。现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摇旗呐喊,擂鼓鸣锣,大刀阔斧,杀奔祝家庄来。”
22、大动干戈 dà dòng gān gē
释义:大动干戈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3、大张声势 dà zhāng shēng shì
释义:大张声势 大造声势,扩大影响。
出处:《宋史·李师中传》:“今修筑必广发兵,大张声势。”
24、大敌当前 dà dí dāng qián
释义:大敌当前 当:面对、正在。强大的敌人就在前面。表示面对危难;处于严重的关头。常用以形容局势严重;不容忽视。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25、弹尽援绝 dàn jìn yuán jué
释义:弹尽援绝 弹药用光了;后援也断绝了。形容战事危急;陷于绝境。
出处: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26、弹尽粮绝 dàn jìn liáng jué
释义:弹尽粮绝 打仗时弹药用完;粮食也吃完了。形容情况困窘;处境危急。
出处:宋 魏了翁《故太府寺丞兼知兴元府利州路安抚郭公墓志铭》:“血战三日夜,矢尽援绝,遂死之。”
27、当头棒喝 dāng tóu bàng hè
释义:当头棒喝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28、愁云惨淡 chóu yún cǎn dàn
释义:愁云惨淡 惨淡:暗淡。原指阴沉沉的云层遮得天色暗淡无光。也用以形容使人感到忧愁、压抑的景象或气氛。
出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9、成竹在胸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释义:成竹在胸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出处: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30、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释义:打草惊蛇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出处: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31、打退堂鼓 dǎ tuì táng gǔ
释义:打退堂鼓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出处: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32、按捺不住 àn nà bù zhù
释义:按捺不住 按捺:抑制;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仙……按捺不住,一时冒犯天条。”
33、春秋无义战 chūn qiū wú yì zhàn
释义: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出处:《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34、暗渡陈仓 àn dù chén cāng
释义:暗渡陈仓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宝鸡市东;为关中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亦比喻军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动。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出处:《群音类选 》:“就是韩信暗渡陈仓道,有贼兵来犯着,杀得他怎生逃。”
35、楚界汉河 chǔ jiè hàn hé
释义:楚界汉河 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6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36、白骨露野 bái gǔ lù yě
释义:白骨露野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出处: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37、百战不殆 bǎi zhàn bù dài
释义:百战不殆 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8、赤地千里 chì dì qiān lǐ
释义:赤地千里 赤:空无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
出处:《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39、赤膊上阵 chì bó shàng zhèn
释义:赤膊上阵 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泛指战场。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也作“赤体上阵”。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40、长命富贵 cháng mìng fù guì
释义:长命富贵 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出处:《旧唐书 姚崇传》:“经云:‘求长命得长命,求富贵得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