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是是非非的成语(形容一个人是非的成语):不分皂白,不分青白,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问三七二十一,不问青红皂白,不顾一切,两面三刀,半信半疑,半疑半信,变色之言,口诛笔伐,拨嘴撩牙,挑拨离间,搬口弄唇,搬口弄舌,搬唇弄舌,搬唇递舌,是非不分,是非分明,是非曲直,是非颠倒,模棱两可,毁誉参半,泾渭分明,混淆是非,混淆视听,白黑不分,白黑分明,白黑颠倒,莫衷一是,街谈巷议,见仁见智,说长道短,青红皂白,颠倒是非,黑白不分,黑白分明,不管一二,颠倒错乱。
1、不分皂白 bù fēn zào bái
释义:不分皂白 皂:黑色。不分黑白。比喻不分是非曲直;不问情由。
出处:《诗经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 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2、不分青白 bù fēn qīng béi
释义:不分青白 指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出处:见“不分皂白”。
3、不分青红皂白 bù fēn qīng hóng zào bái
释义:不分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4、不管三七二十一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释义: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左手交银,右手交人,若三日没有来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5、不问三七二十一 bù wèn sān qī èr shí yī
释义:不问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5回:“逛窑姐儿的人,倘给老爷查着了,他不问三七二十一,当街就打。”
6、不问青红皂白 bù wèn qīng hóng zào bái
释义: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7、不顾一切 bù gù yī qiè
释义:不顾一切 顾:顾惜,眷顾。什么都不顾
出处: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
8、两面三刀 liǎng miàn sān dāo
释义:两面三刀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出处: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9、半信半疑 bàn xìn bàn yí
释义:半信半疑 信:相信;疑:怀疑。有些相信;又有点怀疑。对真假不能肯定。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10、半疑半信 bàn yí bàn xìn
释义:半疑半信 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处:唐 元稹《古筑城曲》:“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11、变色之言 biàn sè zhī yán
释义:变色之言 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出处:《汉书 匡衡传》:“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
12、口诛笔伐 kǒu zhū bǐ fá
释义:口诛笔伐 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伐:征讨。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出处:明 汪廷讷《三祝记 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13、拨嘴撩牙 bō zuǐ liáo yá
释义:拨嘴撩牙 撩:引逗,挑弄。指挑拨是非,胡言乱语
出处:明 汤显祖《牡丹亭 围释》:“中间放着个蓼儿洼,明助着番家打汉家。通事中间,拨嘴撩牙。”
14、挑拨离间 tiǎo bō lí jiàn
释义:挑拨离间 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挑拨:引起;挑动;离间:隔开、拆散;使人不和睦。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9回:“这个姓胡名福,最爱挑拨离间。”
15、搬口弄唇 bān kǒu nòng chún
释义:搬口弄唇 搬:搬弄;弄:卖弄。指说长道短,挑拔是非或卖弄口才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3回:“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
16、搬口弄舌 bān kǒu nòng shé
释义:搬口弄舌 挑拨是非。同“搬唇递舌”。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四回:“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
17、搬唇弄舌 bān chún nòng shé
释义:搬唇弄舌 ①挑拨是非。②卖弄口才。
出处:①明 徐某《杀狗记 看书苦谏》:“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轻信。”②许地山《海角底孤星》:“你们念书人底能干只会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罢。”
18、搬唇递舌 bān chún dì shé
释义:搬唇递舌 挑拔是非。
出处: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搬唇递舌的歹弟子孩儿。”
19、是非不分 shì fēi bù fēn
释义:是非不分 分辨不出正确与错误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
20、是非分明 shì fēi fēn míng
释义:是非分明 正确和错误非常分明。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故贤圣之君,博观始终,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21、是非曲直 shì fēi qū zhí
释义:是非曲直 曲:无理;直:有理。指对事物的评断。
出处:汉 王充《论衡 说日篇》:“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22、是非颠倒 shì fēi diān dǎo
释义:是非颠倒 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出处:唐 韩愈《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23、模棱两可 mó léng liǎng kě
释义:模棱两可 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出处:《旧唐书 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24、毁誉参半 huǐ yù cān bàn
释义:毁誉参半 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
出处:梁启超《管子传·自序》:“管子亦毁誉参半。”
25、泾渭分明 jīng wèi fēn míng
释义:泾渭分明 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出处:唐 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26、混淆是非 hùn xiáo shì fēi
释义:混淆是非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出处:清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27、混淆视听 hùn xiáo shì tīng
释义:混淆视听 故意用假象或谎话迷惑人;使人产生错觉;不易分辨真伪和是非。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来忧乱阵容,混淆视听。”
28、白黑不分 bái hēi bù fēn
释义:白黑不分 比喻清浊混乱,是非不明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今贤不肖浑淆,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29、白黑分明 bái hēi fēn míng
释义:白黑分明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30、白黑颠倒 bái hēi diān dǎo
释义:白黑颠倒 颠倒:错乱。指白黑不分、是非颠倒
出处:西汉 刘向《列女传 楚成郑瞀》:“王不明察,遂辜无罪,是白黑颠倒,上下错谬也。”
31、莫衷一是 mò zhōng yī shì
释义:莫衷一是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32、街谈巷议 jiē tán xiàng yì
释义:街谈巷议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谈论。
出处:汉 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
33、见仁见智 jiàn rén jiàn zhì
释义:见仁见智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34、说长道短 shuō cháng dào duǎn
释义:说长道短 长、短:是非;好坏。说长处;讲短处。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出处:汉 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35、青红皂白 qīng hóng zào bái
释义:青红皂白 皂:黑色。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指不同颜色。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
36、颠倒是非 diān dǎo shì fēi
释义:颠倒是非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指善恶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实。
出处:唐 韩愈《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37、黑白不分 hēi bái bù fēn
释义:黑白不分 黑白:黑色和白色,比喻是非、善恶。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出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一个小毛的申明,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
38、黑白分明 hēi bái fēn míng
释义:黑白分明 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出处: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39、不管一二 bù guǎn yī èr
释义:不管一二 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你这猴子,不管一二,到处里闯禍。"
40、颠倒错乱 diān dǎo cuò luàn
释义:颠倒错乱 颠倒:本末倒置;错乱:错杂混乱。把本来的顺序完全搞乱,完全失去正常状态。
出处:《旧唐书·礼仪志一》:"玄析之为三,颠倒错乱,皆率胸臆,曾无典据,何足可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