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说话急切的成语(形容说话急促的成语):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响彻云霄,喘息未定,天震地骇,如雷灌耳,如雷贯耳,密锣紧鼓,心平气和,急不及待,急不可待,急不可耐,急于星火,急如星火,急景雕年,悠然自得,振聋发聩,气喘吁吁,气喘如牛,气急败坏,火急火燎,火烧火燎,火烧眉毛,燃眉之急,疾声大呼,管弦繁奏,紧锣密鼓,繁丝急管,繁音促节,震天动地,震耳欲聋,声振屋瓦,气喘汗流,不明事理。
1、不慌不忙 bù huāng bù máng
释义: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2、从容不迫 cóng róng bù pò
释义:从容不迫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3、响彻云霄 xiǎng chè yún xiāo
释义:响彻云霄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4、喘息未定 chuǎn xī wèi dìng
释义:喘息未定 急促的呼吸还没有平稳下来。指还没有休息、恢复的时间。喘息:呼吸急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七回:“方才进步,喘息未定,只见前面尘起,叫杀连天。”
5、天震地骇 tiān zhèn dì hài
释义:天震地骇 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出处:《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6、如雷灌耳 rú léi guàn ěr
释义:如雷灌耳 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出处:《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7、如雷贯耳 rú léi guàn ěr
释义:如雷贯耳 贯:穿透。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8、密锣紧鼓 mì luó jǐn gǔ
释义:密锣紧鼓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出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8章:“如今村子上在密锣紧鼓地查什么阴谋,你走路也得当心呵,要带眼识人。”
9、心平气和 xīn píng qì hé
释义:心平气和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10、急不及待 jí bù jí dài
释义:急不及待 见“急不可待”。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4回:“但他顽心太重,同时就急不及待把那盒子开了开来。”
11、急不可待 jí bù kě dài
释义:急不可待 急:紧急;迫切;待:等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急切难耐。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青蛾》:“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厮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赀独往。”
12、急不可耐 jí bù kě nài
释义:急不可耐 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六个人刚刚坐定,胡统领已急不可耐,头一个开口就说:'我们今日非往常可比,须大家尽兴一乐。'”
13、急于星火 jí yú xīng huǒ
释义:急于星火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4、急如星火 jí rú xīng huǒ
释义:急如星火 星火:流星。急迫得像一闪而过的流星一样。形容非常紧急。
出处:晋 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5、急景雕年 jí jǐng diāo nián
释义:急景雕年 急景:急促的时光;雕年:残年岁暮。光阴急促,岁残年尽。指岁暮景象。形容时间过得飞快。也指岁末
出处:南朝·宋·鲍照《鲍参军集》:“于是穷阴杀节,急景雕年,凉沙振野,箕风动天。”
16、悠然自得 yōu rán zì dé
释义:悠然自得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而舒适。形容态度悠闲;心情舒适。
出处:《晋书 隐逸传 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17、振聋发聩 zhèn lóng fā kuì
释义:振聋发聩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18、气喘吁吁 qì chuǎn xū xū
释义:气喘吁吁 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呼吸急促;喘气不止。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李勉向一条板凳上坐下,觉得气喘吁吁。”
19、气喘如牛 qì chuǎn rú niú
释义:气喘如牛 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脸是喝了个漆紫,连乐带忙,一头说着,只张着嘴,气喘如牛的拿了条大手巾擦那脑门子上的汗。”
20、气急败坏 qì jí bài huài
释义:气急败坏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慌张失措的样子。形容羞怒、狼狈的样子。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走到山寨里叫道:‘苦也!苦也!’”
21、火急火燎 huǒ jí huǒ liáo
释义:火急火燎 犹火烧火燎。
出处:《人民文学》1977年4期:“整个发电厂都火急火燎地动员起来。”
22、火烧火燎 huǒ shāo huǒ liǎo
释义:火烧火燎 燎:烘烤;烧烤。指火在燃烧;火在烘烤。形容心情十分焦灼急迫或疼痛难熬。
出处:魏巍《山雨》:“小嘎子火烧火燎地再也忍耐不住,就钻出磨房来。”
23、火烧眉毛 huǒ shāo méi mɑo
释义:火烧眉毛 火烧到眉毛了。比喻情势非常紧迫。也作“火烧眉睫”。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蒋山法泉禅师》:“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
24、燃眉之急 rán méi zhī jí
释义:燃眉之急 燃眉:火烧眉毛。火烧眉毛那样地紧急。比喻事情非常急迫。
出处:《文献通考 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25、疾声大呼 jí shēng dà hū
释义:疾声大呼 疾:急速。急促而大声的呼喊,以引起注意
出处:《宋史·辛弃疾传》:“咸淳间史馆校勘谢坊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呼其不平。”
26、管弦繁奏 guǎn xiǎn fán zòu
释义:管弦繁奏 管:管乐器;弦:弦乐器。管乐和弦乐合奏。形容声音繁杂
出处:《晋书·庾亮传》:“管弦繁奏。夔先聆其音。”
27、紧锣密鼓 jǐn luó mì gǔ
释义:紧锣密鼓 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出处:刘绍棠《狼烟》:“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
28、繁丝急管 fán sī jí guǎn
释义:繁丝急管 繁:杂;丝:弦乐器;管:管乐器。指管弦之音繁密而急促
出处:唐·韦应物《酒肆行》:“桃花飘俎柳垂筵,繁丝急管一时合。”
29、繁音促节 fán yīn cù jié
释义:繁音促节 繁:杂;促:急迫,急促。繁密的音调,急促的节奏
出处: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卷:“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其来于于,其去徐徐。”
30、震天动地 zhèn tiān dòng dì
释义:震天动地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势浩大。
出处: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31、震耳欲聋 zhèn ěr yù lóng
释义:震耳欲聋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32、声振屋瓦 shēng zhèn wū wǎ
释义:声振屋瓦 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譟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33、气喘汗流 qì chuǎn hàn liú
释义:气喘汗流 因繁忙、劳累而呼吸急促,流汗很多。形容工作非常繁忙。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繁至文林馆,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
34、不明事理 bù míng shì lǐ
释义:不明事理 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