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山山什么什么成语(山山是形容什么的成语有哪些):三山五岳,人山人海,千山万水,千岩万壑,叠嶂层峦,地裂山崩,壁立千仞,层峦叠嶂,山包海容,山崩地坼,山崩地塌,山崩地裂,山崩地陷,山崩川竭,山崩水竭,山崩海啸,山崩钟应,山清水秀,崇山峻岭,排山倒海,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江山如画,海啸山崩,海誓山盟,湖光山色,漫山遍野,百花争艳,翻山越岭,连绵不断,重山复岭,重岩叠嶂,重峦叠嶂,重重叠叠,锦绣河山,青山绿水,高不可攀,高耸入云,孤峰突起,牛山濯濯。
1、三山五岳 sān shān wǔ yuè
释义:三山五岳 泛指名山;也指各地。
出处: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2、人山人海 rén shān rén hǎi
释义:人山人海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出处:《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3、千山万水 qiān shān wàn shuǐ
释义:千山万水 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出处:唐 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题壁慨然成咏》诗:“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4、千岩万壑 qiān yán wàn hè
释义:千岩万壑 形容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5、叠嶂层峦 dié zhàng céng luán
释义:叠嶂层峦 嶂:形势高险像屏障的山。层:重。峦:就是连着的山。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断。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叠嶂层峦,点点苍苔铺翡翠。”
6、地裂山崩 dì liè shān bēng
释义:地裂山崩 崩:倒塌。山岳崩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出处: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9回:“只听半空中一声大震,好似地裂山崩,抬头一看,依旧红日青天。”
7、壁立千仞 bì lì qiān rèn
释义:壁立千仞 形容岩石高耸。
出处:晋 张载《剑阁铭》:“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8、层峦叠嶂 céng luán dié zhàng
释义:层峦叠嶂 峦:山峰;嶂:高耸、险峻像屏障一样的山峰。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也作“层岩叠峰”、“重峦叠幛”。
出处:宋 陆九渊《与王谦仲书》:“方丈檐间,层峦叠嶂,奔腾飞动。”
9、山包海容 shān bāo hǎi róng
释义:山包海容 比喻器量宏大,胸襟开阔。
出处:宋·释惠洪《韩廉使奉御赞》:“究其心胸,山包海容,表里不隔,八窗玲珑。”
10、山崩地坼 shān bēng dì chè
释义:山崩地坼 山岳崩塌,大地裂开。亦用以形容响声强烈巨大。
出处:《宋书 五行志》:“六月,寿春大雷震,山崩地坼,家人陷死,上庸郡亦如是。”
11、山崩地塌 shān bēng dì tā
释义:山崩地塌 见“山崩地陷”。
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革命时代总要有许多文艺家萎黄,有许多文艺家向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冲进去。”
12、山崩地裂 shān bēng dì liè
释义:山崩地裂 山崩塌;地开裂。多为地震所引起。原用来指灾难性的巨大事变。后比喻声势之大;变化剧然。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
13、山崩地陷 shān bēng dì xiàn
释义:山崩地陷 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
14、山崩川竭 shān bēng chuān jié
释义:山崩川竭 亦作“山崩水竭”。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15、山崩水竭 shān bēng shuǐ jié
释义:山崩水竭 见“山崩川竭”。
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蜀郡本汉所兴,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
16、山崩海啸 shān bēng hǎi xiào
释义:山崩海啸 山岳崩塌,海水奔腾咆哮。
出处:宋·周密《癸辛宋识前集·炮祸》:“诸炮并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以为急兵至矣。”
17、山崩钟应 shān bēng zhōng yìng
释义:山崩钟应 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出处: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第二卷:“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
18、山清水秀 shān qīng shuǐ xiù
释义:山清水秀 清:纯净;秀: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19、崇山峻岭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释义:崇山峻岭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
出处: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0、排山倒海 pái shān dǎo hǎi
释义:排山倒海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出处: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21、春光明媚 chūn guāng míng mèi
释义:春光明媚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出处:元 宋方壶《斗鹌鹑 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22、春暖花开 chūn nuǎn huā kāi
释义:春暖花开 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形容美丽的景色。比喻事物得以顺利发展的良好环境或机遇。
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23、江山如画 jiāng shān rú huà
释义:江山如画 江山:山河;常指国土。山河美如图画。
出处: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4、海啸山崩 hǎi xiào shān bēng
释义:海啸山崩 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
25、海誓山盟 hǎi shì shān méng
释义:海誓山盟 指着山、海发誓;订立盟约。表示要象高山大海一样永恒不变。多指男女相爱相许时的誓约。誓:誓言;盟:盟约。也作“山盟海誓”。
出处:宋 辛弃疾《南乡子 赠妓》词:“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26、湖光山色 hú guāng shān sè
释义:湖光山色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出处:宋 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27、漫山遍野 màn shān biàn yě
释义:漫山遍野 漫: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引申为“布满”;遍:动词;遍及;布满。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28、百花争艳 bǎi huā zhēng yàn
释义:百花争艳 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出处:王朔《懵然无知》:“整个晚会都用小演员,儿童演儿童看,台上台下天真烂漫,百花争艳。”
29、翻山越岭 fān shān yuè lǐng
释义:翻山越岭 越:过;岭: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翻过很多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行进途中辛苦。也比喻历尽千辛万苦。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30、连绵不断 lián mián bù duàn
释义:连绵不断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31、重山复岭 zhòng shān fù lǐng
释义:重山复岭 谓山峦重迭层接。
出处:明·何景明《进舟赋》序:“予使于滇,行将万里,所越皆重山复岭,以舆以马,颠顿驰跋,而不任其劳。”
32、重岩叠嶂 chóng yán dié zhàng
释义:重岩叠嶂 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
出处: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3、重峦叠嶂 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释义:重峦叠嶂 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出处:唐·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叠嶂何孱颜。”
34、重重叠叠 chóng chóng dié dié
释义:重重叠叠 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或指反反复复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35、锦绣河山 jǐn xiù hé shān
释义:锦绣河山 像锦绣一样美丽无比的祖国河山。形容美好的国土。
出处:唐 杜甫《清明二首》:“秦城数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36、青山绿水 qīng shān lǜ shuǐ
释义:青山绿水 泛称美好山河。
出处: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
37、高不可攀 gāo bù kě pān
释义:高不可攀 攀:攀登。高得无法攀登。形容很难达到。也形容高高在上;难以亲近。
出处:汉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38、高耸入云 gāo sǒng rù yún
释义:高耸入云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出处: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39、孤峰突起 gū fēng tū qǐ
释义:孤峰突起 孤:单独;突起:高耸。单独的一座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40、牛山濯濯 niú shā zhuó zhuó
释义:牛山濯濯 濯濯:光秃,无草木的样子。牛山上光秃秃的。形容寸草不生的荒山。
出处:《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苦彼濯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