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气最大的成语四字成语(力气最大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荡海拔山,三头六臂,九牛二虎之力,了如指掌,伏虎降龙,倒山倾海,倒海翻江,力尽筋疲,力敌万夫,力敌千钧,力能扛鼎,勾魂摄魄,压倒一切,呼风唤雨,回山倒海,声势浩大,孔武有力,战无不胜,才气过人,扛鼎拔山,拔山举鼎,拔山扛鼎,拔山超海,排山倒海,撼地摇天,攻无不克,疾风扫秋叶,神工鬼力,竭尽全力,筋疲力尽,筋疲力竭,翻江倒海,股肱之力,胆战心寒,覆海移山,轻而易举,顶天立地,力大无穷,敦煌变文,摇山振岳。
1、荡海拔山 dàng hǎi bá shān
释义:荡海拔山 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力气非常大。
出处: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力荡海而拔山。"
2、三头六臂 sān tóu liù bì
释义:三头六臂 原指佛的法相有三个头;六条臂。后比喻人本领高超;神通广大。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普昭禅师》:“三头六臂擎天地,愤怒那吒扑帝钟。”
3、九牛二虎之力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释义:九牛二虎之力 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比喻非常大的力气。
出处: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4、了如指掌 liǎo rú zhǐ zhǎng
释义:了如指掌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5、伏虎降龙 fú hǔ xiáng lóng
释义:伏虎降龙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6、倒山倾海 dǎo shān qīng hǎi
释义:倒山倾海 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出处:《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7、倒海翻江 dǎo hǎi fān jiāng
释义:倒海翻江 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出处:宋 陆游《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遂抵雁翅浦》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屋。”
8、力尽筋疲 lì jìn jīn pí
释义:力尽筋疲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出处: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9、力敌万夫 lì dí wàn fū
释义:力敌万夫 敌:对抗;夫:成年男子。形容勇力超人
出处:唐·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或体穷三变,潘陆不足以升堂;或力敌万夫,关张不足以扶毂。”
10、力敌千钧 lì dí qiān jūn
释义:力敌千钧 敌:抵挡;钧:古代重量单位,合当时三斤。形容力气大,能抵挡住几万斤。
出处:《汉书·叙传上》:“良乐轶能于相,驭乌获抗力于千钧。”
11、力能扛鼎 lì néng gāng dǐng
释义:力能扛鼎 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12、勾魂摄魄 gōu hún shè pò
释义:勾魂摄魄 形容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或威吓的力量。
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那仆人一听,乡音入耳,已是关心;更兼那燕语莺声,勾魂摄魄,要走哪里走得过去?”
13、压倒一切 yā dǎo yī qiè
释义:压倒一切 精神气度高高在上,把一切都比下去了
出处: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4年10月21日》:“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14、呼风唤雨 hū fēng huàn yǔ
释义: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出处:宋 孔觌《罨溪行》:“罨画溪头鸟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15、回山倒海 huí shān dǎo hǎi
释义:回山倒海 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高闾传》:“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16、声势浩大 shēng shì hào dà
释义:声势浩大 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17、孔武有力 kǒng wǔ yǒu lì
释义:孔武有力 形容人很有力气。
出处:《诗经 郑风 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18、战无不胜 zhàn wú bù shèng
释义:战无不胜 每次打仗没有不获胜的。形容军队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19、才气过人 cái qì guò rén
释义:才气过人 才气:才能和气质。才华超过平常人。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20、扛鼎拔山 gāng dǐng bá shān
释义:扛鼎拔山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21、拔山举鼎 bá shān jǔ dǐng
释义:拔山举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出处:《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22、拔山扛鼎 bá shān gāng dǐng
释义:拔山扛鼎 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出处: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23、拔山超海 bá shān chāo hǎi
释义:拔山超海 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
出处: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持秋霜夏震之威,以拔山超海之力,顾指则风云总至,回眸而山岳削平,虽复旗鼓所临,有征无战。”
24、排山倒海 pái shān dǎo hǎi
释义:排山倒海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出处: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25、撼地摇天 hàn dì yáo tiān
释义:撼地摇天 撼:摇动。使天地都抖动起来。形容力气、本领和气魄极大。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有分教,李逵施为撼地摇天手,来斗巴山跳涧虫。”
26、攻无不克 gōng wú bù kè
释义:攻无不克 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于今,邈不可得。”
27、疾风扫秋叶 jí fēng sǎo qiū yè
释义:疾风扫秋叶 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28、神工鬼力 shén gōng guǐ lì
释义:神工鬼力 比喻神奇超人的力量。
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42回:“一路之间,提起朱亮祖三字,便胆战心寒说:‘纵有神工鬼力,那有这等奇异。’”
29、竭尽全力 jié jìn quán lì
释义:竭尽全力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出处:《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30、筋疲力尽 jīn pí lì jìn
释义:筋疲力尽 筋:筋骨;疲:疲劳;尽:完。形容非常劳累;力气已经用尽。也作“力尽筋疲”。
出处:宋 司马光《道傍田家》:“筋疲力尽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31、筋疲力竭 jīn pí lì jié
释义:筋疲力竭 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疲乏
出处:唐 元稹《有酒》诗:“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鳍焦甲裂身已干。”
32、翻江倒海 fān jiāng dǎo hǎi
释义:翻江倒海 把大江大海都翻转过来;形容水势很大;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巨大。也用以形容混乱不堪破坏极甚的情况。
出处:唐 李筌《太自阴经》:“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倒海。”
33、股肱之力 gǔ gōng zhī lì
释义:股肱之力 股肱:大腿和胳膊。自己的所有力量。形容做事已竭尽全力。
出处:《左传·僖公九年》:“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则以死济之。”
34、胆战心寒 dǎn zhàn xīn hán
释义:胆战心寒 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
35、覆海移山 fù hǎi yí shān
释义:覆海移山 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出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阿修罗众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须弥福德强,平扶日月感神煞。”
36、轻而易举 qīng ér yì jǔ
释义:轻而易举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出处:《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37、顶天立地 dǐng tiān lì dì
释义:顶天立地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38、力大无穷 lì dà wú qióng
释义:力大无穷 形容力量很大。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三回:"这些宫娥都是力大无穷,就如鹰拿燕雀一般,那里由他作主。"
39、敦煌变文 dūn huáng biàn wén
释义:敦煌变文 敦煌石室 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是 中国 唐 五代 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 王重 民等所编《敦煌变文集》中搜罗的 敦煌 变文较为宏富。参见“ 变文 ”、“ 敦煌石室 ”。
40、摇山振岳 yáo shān zhèn yuè
释义:摇山振岳 岳:高大的山。把高山都振动了。形容气势很大。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一直到了宁国府前,只见府门大开,两边灯火,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