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的成语四字成语(蛇的四字成语有什么):不辨龙蛇,佛口蛇心,壁间蛇影,封豕长蛇,封豨修蛇,弓影杯蛇,惊蛇入草,打草惊蛇,打草蛇惊,打蛇打七寸,拨草寻蛇,斗折蛇行,春蚓秋蛇,杯中蛇影,杯弓蛇影,杯蛇幻影,杯蛇鬼车,毒蛇猛兽,灵蛇之珠,狗行狼心,画蛇添足,画蛇著足,笔底龙蛇,紧要关头,草蛇灰线,虎头蛇尾,蝉蜕蛇解,飞鸟惊蛇,马马虎虎,鲸吞蛇噬,龙头蛇尾,龙屈蛇伸,龙蛇混杂,龙蛇飞动,龙蛇飞舞,龙鬼蛇神,礼度委蛇,行行蛇蚓,骇龙走蛇,龙蛇不辨。
1、不辨龙蛇 bù biàn lóng shé
释义:不辨龙蛇 辨:辨别,明察。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
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二折:“如今那宪台疏乱滚滚当路豺狼,选法弊絮叨叨请俸日月,禹门深眼睁睁不辨龙蛇。”
2、佛口蛇心 fó kǒu shé xīn
释义:佛口蛇心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出处:明 梅鼎祚《玉合记 焚修》:“师父不要骂,动了嗔心,要变白蟒哩。好两个佛口蛇心。”
3、壁间蛇影 bì jiān shé yǐng
释义:壁间蛇影 比喻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出处:明 唐顺之《答王龙溪郎中书》:“若于此处稍参不破,则昔人所谓壁间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
4、封豕长蛇 fēng shǐ cháng shé
释义:封豕长蛇 封:大。豕:猪。大猪和长蛇。比喻凶暴恶毒的大坏蛋。
出处:左丘明《左传 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
5、封豨修蛇 fēng xī xiū shé
释义:封豨修蛇 见“封豕长蛇”。
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吴为封豨修蛇,蚕食上国。”
6、弓影杯蛇 gōng yǐng bēi shé
释义:弓影杯蛇 见“弓影浮杯”。
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
7、惊蛇入草 jīng shé rù cǎo
释义:惊蛇入草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出处:唐 韦续《书诀墨薮》:“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
8、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释义:打草惊蛇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出处: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9、打草蛇惊 dǎ cǎo shé jīng
释义:打草蛇惊 见“打草惊蛇”。
出处:《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10、打蛇打七寸 dǎ shé dǎ qī cùn
释义:打蛇打七寸 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我也只愿得无事,落得‘河水不洗船’,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才妙。”
11、拨草寻蛇 bō cǎo xún shé
释义:拨草寻蛇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出处:明 汤显祖《牡丹亭 回生》:“咳,柳郎真信人也。亏杀你拨草寻蛇,亏杀你守株待兔。”
12、斗折蛇行 dǒu zhé shé xíng
释义:斗折蛇行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出处: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3、春蚓秋蛇 chūn yǐn qiū shé
释义:春蚓秋蛇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出处:《晋书 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14、杯中蛇影 bēi zhōng shé yǐng
释义:杯中蛇影 同“杯弓蛇影”。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鸟兽》:“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马,难分祸福。龙驹凤雏,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15、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释义:杯弓蛇影 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弓影杯蛇”。
出处:清 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16、杯蛇幻影 bēi shé huàn yǐng
释义:杯蛇幻影 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出处:《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萦愁绪以回肠,蔓牵瓜落;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17、杯蛇鬼车 bēi shé guǐ chē
释义:杯蛇鬼车 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
出处:《水浒传》第九五回:“况我兵惊恐,凡杯蛇鬼车,风兵草甲,无往非撼志之物。”
18、毒蛇猛兽 dú shé měng shòu
释义:毒蛇猛兽 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出处: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在人同兽争的时代,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
19、灵蛇之珠 líng shé zhī zhū
