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吞字的四字成语大全(包含吞字的成语_包含吞字的四字词语):气吞虹蜺,半吞半吐,啮雪吞毡,囫囵吞枣,屏气吞声,慢慢吞吞,打落牙齿和血吞,服气吞露,杜口吞声,气吞万里,气吞宇宙,气吞山河,气吞斗牛,气吞河山,气吞湖海,气吞牛斗,气吞虹霓,气忍声吞,气断声吞,活剥生吞,浑抡吞枣,浑沦吞枣,漆身吞炭,狼吞虎咽,狼吞虎噬,狼吞虎餐,虎咽狼吞,虎踞鲸吞,蚕食鲸吞,负重吞污,轻吞慢吐,钳口吞舌,饿虎吞羊,鲸吞虎噬,鲸吞虎据,鲸吞蚕食,鲸吞蛇噬,鳌掷鲸吞,鹘仑吞枣,啮檗吞针。
1、气吞虹蜺 qì tūn hóng yī
释义:气吞虹蜺 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宏大。
2、半吞半吐 bàn tūn bàn tǔ
释义:半吞半吐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3、啮雪吞毡 niè xuě tūn zhān
释义:啮雪吞毡 汉朝苏武被匈奴单于囚禁于大窖中,不供应饮食,苏武乃嚼雪混同毡毛而吞食。事见《汉书·苏建传》。后用以比喻困境中艰难的生活。
出处:明 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十一出:“啮雪吞毡,苏卿犹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侣。这糠呵!纵然吃些何虑?”
4、囫囵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释义:囫囵吞枣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出处: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5、屏气吞声 píng qì tūn shēng
释义:屏气吞声 犹言忍气吞声。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贫儿屏气吞声,蹲踞墙外,又被群狗嚎吠。”
6、慢慢吞吞 màn màn tūn tūn
释义:慢慢吞吞 缓慢的样子,动作非常慢,指做事没有效率
出处: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7、打落牙齿和血吞 dǎ luò yá chǐ huò xuè tūn
释义:打落牙齿和血吞 和:混合。比喻吃了亏不让别人知道或失败了还要充好汉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为了团结,为了大敌当前,顾全抗战,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
8、服气吞露 fú qì tūn lù
释义:服气吞露 服气:导引之术,即气功。指修炼道术
出处:明·无名氏《洞玄升仙》第一折:“若论道姑休养,服气吞露,搬离运坎,施仁布义,必有成仙之日也。”
9、杜口吞声 dù kǒu tūn shēng
释义:杜口吞声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 黄节》:“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10、气吞万里 qì tūn wàn lǐ
释义:气吞万里 气:气势;吞:吞掉。形容气魄宏大
出处: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1、气吞宇宙 qì tūn yǔ zhòu
释义:气吞宇宙 犹气吞山河。
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李太原喘喘余息,犹气吞宇宙,可诟骂之。”
12、气吞山河 qì tūn shān hé
释义:气吞山河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13、气吞斗牛 qì tūn dǒu niú
释义:气吞斗牛 斗、牛:牵牛星和北斗星。气势可以吞没星斗。形容气魄宏大
14、气吞河山 qì tūn hé shān
释义:气吞河山 吞:吞掉。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称颂他如何在战场上横刀跃马,气吞河山,大旗指处,悍贼披靡。”
15、气吞湖海 qì tūn hú hǎi
释义:气吞湖海 犹气吞山河。
出处:清·查慎行《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诗:“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
16、气吞牛斗 qì tūn niú dǒu
释义:气吞牛斗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出处: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 诞孙相庆〉》:“看兰孙,气吞牛斗,知不是等闲人。”
17、气吞虹霓 qì tūn hóng ní
释义:气吞虹霓 虹霓:彩虹。气势可以吞掉天上的彩虹。形容气魄宏大
出处:宋·岳珂《桯史·王义丰诗》:“阮得此诗独怃然不满意,曰:‘先生气吞虹霓,今独少卑之,何也?’”
