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人学不会的成语(形容学不会的成语):一事无成,一窍不通,不学无术,人情世故,囫囵吞枣,妄下雌黄,学步邯郸,寸指测渊,手眼通天,才疏学浅,拙口笨腮,朽木不可雕,生搬硬套,笨嘴拙舌,笨嘴笨舌,笨头笨脑,笨手笨脚,置之脑后,问道于盲。
1、一事无成 yī shì wú chéng
释义:一事无成 连一样事情都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出处:唐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2、一窍不通 yī qiào bù tōng
释义:一窍不通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3、不学无术 bù xué wú shù
释义:不学无术 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4、人情世故 rén qíng shì gù
释义:人情世故 世故:处世的经验。指为人处世的习惯、道理。
出处:明 杨基《闻禅》诗:“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5、囫囵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释义:囫囵吞枣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出处: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6、妄下雌黄 wàng xià cí huáng
释义:妄下雌黄 胡乱涂改文字。雌黄:古人抄书校书时涂改文字用的颜料。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7、学步邯郸 xué bù hán dān
释义:学步邯郸 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8、寸指测渊 cùn zhǐ cè yuān
释义:寸指测渊 以一寸之指而测深渊。比喻浅学不能探明深理。
出处:《孔丛子·答问》:“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蒙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9、手眼通天 shǒu yǎn tōng tiān
释义:手眼通天 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这并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
10、才疏学浅 cái shū xué qiǎn
释义:才疏学浅 才:才能;疏:空虚;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不深。
出处:元 柯丹邱《荆钗记 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11、拙口笨腮 zhuō kǒu bèn sāi
释义:拙口笨腮 犹拙嘴笨舌。
出处: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卷三:“咬文嚼字,秀才当行;拙口笨腮,农人本色。”
12、朽木不可雕 xiǔ mù bù kě diāo
释义:朽木不可雕 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亦作“朽木难彫”。亦作“朽木不雕”。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3、生搬硬套 shēng bān yìng tào
释义:生搬硬套 生:生硬。指不从实际出发;生硬地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
出处:《山村新人》:“我们反对的就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作风。”
14、笨嘴拙舌 bèn zuǐ zhuō shé
释义:笨嘴拙舌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
出处: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15、笨嘴笨舌 bèn zuǐ bèn shé
释义:笨嘴笨舌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16、笨头笨脑 bèn tóu bèn nǎo
释义:笨头笨脑 笨:愚钝。形容不聪明,头脑反应迟钝
出处:朱自清《扬州的夏日》:“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17、笨手笨脚 bèn shǒu bèn jiǎo
释义:笨手笨脚 形容动作不灵活
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4回:“才是笨手笨脚,无啥人来搭耐装烟。”
18、置之脑后 zhì zhī nǎo hòu
释义:置之脑后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出处: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19、问道于盲 wèn dào yú máng
释义:问道于盲 盲:瞎子。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出处: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