释义:灵蛇之珠 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出处:《淮南子·说览冥训》:“譬如惰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20、狗行狼心 gǒu xíng láng xīn
释义:狗行狼心 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
出处:元·白朴《恼煞人》套曲:“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21、画蛇添足 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画蛇添足 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22、画蛇著足 huà shé zhuó zú
释义:画蛇著足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同“画蛇添足”。
出处:唐 韩愈《感春》诗之四:“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23、笔底龙蛇 bǐ dǐ lóng shé
释义:笔底龙蛇 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闻公博学广记,笔底龙蛇,真才子也。”
24、紧要关头 jǐn yào guān tóu
释义:紧要关头 关头:关口。比喻有关事情成败的关键或时机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十三妹同安龙媒、张金凤,并张老夫妻,柳林话别——是这书的开场紧要关头。”
25、草蛇灰线 cǎo shé huī xiàn
释义:草蛇灰线 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出处:《花月痕》第五回回评:“写秋痕,采秋,则更用暗中之明,明中之暗……草蛇灰线,马迹蛛丝,隐于不言,细入无间。”
26、虎头蛇尾 hǔ tóu shé wěi
释义:虎头蛇尾 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出处: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27、蝉蜕蛇解 chán tuì shé jiě
释义:蝉蜕蛇解 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解:脱。蝉脱壳,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精神训》:“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蝉蜕蛇解,游于太清,轻举独往。”
28、飞鸟惊蛇 fēi niǎo jīng shé
释义:飞鸟惊蛇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出处:《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29、马马虎虎 mǎ mǎ hǔ hǔ
释义:马马虎虎 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出处: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30、鲸吞蛇噬 jīng tūn shé shì
释义:鲸吞蛇噬 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出处:清·鲁一同《秦论》:“秦人一出其师以挠山东,诸侯莫能支,鲸吞蛇噬,不及百年,天下席卷而入于秦矣。”
31、龙头蛇尾 lóng tóu shé wěi
释义:龙头蛇尾 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如在欧公文集序,先说得许多天来底大,恁地好了,到结束处,却只如此,盖不止龙头蛇尾矣。”
32、龙屈蛇伸 lóng qū shé shēn
释义: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出处:清·陈恭尹《送雪公归耕苍梧歌》:“毛摧羽落君莫叹,龙屈蛇伸自终古。”
33、龙蛇混杂 lóng shé hùn zá
释义:龙蛇混杂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出处:《古尊宿语录》第二卷:“殊云:‘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34、龙蛇飞动 lóng shé fēi dòng
释义:龙蛇飞动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出处:宋 苏轼《西江月 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35、龙蛇飞舞 lóng shé fēi wǔ
释义:龙蛇飞舞 见“龙蛇飞动”。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八回:“闺臣听了,把神凝了一凝,只得打起精神,举起笔来,刷、刷、刷如龙蛇飞舞一般,一连写了几句。”
36、龙鬼蛇神 lóng guǐ shé shén
释义:龙鬼蛇神 喻奇诡怪僻。
出处: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说·铁崖先生杨维桢》:“所作古乐府辞,隐然有旷世金石声,又时出龙鬼蛇神,以眩荡一世之耳目。”
37、礼度委蛇 lǐ dù wēi yí
释义:礼度委蛇 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出处: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一个个精神抖擞,一个个礼度委蛇。"
38、行行蛇蚓 háng háng shé yǐn
释义:行行蛇蚓 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宋·利登《野农谣》诗:"行行蛇蚓字相续,野农不识何由读?"
39、骇龙走蛇 hài lóng zǒu shé
释义:骇龙走蛇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40、龙蛇不辨 lóng shé bù biàn
释义:龙蛇不辨 比喻分不清好人和坏人。
出处:元·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第四折:"大唐家,朝冶里龙蛇不辨,禁帏中共猪狗同眠。河洛间图书皆现,日月下清浑不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