18、气忍声吞 qì rěn shēng tūn
释义:气忍声吞 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19、气断声吞 qì duàn shēng tūn
释义:气断声吞 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20、活剥生吞 huó bāo shēng tūn
释义:活剥生吞 比喻机械地搬用或生硬地模仿。语出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李义府尝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
出处:语出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21、浑抡吞枣 hún lún tūn zǎo
释义:浑抡吞枣 见“浑沦吞枣”。
出处:元·耶律楚材《后序》:“嗟见浑抡吞枣,只管诵诗。”
22、浑沦吞枣 hún lún tūn zǎo
释义:浑沦吞枣 整个地吞下枣子。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24卷:“今学者有几个理会得章句,也只是浑沦吞枣。”
23、漆身吞炭 qī shēn tūn tàn
释义:漆身吞炭 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史记·刺客列传》:“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24、狼吞虎咽 láng tūn hǔ yàn
释义:狼吞虎咽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25、狼吞虎噬 láng tūn hǔ shì
释义:狼吞虎噬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你辟私门,贿赂行,半朝臣,皆从顺。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
26、狼吞虎餐 láng tūn hǔ cān
释义:狼吞虎餐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3回:“他们把饭煮熟,菜烧好,聚在一起,就在村前打麦场上,狼吞虎餐的吃。”
27、虎咽狼吞 hǔ yàn láng tūn
释义:虎咽狼吞 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你看八戒放开食嗓,真个是虎咽狼吞,将一笑果菜之类,吃得罄尽。”
28、虎踞鲸吞 hǔ jù jīng tūn
释义:虎踞鲸吞 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
29、蚕食鲸吞 cán shí jīng tūn
释义:蚕食鲸吞 食:吃;吞:整个儿咽下去。像蚕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来;或像鲸鱼吃食一样大口大口吞。比喻强国用逐步侵占或一举吞并的方式侵略弱国领土。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六》:“汝先遗二孤侄,汝蚕食鲸吞,几无余沥。”
30、负重吞污 fù zhòng tūn wū
释义:负重吞污 见“负重含污”。
出处: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仁人志士,椎心泣血,负重吞污,图其所志。”
31、轻吞慢吐 qīng tūn màn tǔ
释义:轻吞慢吐 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吐词缓慢。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妥娘唱毕,大家又称赞了一会儿,朱贵儿方在轻吞慢吐,嘹嘹呖呖,唱将起来。”
32、钳口吞舌 qián kǒu tūn shé
释义:钳口吞舌 犹言闭口不言。
出处: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若使下官事非其虚,罪得其实,亦当钳口吞舌,伏匕首以殒身。”
33、饿虎吞羊 è hǔ tūn yáng
释义:饿虎吞羊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34、鲸吞虎噬 jīng tūn hǔ shì
释义:鲸吞虎噬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明·张景《飞丸记·明廷张胆》:“他谋多中伤,威权明仗,鲸吞虎噬,谁敢拦挡?”清·徐芳《诺皋广志·寒空僧》:“先君子常言以桥
出处: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
35、鲸吞虎据 jīng tūn hǔ jù
释义:鲸吞虎据 鲸吞:像鲸一样吞食;据:盘踞。像鲸鱼和老虎一样穷凶极恶地吞食与占据猎物。比喻吞并土地和财物
出处:《旧唐书·萧铣等传论》:“自隋朝维绝,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偷,大则鲸吞虎据。”
36、鲸吞蚕食 jīng tūn cán shí
释义:鲸吞蚕食 像鲸鱼吞食一口吞下,像蚕吃桑叶逐步侵占。比喻用各种手段侵吞
出处:清 王韬《英宜保土》:“若土耳机三土一旦为俄所鲸吞蚕食,则地兼三海,拓疆万里。”
37、鲸吞蛇噬 jīng tūn shé shì
释义:鲸吞蛇噬 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出处:清·鲁一同《秦论》:“秦人一出其师以挠山东,诸侯莫能支,鲸吞蛇噬,不及百年,天下席卷而入于秦矣。”
38、鳌掷鲸吞 áo zhì jīng tūn
释义:鳌掷鲸吞 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亦作“鳌掷鲸呿”。
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龙浮马负之图,已曾抉奥运会;鳌掷鲸吞之句,无不深研。”
39、鹘仑吞枣 gǔ lún tūn zǎo
释义:鹘仑吞枣 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出处: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
40、啮檗吞针 niè bò tūn zhēn
释义:啮檗吞针 檗:俗称黄柏,味苦。啮檗:食用黄檗,比喻食物之味如黄檗之苦。吞针:将针吞下,比喻食物极难入口。形容食物难以下咽。
出处:唐·康骈《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檗吞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