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手法的成语(形容指法的成语):典章文物,出入人罪,尽善尽美,平民百姓,法出一门,法无二门,狱货非宝,玉律金科,目无三尺,禁网疏阔,胡作非为,言出法随,轻拢慢捻,违法乱纪,继承衣钵,入境问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放在眼里。
1、典章文物 diǎn zhāng wén wù
释义:典章文物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出处:《明史·文苑传·徐一夔》:“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2、出入人罪 chū rù rén zuì
释义:出入人罪 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出处:宋 王禹偁《用刑论》:“然见其用刑与古相戾,何者?今法吏所禁之切者曰:‘故出入人罪而已。’”
3、尽善尽美 jìn shàn jìn měi
释义:尽善尽美 尽:极;善:好。内容和形式都完美无缺;没有缺点。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
出处: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哀公问五义》:“虽不能尽善尽美,必有所处焉。”
4、平民百姓 píng mín bǎi xìng
释义:平民百姓 指普通百姓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假如桀是个平民百姓,还造得许多恶业否?”
5、法出一门 fǎ chū yī mén
释义:法出一门 谓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出处:《艺文类聚》卷五四引晋杜预《奏事》:“法出一门,然后人知恒禁,吏无淫巧,政明于上,民安于下。”
6、法无二门 fǎ wú èr mén
释义:法无二门 见“法出一门”。
出处:《金史·高德基传》:“有犯罪当死者,宰相欲从末减。德基曰:‘法无二门,失出犹失入也。’不从。”
7、狱货非宝 yù huò fēi bǎo
释义:狱货非宝 指法官断狱受贿赂,也难逃法网。
出处:《书·吕刑》:“狱货非宝,惟府事功,报以庶尤。”
8、玉律金科 yù lǜ jīn kē
释义:玉律金科 律:规章,法则;科:旧指法律条文。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出处:汉 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
9、目无三尺 mù wú sān chǐ
释义:目无三尺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出处:清·王士祯《居易录续谈》:“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余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10、禁网疏阔 jìn wǎng shū kuò
释义:禁网疏阔 指法律过于宽容。
出处:汉荀悦《汉纪 哀帝纪上》:“及汉兴,禁网疏阔,未之匡正。”
11、胡作非为 hú zuò fēi wéi
释义:胡作非为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12、言出法随 yán chū fǎ suí
释义:言出法随 言:话;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随:跟随。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出处:清 林则徐《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13、轻拢慢捻 qīng lǒng màn niǎn
释义:轻拢慢捻 拢:叩弦;捻:揉弦。形容从容地弹奏乐器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14、违法乱纪 wéi fǎ luàn jì
释义:违法乱纪 违犯法令,破坏纲纪。
出处:任斌武《无声的浩歌》:“毫无疑问,这是一起地地道道的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违法乱纪事件。”
15、继承衣钵 jì chéng yī bō
释义:继承衣钵 衣钵:佛教用语,指法衣和食钵。泛指继承某人的思想体系,学术知识或技巧技能。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二十七章:"我已是将近六十的人,虽说这庵里也有七八个徒弟,可是没有一个可以继承衣钵的,我常常为此操心。"
16、入境问禁 rù jìng wèn jìn
释义:入境问禁 境:国境;禁:禁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出处:《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17、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wáng zǐ fàn fǎ,yǔ shù mín tóng zuì
释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王子:借指有权势的人;庶民:平民百姓。有权势的人犯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众人都说哪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吧?"
18、放在眼里 fàng zài yǎn lǐ
释义:放在眼里 指重视,看得起。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赵温虽说新中举,无奈他是少年新进,王乡绅还不把他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