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什么什么什么四字词语有哪些(山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不识泰山,丛山峻岭,倒山倾海,兵败如山倒,冰山难靠,出山小草,出山泉水,刀山剑林,刀山火海,半壁江山,半壁河山,大好河山,安如太山,安若泰山,宝山空回,尺山寸水,崇山峻岭,巴山夜雨,巴山度岭,巴山越岭,带砺河山,愁山闷海,拔地摇山,拔山盖世,拔山超海,挨山塞海,摧山搅海,春山如笑,本性难移,楚水吴山,残山剩水,白山黑水,百二河山,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跋山涉川,跋山涉水,长途跋涉,冰山易倒,巴山蜀水。
1、不识泰山 bù shí tài shān
释义:不识泰山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2、丛山峻岭 cóng shān jùn lǐng
释义:丛山峻岭 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
出处: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
3、倒山倾海 dǎo shān qīng hǎi
释义:倒山倾海 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出处:《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4、兵败如山倒 bīng bài rú shān dǎo
释义:兵败如山倒 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出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3章:“由于主将首先逃走,江西全线孙(传芳)军俄然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5、冰山难靠 bīng shān nán kào
释义:冰山难靠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6、出山小草 chū shān xiǎo cǎo
释义:出山小草 出山:从山里出来;小草:植物。比喻隐士出来做官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
7、出山泉水 chū shān quán shuǐ
释义:出山泉水 出山:比喻出仕。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
出处:唐·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8、刀山剑林 dāo shān jiàn lín
释义:刀山剑林 比喻险恶的境地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7回:“慢说是开封府,就是刀山剑林,也是要走走的。”
9、刀山火海 dāo shān huǒ hǎi
释义:刀山火海 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出处: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10、半壁江山 bàn bì jiāngshān
释义: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国土。指外敌大半入侵或内战割据所造成的国土分裂状态。
出处:清 蒋士铨《冬青树 提纲》:“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11、半壁河山 bàn bì hé shān
释义:半壁河山 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出处:清 钮琇《觚剩 虎林军营唱和》:“昊《怀古》四首《咏岳忠武》云:‘将军野战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撑。’”
12、大好河山 dà hǎo hé shān
释义:大好河山 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出处:清 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
13、安如太山 ān rú tài shān
释义:安如太山 见“安如泰山”。
出处:汉·焦赣《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14、安若泰山 ān ruò tài shān
释义:安若泰山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出处:《南史 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15、宝山空回 bǎo shān kōng huí
释义:宝山空回 宝山:蕴藏、聚积宝物的山。进入宝山却空着手归来。比喻置身学府却一无所获。
出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16、尺山寸水 chǐ shān cùn shuǐ
释义:尺山寸水 每一小块山水。
出处:清·张问陶《青神舟中饮酒排闷》诗:“丹稜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
17、崇山峻岭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释义:崇山峻岭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
出处: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18、巴山夜雨 bā shān yè yǔ
释义:巴山夜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19、巴山度岭 bā shān dù lǐng
释义:巴山度岭 指爬山越岭。
出处:《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只见解珍、解宝便道:‘我兄弟两个,原是猎户出身,巴山度岭得惯。’”
20、巴山越岭 bā shān yuè lǐng
释义:巴山越岭 巴:攀援。攀山过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出处: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岭彪,马跨翻江混海虬。”
21、带砺河山 dài lì hé shān
释义:带砺河山 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含有江山永固之义。亦作“带河厉山”,“带砺山河”。
出处:元·刘致《水仙操·为平章南谷公寿福楼赋》:“朱帘画栋倚穹苍,带砺河山接四王。”
22、愁山闷海 chóu shān mèn hǎi
释义:愁山闷海 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出处: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23、拔地摇山 bá dì yáo shān
释义: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出处:明 郭勋《英烈传》第49回:“乌龙镇上驻不得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24、拔山盖世 bá shān gài shì
释义:拔山盖世 拔山:把山拔起来。引申为力大无比。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25、拔山超海 bá shān chāo hǎi
释义:拔山超海 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
出处: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持秋霜夏震之威,以拔山超海之力,顾指则风云总至,回眸而山岳削平,虽复旗鼓所临,有征无战。”
26、挨山塞海 āi shān sè hǎi
释义:挨山塞海 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27、摧山搅海 cuī shān jiǎo hǎi
释义:摧山搅海 摧:毁坏;搅:搅动。能摧毁高山搅动大海。形容威力和声势很大
出处: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二折:“到来日战鼓连天,喊声振地,猛烈神摧山搅海,连珠炮有似轰雷。”
28、春山如笑 chūn shān rú xiào
释义: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出处: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29、本性难移 běn xìng nán yí
释义:本性难移 移:改变。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难以改变。
出处: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30、楚水吴山 chǔ shuǐ wú shān
释义:楚水吴山 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出处:唐 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牙书》:“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31、残山剩水 cán shān shèng shuǐ
释义:残山剩水 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出处:宋 范成大《万景楼》诗:“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
32、白山黑水 bái shān hēi shuǐ
释义:白山黑水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出处:《金史 世纪序》:“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33、百二河山 bǎi èr hé shān
释义:百二河山 百二:以二敌百。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34、藏之名山 cáng zhī míng shān
释义:藏之名山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出处:三国 魏 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35、藏诸名山 cáng zhū míng shān
释义:藏诸名山 见“藏之名山”。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36、跋山涉川 bá shān shè chuān
释义:跋山涉川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37、跋山涉水 bá shān shè shuǐ
释义:跋山涉水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38、长途跋涉 cháng tú bá shè
释义:长途跋涉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39、冰山易倒 bīng shān yì dǎo
释义:冰山易倒 冰山遇到太阳就消溶,容易倒塌。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
出处:《蝴蝶媒》第十三回:"那越公虽待我不薄,奈他年寿无多,冰山易倒,未可久留。"
40、巴山蜀水 bā shān shǔ shuǐ
释义:巴山蜀水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出处:萧白《晚祷》:"多少思怀在这圆圆月中,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常成一生追念,于是巴山蜀水近来,洞庭湘河近来,扬子江钟山也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