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父母的成语(形容尊重子女的成语):为人师表,以礼相待,信口开河,名师出高徒,好为人师,学无常师,尊师重道,师道尊严,彬彬有礼,所到之处,扶老携幼,摆老资格,曾子杀彘,焚香礼拜,父慈子孝,礼贤下士,秋毫无犯,自以为是,言传身教,顶礼膜拜,言行举止,至圣先师。
1、为人师表 wéi rén shī biǎo
释义:为人师表 指在人品德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多指教师。师表:榜样;表率。
出处:《北齐书 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2、以礼相待 yǐ lǐ xiāng dài
释义:以礼相待 礼:仪礼;应有的礼节;待:对待;接待。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宋江以礼相待,用好言抚慰。”
3、信口开河 xìn kǒu kāi hé
释义:信口开河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4、名师出高徒 míng shī chū gāo tú
释义:名师出高徒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出处:钱钟书《围城》:“顾先生摇头道:‘唉!名师出高徒,名师出高徒。”
5、好为人师 hào wéi rén shī
释义:好为人师 好:喜欢;为:做;当。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6、学无常师 xué wú cháng shī
释义:学无常师 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老师。
出处:《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7、尊师重道 zūn shī zhòng dào
释义:尊师重道 尊:尊敬;重:重视;道:道理。尊敬师长;重视应该遵循的道理。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
8、师道尊严 shī dào zūn yán
释义:师道尊严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9、彬彬有礼 bīn bīn yǒu lǐ
释义:彬彬有礼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3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10、所到之处 suǒ dào zhī chù
释义:所到之处 所去的任何地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如今知道朝里那些老爷们都是能文能武,出力报效,所到之处,早已消灭了。”
11、扶老携幼 fú lǎo xié yòu
释义:扶老携幼 扶:挽着;携:带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12、摆老资格 bǎi lǎo zī gé
释义:摆老资格 摆出自己具有基于年长的声誉或权威
出处: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这一点他自己说了,说是有点摆老资格。”
13、曾子杀彘 zēng zǐ shā zhì
释义:曾子杀彘 彘:猪。指教育孩子说实话,要以身作则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14、焚香礼拜 fén xiān lǐ bài
释义:焚香礼拜 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却说玄德前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满路瞻观,焚香礼拜。”
15、父慈子孝 fù cí zǐ xiào
释义: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出处:《礼记 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16、礼贤下士 lǐ xián xià shì
释义:礼贤下士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出处:《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17、秋毫无犯 qiū háo wú fàn
释义:秋毫无犯 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18、自以为是 zì yǐ wéi shì
释义:自以为是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19、言传身教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释义:言传身教 言传:语言上传授、讲解;身教:亲身以行动教导。一面在言语上传授;讲解;一面在行动上示范。指言语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20、顶礼膜拜 dǐng lǐ mó bài
释义:顶礼膜拜 顶礼:头、手、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表示恭敬和畏服。后来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
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20回:“这句话传扬开去,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扶老携幼,都来顶礼膜拜。”
21、言行举止 yan xing ju zhi
释义:言行举止 人的言语和行为,姿态与风度。
22、至圣先师 zhì shèng xiān shī
释义:至圣先师 至:最。旧时特指孔子。
出处:《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