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非常明白的四字词语(形容自己很明白的成语大全):不明真相,不清不白,不甚了了,不言而谕,不通时宜,久梦初醒,了如指掌,了然于胸,了若指掌,光明正大,分星擘两,匡鼎解颐,博物通达,困而不学,奖罚分明,恍然大悟,明明白白,明若观火,明辨是非,朗若列眉,漆桶底脱,炳如观火,简切了当,简明扼要,简要清通,罕譬而喻,耳聪目明,见经识经,豁然确斯,躲躲闪闪,达地知根,固不可彻,不愤不启,浅显易懂,明白易晓,发明耳目,简单明了,不明事理,了然于心,明白晓畅。
1、不明真相 bù míng zhēn xiàng
释义:不明真相 明:了解清楚;真相:本来面目。不明白事情的本来面目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2、不清不白 bù qīng bù bái
释义:不清不白 不明白,不清楚。形容关系暧昧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所以设下这个毒法儿,要把我拉在浑水里,弄一个不清不白的名儿,也未可知。”
3、不甚了了 bù shèn liǎo liǎo
释义:不甚了了 甚:很;了了:明白。对事情不很明白;不大清楚。
出处:《北齐书 永安王浚传》:“文宣末年多酒,浚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
4、不言而谕 bù yán ér yù
释义:不言而谕 言:解释,说明。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显
出处:宋 苏轼《却鼠刀铭》:“呜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谕,是亦何劳。”
5、不通时宜 bù tōng shí yí
释义:不通时宜 不明白当时的形势潮流
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方头》:“今人言不通时宜而无顾忌者曰方头。”
6、久梦初醒 jiǔ mèng chū xǐng
释义:久梦初醒 久:长久;初:刚;醒:醒悟。像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从长期不明事理中顿然醒悟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6回:“王氏久梦初醒之人,极口赞成。”
7、了如指掌 liǎo rú zhǐ zhǎng
释义:了如指掌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8、了然于胸 liǎo rán yú xiōng
释义:了然于胸 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出处:《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9、了若指掌 liǎo ruò zhǐ zhǎng
释义:了若指掌 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
出处:《宋史 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10、光明正大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释义:光明正大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11、分星擘两 fēn xīng bò liǎng
释义:分星擘两 详细分说;清楚,明白。
出处:《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便分星百(擘)两,道俺不姓慕容。”
12、匡鼎解颐 kuāng dǐng jiě yí
释义:匡鼎解颐 《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后以“匡鼎解颐”谓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出处:《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
13、博物通达 bó wù tōng dá
释义:博物通达 博物:能辨别许多事物;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学识渊博,通晓事理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虽非正法,巨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
14、困而不学 kùn ér bù xué
释义:困而不学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出处:《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5、奖罚分明 jiǎng fá fēn míng
释义:奖罚分明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绝不含糊
出处:邓小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要有奖有罚,奖罚分明。”
16、恍然大悟 huǎng rán dà wù
释义:恍然大悟 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五卷:“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17、明明白白 míng míng bái bái
释义: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账目已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
18、明若观火 míng ruò guān huǒ
释义:明若观火 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出处:《尚书 盘庚上》:“予若观火。”宋 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19、明辨是非 míng biàn shì fēi
释义:明辨是非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出处: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某窃位于此,不能明辨是非,默默苟且,负抱愧耻,何可胜言。”
20、朗若列眉 lǎng ruò liè méi
释义:朗若列眉 朗:明亮;列眉:明白。形容非常明白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吾必不听众口与谗言,吾信汝也,犹列眉也。”
21、漆桶底脱 qī tǒng dǐ tuō
释义:漆桶底脱 漆桶脱了底才能透光亮。比喻彻底明白清楚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2卷:“吕先生听罢,大彻大悟,如漆桶底脱。”
22、炳如观火 bǐng rú guān huǒ
释义:炳如观火 炳:光明、明亮、显着。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出处:鲁迅《坟 文化偏至论》:“其词秩然有条,各分大义,炳如观火。”
23、简切了当 jiǎn qiè liǎo dàng
释义:简切了当 指简单明白。
出处:郭沫若《虎符》第三幕:“无忌,我简切了当的告诉你吧。你是爱如姬的,是不是?”
24、简明扼要 jiǎn míng è yào
释义:简明扼要 扼要:抓住要点。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出处: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25、简要清通 jiǎn yào qīng tōng
释义:简要清通 指处事简练扼要,明白通达。
出处:语出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锺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
26、罕譬而喻 hǎn pì ér yù
释义:罕譬而喻 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出处:《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27、耳聪目明 ěr cōng mù míng
释义:耳聪目明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出处: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28、见经识经 jiàn jīng shí jīng
释义:见经识经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8回:“龙氏方才见经识经,渐渐的收了法术。”
29、豁然确斯 huō rán què sī
释义:豁然确斯 明白透彻。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郭象注:“了无,则天地万物彼我是非豁然确斯也。”
30、躲躲闪闪 duǒ duǒ shǎn shǎn
释义:躲躲闪闪 躲避闪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亦形容遮遮盖盖,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三人于是躲躲闪闪,联步而行。一面走著,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只觉无穷丑态。”
31、达地知根 dá dì zhī gēn
释义:达地知根 比喻根底清楚、明白
出处: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32、固不可彻 gù bù kě chè
释义:固不可彻 固:固执;彻:透彻,明白。非常固执,无法说服。
出处:《列子·汤问》:"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3、不愤不启 bù fèn bù qǐ
释义:不愤不启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4、浅显易懂 qiǎn xiǎn yì dǒng
释义:浅显易懂 浅显:浅近明显。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
35、明白易晓 míng bái yì xiǎo
释义:明白易晓 晓:知晓,明白。形容明白清楚,容易弄懂。
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二:"不刊之典,明白易晓,非若前代之冗泛云。"
36、发明耳目 fā míng ěr mù
释义:发明耳目 发明:启发,使明白。开阔视听,扩大见闻。
出处:战国·楚·宋玉《风赋》:"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37、简单明了 jiǎn dān míng liǎo
释义:简单明了 简明扼要,一看就明白。
38、不明事理 bù míng shì lǐ
释义:不明事理 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39、了然于心 liǎo rán yú xīn
释义:了然于心 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出处:《晋书·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
40、明白晓畅 míng bái xiǎo chàng
释义:明白晓畅 晓:知晓,知道;畅:畅达。形容非常明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