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极其惊慌心神不宁的样子的词语(形容极度惊慌心神不宁的样子的成语是):忐忑不宁,焦躁不安,丧魂失魄,六神不安,卧不安席,卧不安枕,坐不安席,寝不安席,寝食不安,局促不安,心乱如麻,心如刀绞,心安理得,心急如火,心急火燎,心惊胆战,心慌意乱,心猿意马,心神不宁,心神不定,心神恍惚,忐忑不安,忐忑不定,恍恍惚惚,恍然若失,惴惴不安,惶恐不安,惶惶不安,梦断魂劳,满不在乎,神思恍惚,若无其事,惊魂不定,仿徨失措,惊悸不安,惊惶不安,心怀忐忑,徬徨失措,荡荡默默,仓皇不定。
1、忐忑不宁 tǎn tè bù níng
释义:忐忑不宁 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2、焦躁不安 jiāo zào bù ān
释义:焦躁不安 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3、丧魂失魄 sàng hún shī pò
释义:丧魂失魄 原义为失去了魂魄。形容极度惊慌、恐惧。
出处: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4、六神不安 liù shén bǔ ān
释义:六神不安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二:“凡人卧,头边勿安放火炉,令人六神不安。”
5、卧不安席 wò bù ān xí
释义:卧不安席 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6、卧不安枕 wò bù ān zhěn
释义:卧不安枕 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然则带兵呢?成日里卧不安枕,食不甘味,又将如何?”
7、坐不安席 zuò bù ān xí
释义:坐不安席 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军府,甲士周围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惧,坐不安席。”
8、寝不安席 qǐn bù ān xí
释义:寝不安席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9、寝食不安 qǐn shí bù ān
释义:寝食不安 睡觉、吃饭都不得安宁。
出处:《敦煌变文集 叶净能诗》:“皇帝自此之后,日夜思慕,寝食不安。”
10、局促不安 jú cù bù ān
释义:局促不安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11、心乱如麻 xīn luàn rú má
释义:心乱如麻 心里乱得像一团乱麻。形容心里十分烦乱。
出处:宋 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随缘随份是生涯,莫使身心乱似麻。”
12、心如刀绞 xīn rú dāo jiǎo
释义:心如刀绞 心里就像刀绞一样。形容内心痛苦到极点。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回:“殷郊又见殷洪,心如刀绞,意似油煎。”
13、心安理得 xīn ān lǐ dé
释义:心安理得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安:安静;安然;理:情理;得:适合。
出处: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14、心急如火 xīn jí rú huǒ
释义:心急如火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15、心急火燎 xīn jí huǒ liáo
释义:心急火燎 心里很急;像火在烧。急:焦急。
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
16、心惊胆战 xīn jīng dǎn zhàn
释义:心惊胆战 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
出处:元 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17、心慌意乱 xīn huāng yì luàn
释义:心慌意乱 心里慌乱;没有主意。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18、心猿意马 xīn yuán yì mǎ
释义:心猿意马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出处:《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19、心神不宁 xīn shén bù níng
释义:心神不宁 形容心情不平静;精神不安定。宁:安宁。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3回:“(三藏)心神不宁道:'徒弟啊,我怎幺打寒噤呢?'”
20、心神不定 xīn shén bù dìng
释义:心神不定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21、心神恍惚 xīn shén huǎng hū
释义:心神恍惚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21卷:“唯荒诞是务,不接宾友,恶见于人,时多恚怒,心神恍惚。”
22、忐忑不安 tǎn tè bù ān
释义:忐忑不安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处: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23、忐忑不定 tǎn tè bù dìng
释义:忐忑不定 同“忐忑不安”。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济川被他们说得心中忐忑不定。”
24、恍恍惚惚 huǎng huǎng hū hū
释义:恍恍惚惚 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出处:唐·赵蕤《反经·知人》:“有如敢断而不能断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
25、恍然若失 huǎng rán ruò shī
释义:恍然若失 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9回:“金钟儿听了这一番言语,恍然若失,心上愧悔的无地自容。”
26、惴惴不安 zhuì zhuì bù ān
释义:惴惴不安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出处:《诗经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27、惶恐不安 huáng kǒng bù ān
释义:惶恐不安 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28、惶惶不安 huáng huáng bù ān
释义:惶惶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29、梦断魂劳 mèng duàn hún láo
释义:梦断魂劳 睡梦中也在思想着,弄得神魂不宁。亦作“梦断魂消”。
出处:元·王元和《小桃红·题情》:“又不敢对着人明明道,只落的梦断魂劳。”
30、满不在乎 mǎn bù zài hū
释义:满不在乎 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出处: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31、神思恍惚 shén sī huǎng hū
释义:神思恍惚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定;思想集中不起来。
出处:唐 无名氏《郑德磷》:“德磷大骇,神思恍惚,悲婉久之,不能排仰。”
32、若无其事 ruò wú qí shì
释义:若无其事 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33、惊魂不定 jīng hún bù dìng
释义:惊魂不定 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34、仿徨失措 báng huáng shī cuò
释义:仿徨失措 指心神不宁,举动失常。
35、惊悸不安 jīng jì bù ān
释义:惊悸不安 悸:心跳。惊慌心跳,不能安宁。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六回:"虽则无人,心实惊悸不安。"
36、惊惶不安 jīng huáng bù ān
释义:惊惶不安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37、心怀忐忑 xīn huái tǎn tè
释义:心怀忐忑 心神不宁的样子。指因心虛或忧虑而不能安心。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巧娘》:"听松声谡谡,宵虫哀奏,中心忐忑,悔至如烧。"
38、徬徨失措 páng huáng shī cuò
释义:徬徨失措 指心神不宁,举动失常。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母亲只气得面白唇青,一句话也没有,婶娘也是徬徨失措。"
39、荡荡默默 dàng dàng mò mò
释义:荡荡默默 形容心神不宁的样子。
出处:《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威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40、仓皇不定 cāng huáng bù dìng
释义:仓皇不定 仓皇:匆忙,慌张。形容匆匆忙忙,心情慌乱。
出处:《抱朴子·正郭》:"仓皇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