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讲话讲得好的词语(形容讲话讲的好的成语):不露锋芒,从容不迫,会道能说,伶牙俐齿,侃侃而谈,出口成章,出言成章,分条析理,刍荛之言,口干舌燥,口齿伶俐,噤若寒蝉,多言繁称,大辩若讷,夸夸其谈,察言观色,廉洁奉公,开门见山,恭恭敬敬,恭默守静,慢条斯理,淋漓尽致,独到之处,独树一帜,理屈词穷,理直气壮,画龙点睛,纲举目张,结结巴巴,结舌钳口,缄口结舌,花香鸟语,苦口婆心,豪情壮志,金人三缄,金人缄口,铿锵有力,闭口不谈,画龙点晴,抽丝剥茧。
1、不露锋芒 bù lù fēng máng
释义:不露锋芒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2、从容不迫 cóng róng bù pò
释义:从容不迫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3、会道能说 huì dào néng shuō
释义:会道能说 形容很会讲话。同“能说会道”。
出处:明 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但熟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4、伶牙俐齿 líng yá lì chǐ
释义:伶牙俐齿 伶、俐:聪明、灵俐、乖巧。口齿灵活;说话利落。形容会说会道;灵活乖巧而善于应变。也作“俐齿伶牙。”
出处: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讲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5、侃侃而谈 kǎn kǎn ér tán
释义:侃侃而谈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讲话。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6、出口成章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释义:出口成章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7、出言成章 chū yán chéng zhāng
释义:出言成章 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修务训》:“舜二瞳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8、分条析理 fēn tiáo xī lǐ
释义:分条析理 形容言谈有条有理,深刻精辟。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文学》:“守亮既至,卫公初见,未之敬。及与言论,分条析理,出没幽赜,公凡欲质疑,亮已演其意,公大惊,不觉前席。”
9、刍荛之言 chú ráo zhī yán
释义:刍荛之言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出处:《诗经 大雅 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10、口干舌燥 kǒu gān shé zào
释义:口干舌燥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出处:三国 魏 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11、口齿伶俐 kǒu chǐ líng lì
释义:口齿伶俐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12、噤若寒蝉 jìn ruò hán chán
释义: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13、多言繁称 duō yán fán chēng
释义:多言繁称 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出处:《韩非子 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14、大辩若讷 dà biàn ruò nè
释义:大辩若讷 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出处:《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5、夸夸其谈 kuā kuā qí tán
释义:夸夸其谈 夸夸:说大话。言辞浮夸;大谈特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16、察言观色 chá yán guān sè
释义:察言观色 察;观:仔细看;言:话;色:脸色。琢磨别人说的话;观察人的脸色。以揣度对方的心意。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7、廉洁奉公 lián jié fèng gōng
释义:廉洁奉公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出处: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18、开门见山 kāi mén jiàn shān
释义:开门见山 打开门就看见山。喻指说话作文;一开始就入正题;不绕弯子。
出处: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19、恭恭敬敬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释义:恭恭敬敬 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3卷:“安住见说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个喏。”
20、恭默守静 gōng mò shǒu jìng
释义:恭默守静 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出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21、慢条斯理 màn tiáo sī lǐ
释义:慢条斯理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22、淋漓尽致 lín lí jìn zhì
释义:淋漓尽致 淋漓:尽情;畅快;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
出处:明 李清《三垣笔记 崇祯补遗》:“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23、独到之处 dú dào zhī chù
释义:独到之处 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含褒意。
出处: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
24、独树一帜 dú shù yī zhì
释义:独树一帜 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风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门户。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25、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释义:理屈词穷 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6、理直气壮 lǐ zhí qì zhuàng
释义: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27、画龙点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释义:画龙点睛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出处: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28、纲举目张 gāng jǔ mù zhāng
释义:纲举目张 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 郑玄《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29、结结巴巴 jiē jiē bā bā
释义:结结巴巴 说话吞吞吐吐、疙疙瘩瘩。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十三:“结结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虽然费力,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
30、结舌钳口 jié shé qián kǒu
释义:结舌钳口 结舌:不敢讲话;钳:夹。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或指内心恐惧
出处:宋·李纲《答宾劳》:“今子奋身寒苦,遭世隆昌,历金门,上玉堂,载笔螭坳,日侍清光,曾不能结舌钳口,循默自守。”
31、缄口结舌 jiān kǒu jié shé
释义:缄口结舌 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出处:明 张煌言《上延平王书》:“而所为若是,则其将何所依倚,故不敢缄口结舌,坐观胜败。”
32、花香鸟语 huā xiāng niǎo yǔ
释义:花香鸟语 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8回:“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
33、苦口婆心 kǔ kǒu pó xīn
释义:苦口婆心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遮个是老婆心。’”
34、豪情壮志 háo qíng zhuàng zhì
释义:豪情壮志 豪迈的情怀;远大的志向。
出处: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更见坚强。”
35、金人三缄 jīn rén sān jiān
释义:金人三缄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出处:《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36、金人缄口 jīn rén jiān kǒu
释义:金人缄口 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第三卷:“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37、铿锵有力 kēng qiāng yǒu lì
释义:铿锵有力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38、闭口不谈 bì kǒu bù tán
释义:闭口不谈 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
出处:沈从文《边城》:“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39、画龙点晴 huà lóng diǎn jīng
释义:画龙点晴 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40、抽丝剥茧 chōu sī bāo jiǎn
释义:抽丝剥茧 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