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喉咙响亮的四字词语(形容喉咙有东西的成语):一吐为快,不吐不快,口干舌燥,口燥唇干,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引吭高歌,忠言逆耳,成事不说,既往不咎,来日大难,舌敝唇焦,食骨在喉,骨鲠之臣,骨鲠在喉。
1、一吐为快 yī tǔ wéi kuài
释义:一吐为快 尽情说出要说的话而感到畅快。
出处:谌容《真真假假》:“仿佛全是他积郁在胸中多时的由衷之言,今日终于得以一吐为快。”
2、不吐不快 bù tǔ bù kuài
释义:不吐不快 吐:倾诉;快:痛快。不说出来就不痛快
出处:叶圣陶《在民间》:“庞怀着一腔的意思,又丰富,又热烈,不吐不快,故而高兴地这样问。”
3、口干舌燥 kǒu gān shé zào
释义:口干舌燥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出处:三国 魏 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4、口燥唇干 kǒu zào chún gān
释义:口燥唇干 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出处: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十一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5、如芒在背 rú máng zài bèi
释义:如芒在背 形容极度不安。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6、如鲠在喉 rú gěng zài hóu
释义:如鲠在喉 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鲠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
7、引吭高歌 yǐn háng gāo gē
释义:引吭高歌 引:拉;伸;吭:喉咙;嗓子。放开噪子;大声歌唱。
出处:晋 张华注《离经》:“搏则利嘴,呜则引吭。”
8、忠言逆耳 zhōng yán nì ěr
释义:忠言逆耳 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逆:不顺。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9、成事不说 chéng shì bù shuō
释义:成事不说 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出处:《论语 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10、既往不咎 jì wǎng bù jiù
释义:既往不咎 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1、来日大难 lái rì dà nàn
释义:来日大难 表示前途困难重重。
出处: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12、舌敝唇焦 shé bì chún jiāo
释义:舌敝唇焦 敝:破;焦:干。舌头破烂;嘴唇干焦。形容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夫差内传》:“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13、食骨在喉 shí gǔ zài hóu
释义:食骨在喉 喉:喉咙。小骨头卡在喉咙之间。比喻心里有话,非说出来不可
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鲠”段玉裁注:“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骾之臣。”
14、骨鲠之臣 gǔ gěng zhī chén
释义:骨鲠之臣 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15、骨鲠在喉 gǔ gěng zài hóu
释义:骨鲠在喉 鲠:鱼骨。鱼骨等小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出来就非常难受。
出处:清 袁枚《与金匮令书》:“仆明知成事不说,既往不咎,而无如闻不慊心事,如骨鲠在喉,必吐之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