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示恼怒的四字词语的成语(形容恼怒的四字成语有什么):发怒穿冠,下不了台,东怒西怨,人怨神怒,众怒难犯,发上冲冠,喜怒哀乐,天怒人怨,嬉笑怒骂,室怒市色,心花怒放,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怒形于色,怒气冲冲,怒气冲天,怒气填胸,怒火中烧,怒火冲天,怒目横眉,怒目相视,息怒停瞋,恼羞变怒,恼羞成怒,惊风怒涛,敢怒不敢言,暴跳如雷,横眉努目,横眉怒目,横眉怒视,疾言厉色,疾言怒色,神怒人怨,积羞成怒,羞恼成怒,迁怒于人,雷霆之怒,鲜衣怒马,鲜车怒马,人怨天怒。
1、发怒穿冠 fà nù chuān guān
释义:发怒穿冠 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三国·魏·曹植《鼙舞歌五首》之五:"张目决眦,发怒穿冠。"
2、下不了台 xià bù le tái
释义:下不了台 指在人前受窘
出处:张恨水《夜深沉》第15回:“她要是不睬你,你恼她,她下不了台。”
3、东怒西怨 dōng nù xī yuàn
释义:东怒西怨 比喻迁怒于人。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厉色扬声,东怒西怨。”
4、人怨神怒 rén yuàn shén nù
释义:人怨神怒 形容民愤极大。
出处:《晋书 孔愉传》:“天罚既集,罪人斯殒,王旅未加,自相鱼肉。岂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灾!”
5、众怒难犯 zhòng nù nán fàn
释义:众怒难犯 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6、发上冲冠 fā shàng chōng guàn
释义:发上冲冠 犹言发上指冠。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出处: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7、喜怒哀乐 xǐ nù āi lè
释义:喜怒哀乐 形容人感情上几种不同的表现。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8、天怒人怨 tiān nù rén yuàn
释义:天怒人怨 上天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作恶多端;激起普遍愤怒。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9、嬉笑怒骂 xī xiào nù mà
释义:嬉笑怒骂 嬉:戏乐。指由各种感情产生的不同表现。
出处:宋 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10、室怒市色 shì nù shì sè
释义:室怒市色 室:家;市:指在外面;色:脸色。指在家里受气,到外边迁怒于人。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九年》:“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
11、心花怒放 xīn huā nù fàng
释义:心花怒放 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怒放:盛开。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只他这一番言语举动,便把个舅爷骗得心花怒放。”
12、怒不可遏 nù bù kě è
释义:怒不可遏 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13、怒发冲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释义:怒发冲冠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4、怒形于色 nù xíng yú sè
释义:怒形于色 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
出处: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15、怒气冲冲 nù qì chōng chōng
释义:怒气冲冲 形容愤怒得气呼呼的样子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
16、怒气冲天 nù qì chōng tiān
释义:怒气冲天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17、怒气填胸 nù qì tián xiōng
释义:怒气填胸 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
18、怒火中烧 nù huǒ zhōng shāo
释义:怒火中烧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19、怒火冲天 nù huǒ chōng tiān
释义:怒火冲天 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一幕:“[程娘子]怒火冲天,不顾一切地冲向狗子拚命,却被狗子一把抓住。”
20、怒目横眉 nù mù héng méi
释义:怒目横眉 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出处:五代 后蜀 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代养弄蛇人。”
21、怒目相视 nù mù xiāng shì
22、息怒停瞋 xī nù tíng chēn
释义:息怒停瞋 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闪了手,且息怒停瞋,听红娘说。”
23、恼羞变怒 nǎo xiū biàn nù
释义:恼羞变怒 见“恼羞成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24、恼羞成怒 n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恼羞成怒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25、惊风怒涛 jīng fēng nù tāo
释义:惊风怒涛 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
出处:清·刘大櫆《谢氏妹六十寿序》:“回思三十年前,惊风怒涛,恍如梦寐。”
26、敢怒不敢言 gǎn nù bù gǎn yán
释义:敢怒不敢言 敢:胆量大;言:说。内心愤怒但不敢说出来
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正是哑子吃黄连,苦在自肚里,敢怒不敢言。”
27、暴跳如雷 bào tiào rú léi
释义:暴跳如雷 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28、横眉努目 héng méi nǔ mù
释义:横眉努目 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后蜀 何光远《鉴戒录》卷十引陈裕诗:“横眉努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供养弄蛇人。”努,一本作“怒”。
29、横眉怒目 héng méi nù mù
释义:横眉怒目 眉毛横竖;双目怒睁。形容强、凶狠的神情。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不一时,只听得院子里许多脚步响,早进来了横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30、横眉怒视 héng méi nù shì
释义:横眉怒视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师飙等《金戈铁马少年时》第五章;“辛弃疾、贾瑞、飞烟、金福仗剑立于帐口,一个个横眉怒视,杀气逼人。”
31、疾言厉色 jí yán lì sè
释义:疾言厉色 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出处: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32、疾言怒色 jí yán nù sè
释义:疾言怒色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出处:清 戴名世《张验封传》:“为人宽厚和平,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与校。”
33、神怒人怨 shén nù rén yuàn
释义:神怒人怨 谓人人怨恨愤怒。
出处:《晋书·殷诰传》:“神怒人怨,众之所弃。倾危多忧,将及社稷。”
34、积羞成怒 jī xiū chéng nù
释义:积羞成怒 犹恼羞成怒。指羞愧至极,转生愤怒。
出处: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既而臣民犯颜,友邦侧目,志不得逞,遂乃积羞成怒,大兴党狱。”
35、羞恼成怒 xiū nǎo chéng nù
释义:羞恼成怒 羞:羞臊;恼:气恼。因烦恼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这婆子,一则吃了酒,二则被这丫头揭着弊病,便羞恼成怒了。”
36、迁怒于人 qiān nù yú rén
释义:迁怒于人 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出处:《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37、雷霆之怒 léi tíng zhī lù
释义:雷霆之怒 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38、鲜衣怒马 xiān yī nù mǎ
释义:鲜衣怒马 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刑部·冤狱》:“群盗得志,弥横恣为推埋,鲜衣怒马,以游侠为称,其魁名朱国臣者,初亦宰夫也。”
39、鲜车怒马 xiān chē nù mǎ
释义:鲜车怒马 怒:气势强盛。崭新的车,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蜀地肥饶,人吏富贵,掾吏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
40、人怨天怒 rén yuàn tiān nù
释义:人怨天怒 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