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话闪闪躲躲的成语(成语形容人说话时躲躲闪闪):东闪西挪,侃侃而谈,儿女英雄,半吞半吐,单刀直入,吞吞吐吐,含糊其词,含糊其辞,拐弯抹角,支吾其词,支支吾吾,支支梧梧,模棱两可,直言不讳,花遮柳掩,藏头护尾,藏头露尾,讳莫如深,躲躲闪闪,遮遮掩掩,闪烁其词,闪烁其辞,隐约其词,隐约其辞,露影藏形。
1、东闪西挪 dōng shǎn xī nuó
释义:东闪西挪 形容有所畏惧,躲躲闪闪。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他的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2、侃侃而谈 kǎn kǎn ér tán
释义:侃侃而谈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讲话。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3、儿女英雄 ér nǚ yīng xióng
释义:儿女英雄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4、半吞半吐 bàn tūn bàn tǔ
释义:半吞半吐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5、单刀直入 dān dāo zhí rù
释义:单刀直入 单刀:短柄长刀;直:径直;入:刺入。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认准目标;勇猛向前。后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若是作家战将,便须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6、吞吞吐吐 tūn tūn tǔ tǔ
释义:吞吞吐吐 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7、含糊其词 hán hú qí cí
释义:含糊其词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词:话语。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
出处: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壮》:“即相执证,理全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8、含糊其辞 hán hú qí cí
释义:含糊其辞 糊:不明确;不清晰;辞:也作“词”;言辞。指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7回:“二人先受岸贾之嘱,含糊其词,不肯替赵氏分辨。”
9、拐弯抹角 guǎi wān mò jiǎo
释义:拐弯抹角 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地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接了当。
出处:元 秦简夫《东堂老》:“转弯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10、支吾其词 zhī wú qí cí
释义:支吾其词 言辞躲躲闪闪;搪塞应付(支吾:言词不清)。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只得支吾其词道。”
11、支支吾吾 zhī zhī wú wú
释义:支支吾吾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12、支支梧梧 zhī zhī wú wú
释义:支支梧梧 见“支支吾吾”。
出处:鲁迅《故事新编·奔月》:“[后羿]坐在对面的铺着脱毛的旧豹皮的木榻上,搔着头皮,支支梧梧地说——‘今天的运气仍旧不见佳,还是只有乌鸦。’”
13、模棱两可 mó léng liǎng kě
释义:模棱两可 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出处:《旧唐书 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14、直言不讳 zhí yán bù huì
释义:直言不讳 直率地讲话;毫不隐讳(讳:忌讳;隐讳)。
出处:《晋书 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15、花遮柳掩 huā zhē liǔ yǎn
释义:花遮柳掩 比喻行动或说话躲躲闪闪,不实在。亦作“花遮柳隐”。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窃符记·如姬窃符》:“花遮柳掩防人至,觅常山宝符。”
16、藏头护尾 cáng tóu hù wěi
释义:藏头护尾 原指书法的用笔笔力强劲。现指说话、做事躲躲闪闪,怕把真相全暴露出来
出处:汉·蔡邕《九势》:“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17、藏头露尾 cáng tóu lù wěi
释义:藏头露尾 头藏起来;却把尾巴露出来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也作“露尾藏头”。
出处: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劝周公莫便生嗔,将酒礼强勒成亲,不争我藏头露尾,可甚的知恩报恩。”
18、讳莫如深 huì mò rú shēn
释义:讳莫如深 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原指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言。后比喻隐瞒得非常严;唯恐别人知道。
出处:《穀梁传 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19、躲躲闪闪 duǒ duǒ shǎn shǎn
释义:躲躲闪闪 躲避闪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亦形容遮遮盖盖,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三人于是躲躲闪闪,联步而行。一面走著,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只觉无穷丑态。”
20、遮遮掩掩 zhē zhē yǎn yǎn
释义:遮遮掩掩 指要隐瞒某种真相而行为不爽利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这里小姐,起初害羞,遮遮掩掩。今番背却夫人,一般也老落起来。”
21、闪烁其词 shǎn shuò qí cí
释义:闪烁其词 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22、闪烁其辞 shǎn shuò qí cí
释义:闪烁其辞 闪烁:光线忽明忽暗、摇动不定。比喻说话躲躲闪闪。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23、隐约其词 yǐn yuē qí cí
释义:隐约其词 指语意隐晦不明或说话躲躲闪闪。亦作“隐约其辞”。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刁迈彭隐约其词,似乎嫌张太太一个钱不肯放松,这事总不会了。”
24、隐约其辞 yǐn yuē qí cí
释义:隐约其辞 隐约:时隐时现;辞:言辞;说话。说话隐隐约约;躲躲闪闪;不明确;不清楚。
出处: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 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会城卒岁,无功为亲者讳,故隐约其辞不尽也。”
25、露影藏形 lù yǐng cáng xíng
释义:露影藏形 躲躲闪闪貌。犹言藏头露尾。
出处: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此时国民眼中,尽是照妖有镜,又何用扭扭捏捏,露影藏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