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的四字词语(形容人没学问的成语):一丁不识,一孔之见,一知半解,不懂装懂,不识一丁,井蛙之见,博古通今,博学多闻,博闻强记,博闻强识,名不副实,坐井观天,天下太平,孤陋寡闻,寡见少闻,弄虚作假,强记博闻,徒有虚名,惺惺作态,拿腔作势,有名无实,浅见寡闻,滥竽充数,目不识丁,目光如豆,目光短浅,真知灼见,胸无点墨,虚有其表,蜀犬吠日,蝉不知雪,装模作样,装腔作势,见多识广,鱼质龙文,鼠目寸光。
1、一丁不识 yī dīng bù shí
释义:一丁不识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旧唐书 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2、一孔之见 yī kǒng zhī jiàn
释义:一孔之见 孔:小窟窿。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出处: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3、一知半解 yī zhī bàn jiě
释义:一知半解 很贫乏的知识;很肤浅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出处: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4、不懂装懂 bù dǒng zhuāng dǒng
释义:不懂装懂 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
出处:王朔《我是你爸爸》:“我妈也比他强呵,起码不像她不懂装懂。我最恨不懂装懂像她那样的老师。”
5、不识一丁 bù shí yī dīng
释义:不识一丁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
6、井蛙之见 jǐng wā zhī jiàn
释义:井蛙之见 像井底青蛙的见解。比喻偏狭的见识。
出处:《弘明集 明佛论》:“夫一局之奕,形算之浅,而奕秋之心,何尝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见,妾抑大猷。”
7、博古通今 bó gǔ tōng jīn
释义:博古通今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8、博学多闻 bó xué duō wén
释义: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9、博闻强记 bó wén qiáng jì
释义:博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10、博闻强识 bó wén qiáng zhì
释义:博闻强识 闻:见闻;识:记。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志”。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11、名不副实 míng bù fù shí
释义:名不副实 名:名称;副:相称;相符合。名声与事实不相符合。指空有虚名。
出处:三国 魏 刘邵《人物志 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12、坐井观天 zuò jǐng guān tiān
释义:坐井观天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出处:唐 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13、天下太平 tiān xià tài píng
释义:天下太平 全国或世界局势稳定。形容社会安定;秩序良好。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仲尼燕居》:“言而覆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天下太平也。”
14、孤陋寡闻 gū lòu guǎ wén
释义:孤陋寡闻 学识短浅;见闻不广。陋:见闻不广;寡:少。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5、寡见少闻 guǎ jiàn shǎo wén
释义:寡见少闻 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出处: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俚人不知,寡见鲜闻。”
16、弄虚作假 nòng xū zuò jiǎ
释义:弄虚作假 虚假;不实;制造假的现象以欺骗别人。
出处:廖鲁言《一九五九年农业战线的任务》:“在执行生产计划的全部过程中,也应该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虚作假。”
17、强记博闻 qiáng jì bó wén
释义:强记博闻 谓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出处:宋·陆游《贺皇太子受册笺》:“英姿达识,事洞照于几先;强记博闻,言必稽于古训。”
18、徒有虚名 tú yǒu xū míng
释义:徒有虚名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19、惺惺作态 xīng xīng zuò tài
释义:惺惺作态 形容假模假样的故作姿态。形容虚情假意的样子。惺惺:虚伪的样子。
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四章:“老鬼心里明白,却仍惺惺作态。”
20、拿腔作势 ná qiāng zuò shì
释义:拿腔作势 装模作样。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拿腔做势的抄写。”
21、有名无实 yǒu míng wú shí
释义:有名无实 光有虚名;并无事实。指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好。
出处:《国语 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22、浅见寡闻 qiǎn jiàn guǎ wén
释义:浅见寡闻 浅见:肤浅的见解;寡闻:听到的很少。形容见闻不广,所知不多。
出处:《史记·五帝本纪赞》:“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23、滥竽充数 làn yú chōng shù
释义:滥竽充数 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4、目不识丁 mù bù shí dīng
释义:目不识丁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25、目光如豆 mù guāng rú dòu
释义:目光如豆 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出处:孙中山《行易知难》第六章:“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国之强,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
26、目光短浅 mù guāng duǎn qiǎn
释义:目光短浅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出处: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27、真知灼见 zhēn zhī zhuó jiàn
释义:真知灼见 真:真实;真知:正确的认识;灼:明白透彻;见:见解。正确透彻的认识和见解。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28、胸无点墨 xiōng wú diǎn mò
释义:胸无点墨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空虚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
29、虚有其表 xū yǒu qí biǎo
释义:虚有其表 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虚:空;表:外表。
出处: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虚有其表耳!’”
30、蜀犬吠日 shǔ quǎn fèi rì
释义:蜀犬吠日 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出处: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31、蝉不知雪 chán bù zhī xuě
释义:蝉不知雪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出处:汉·桓宽《盐伯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
32、装模作样 zhuāng mó zuò yàng
释义:装模作样 故意装样子作姿态。形容做作;不自然。
出处:元 无名氏《冻苏秦》:“也不问别来无恙,放下一张饭床,上面都没摆当,冷酒冷汤,着咱如何近傍,百般装模作样。”
33、装腔作势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释义:装腔作势 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别人。
出处:明 西湖居士《郁轮袍 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34、见多识广 jiàn duō shí
释义:见多识广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35、鱼质龙文 yú zhì lóng wén
释义:鱼质龙文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吴失》:“鱼质龙文,似是而非,遭水而喜,见懒即悲。”
36、鼠目寸光 shǔ mù cùn guāng
释义:鼠目寸光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出处: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