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逃跑很快的词语(形容逃跑很慢的成语):东逃西窜,丢盔卸甲,丢盔弃甲,丢盔抛甲,丢盔撂甲,临阵脱逃,亡羊补牢,仓皇出逃,仓皇失措,仓皇无措,健步如飞,刎颈之交,割须换袍,动如脱兔,大败而逃,奉头鼠窜,委曲求全,小受大走,席卷而逃,弃甲曳兵,快步流星,快马加鞭,惊慌失措,慌慌张张,捧头鼠窜,望风而逃,束手就擒,桃之夭夭,瓮中之鳖,紧要关头,落荒而逃,豕突狼奔,退避三舍,逃之夭夭,锋芒毕露,闻风而逃,风驰电掣,鼠窜狼奔,仓皇退遁,狼狈逃窜。
- 1、东逃西窜 dōng táo xī cuàn - 释义:东逃西窜 四处逃亡与逃避 -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因那年避乱南奔,被官兵冲散了女儿瑶琴,夫妻两口,凄凄惶惶,东逃西窜,胡乱的过了几年。” 
- 2、丢盔卸甲 diū kuī xiè jiǎ - 释义:丢盔卸甲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 出处:元 孔学诗《东窗事犯》第一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 3、丢盔弃甲 diū kuī qì jiǎ - 释义:丢盔弃甲 盔: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甲: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丢掉了。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 - 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 4、丢盔抛甲 diu1 kuī pāo jiǎ - 释义:丢盔抛甲 见“丢盔卸甲”。 -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5、丢盔撂甲 diū kuī liào jiǎ - 释义:丢盔撂甲 丢:抛;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四章:“许多人丢盔撂甲,矿帽不时碰落在煤堆中,慌乱得半天摸不着……” 
- 6、临阵脱逃 lín zhèn tuō táo - 释义:临阵脱逃 脱:离开。临到上阵打仗时却逃跑了。指贪生怕死;没有胆量。 - 出处: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 7、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 释义:亡羊补牢 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8、仓皇出逃 cāng huáng chū táo - 释义:仓皇出逃 仓皇:匆忙,慌张。慌慌张张地外出逃跑。 - 出处:南唐·李煜《破阵子》:“最是仓皇离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 9、仓皇失措 cāng huáng shī cuò - 释义:仓皇失措 仓皇:匆忙而又慌张;措:措置;安排。指忙乱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 出处:宋 王楙《野客丛书 魏证蒯通》:“不以事败而遽变前说,要胸中有守而然,异乎仓皇失措,遽变前说者也。” 
- 10、仓皇无措 cāng huáng wú cuò - 释义:仓皇无措 见“仓皇失措”。 - 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判土地》:“次日崇之至,值河泛涨,中流失楫,舟人仓皇无措。” 
- 11、健步如飞 jiàn bù rú fēi - 释义:健步如飞 健步:走起路来很有力量;速度很快。步伐矫健;快得像飞。形容行走迅速。 -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 12、刎颈之交 wěn jǐng zhī jiāo - 释义:刎颈之交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13、割须换袍 gē xū huàn páo - 释义:割须换袍 须:胡须。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 14、动如脱兔 dòng rú tuō tù - 释义:动如脱兔 比喻行动敏捷。 - 出处:《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15、大败而逃 dà bài ér táo - 释义:大败而逃 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斗了多时,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大败而逃。” 
- 16、奉头鼠窜 fèng tóu shǔ cuàn - 释义:奉头鼠窜 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 出处:《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 17、委曲求全 wěi qū qiú quán - 释义:委曲求全 勉强地去将就别人;以求得保全。也形容为顾全大局而做出忍让的姿态。委曲:曲意迁就。 - 出处:宋 欧阳修《滁州谢上表》:“知臣幸逢主圣而敢危言,悯臣不顾身微而当众怨,始终爱惜,委曲求全。” 
- 18、小受大走 xiǎo shòu dà zǒu - 释义:小受大走 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 - 出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 19、席卷而逃 xí juǎn ér táo - 释义:席卷而逃 指偷了全部贵重衣物逃跑。 - 出处:清·吴趼人《恨海》第九回:“过了没有几个月,这金如玉就罄其所有,席卷而逃,便把他闹穷了。” 
- 20、弃甲曳兵 qì jiǎ yè bīng - 释义:弃甲曳兵 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21、快步流星 kuài bù liú xīng - 释义:快步流星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 出处:单田芳《燕王扫北》第32回:“又等了一会儿,李七骑马回来了。只见他在府门外翻身下马,手提马鞭,快步流星进了里屋。” 
- 22、快马加鞭 kuài mǎ jiā biān - 释义:快马加鞭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 出处:明 徐姬《杀狗记 看书苦谏》:“何不快马加鞭,迳赶至苍山,救取伯伯。” 
- 23、惊慌失措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释义:惊慌失措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 出处:《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24、慌慌张张 huāng huāng zhāng zhāng - 释义:慌慌张张 形容举止慌乱;不稳重。 -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身上穿得整整齐齐,脚儿走得慌慌张张,望着园门欲进不进的。” 
- 25、捧头鼠窜 pěng tóu shǔ cuàn - 释义:捧头鼠窜 抱着脑袋,象老鼠似地逃窜。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 - 出处:《汉书 蒯通传》:“常山王奉(捧)头鼠窜,以归汉王。” 
- 26、望风而逃 wàng fēng ér táo - 释义:望风而逃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风:风声;气势。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曹操以百万之众,闻吾之名,望风而逃,今汝何人,敢不投降!” 
- 27、束手就擒 shù shǒu jiù qín - 释义:束手就擒 束:捆;绑;就:接受。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 出处:《宋史 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 28、桃之夭夭 táo zhī yāo yāo - 释义:桃之夭夭 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 出处:《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 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 29、瓮中之鳖 wèng zhōng zhī biē - 释义:瓮中之鳖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瓮:大坛子;鳖:甲鱼。 -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头之上。” 
- 30、紧要关头 jǐn yào guān tóu - 释义:紧要关头 关头:关口。比喻有关事情成败的关键或时机 -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十三妹同安龙媒、张金凤,并张老夫妻,柳林话别——是这书的开场紧要关头。” 
- 31、落荒而逃 luò huāng ér táo - 释义:落荒而逃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 
- 32、豕突狼奔 shǐ tū láng bēn - 释义:豕突狼奔 豕:猪;突:猛冲。象猪那样冲撞,象狼那样奔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 出处:明 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 33、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 释义:退避三舍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 34、逃之夭夭 táo zhī yāo yāo - 释义:逃之夭夭 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 出处:《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35、锋芒毕露 fēng máng bì lù - 释义:锋芒毕露 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 36、闻风而逃 wén fēng ér táo - 释义:闻风而逃 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 -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闻风而逃。” 
- 37、风驰电掣 fēng chí diàn chè - 释义:风驰电掣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 出处:《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 38、鼠窜狼奔 shǔ cuàn láng bēn - 释义:鼠窜狼奔 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 -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果然老百姓扶老挈幼,鼠窜狼奔,都奔东平府来。” 
- 39、仓皇退遁 cāng huáng tuì dùn - 释义:仓皇退遁 仓皇:匆忙,慌张;遁:逃跑。慌慌张张地退却逃跑。 
- 40、狼狈逃窜 láng bèi táo cuàn - 释义:狼狈逃窜 狼狈:窘迫的样子。形容逃跑时的丑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