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暗暗讽刺的成语(形容暗地里讽刺的成语):七嘴八舌,伴食宰相,低声下气,借古讽今,冷嘲热讽,冷言冷语,冷语冰人,卑躬屈膝,含沙射影,吹大法螺,声名狼藉,大人先生,孤陋寡闻,寡廉鲜耻,对牛弹琴,对牛鼓簧,徒劳无功,恬不知耻,指桑骂槐,指鸡骂狗,无所作为,无耻之尤,流芳百世,狗彘不若,臭名昭著,臭名远扬,行险侥幸,补阙灯檠,诚心诚意,话中带刺,话里带刺,败军之将,贵人多忘,贵人多忘事,遗臭万年,遗臭万载,何见之晚,拜赐之师,赤诚相见。
- 1、七嘴八舌 qī zuǐ bā shé - 释义:七嘴八舌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 出处:《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 2、伴食宰相 bàn shí zǎi xiàng - 释义:伴食宰相 伴食:陪伴人家吃饭。唐朝朝会结束时,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 出处:《旧唐书 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 3、低声下气 dī shēng xià qì - 释义:低声下气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 4、借古讽今 jiè gǔ fěng jīn - 释义:借古讽今 借:假托;讽:讽刺。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 出处:张抗抗《国魂》:“因为父亲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中赞扬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书,被认为借古讽今。” 
- 5、冷嘲热讽 lěng cháo rè fěng - 释义:冷嘲热讽 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语。用尖锐、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 出处:清 袁枚《随园三十二种 牍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 
- 6、冷言冷语 lěng yán lěng yǔ - 释义:冷言冷语 冷:不热;冷淡;不温和。不直接表达其意;从侧面或反面说辛辣嘲讽的话。 - 出处:宋 宝林《宝林禅师语录》:“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 
- 7、冷语冰人 lěng yǔ bīng rén - 释义:冷语冰人 用冷酷的话伤人。 - 出处:宋·曾造《类说·〈外史梼杌〉》:“潘柱迎,孟蜀时,以财结权要,或戒之,乃日:‘非是求愿,不欲以冷语冰人耳。’” 
- 8、卑躬屈膝 bēi gōng qū xī - 释义:卑躬屈膝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 - 出处: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 9、含沙射影 hán shā shè yǐng - 释义:含沙射影 相传有一种叫蜮的动物;居水中;听到人声;会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肤发疮;被射中影子的人也会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 出处:晋 干宝《搜神记》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 10、吹大法螺 chuī dà fǎ luó - 释义:吹大法螺 法螺:做佛事时用的乐器。原比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后借以讽刺吹牛皮,说大话。 - 出处:《妙法莲花经·序品》:“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 11、声名狼藉 shēng míng láng jí - 释义:声名狼藉 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蒙恬列传》:“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唐 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 12、大人先生 dà rén xiān shēng - 释义:大人先生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 - 出处:晋·刘伶《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 13、孤陋寡闻 gū lòu guǎ wén - 释义:孤陋寡闻 学识短浅;见闻不广。陋:见闻不广;寡:少。 -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14、寡廉鲜耻 guǎ lián xiǎn chǐ - 释义:寡廉鲜耻 寡、鲜:少;廉:廉洁;不贪污;耻:羞愧;羞耻。原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 出处: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 15、对牛弹琴 duì niú tán qín - 释义:对牛弹琴 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 出处:汉 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 16、对牛鼓簧 duì niú gǔ huáng - 释义:对牛鼓簧 见“对牛弹琴”。 - 出处:《庄子·齐物论》“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晋·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术终于昧然也。” 
- 17、徒劳无功 tú láo wú gōng - 释义:徒劳无功 徒:徒然;白白地;功:成就。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功效。 - 出处:宋 朱熹《诗集传》:“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 
- 18、恬不知耻 tián bù zhī chǐ - 释义:恬不知耻 指对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为安然处之;不以为耻。恬:安然、满不在乎。 - 出处:宋 吕祖谦《东莱博议 卫礼至杀邢国子》:“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 19、指桑骂槐 zhǐ sāng mà huái - 释义: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骂乙。 -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 20、指鸡骂狗 zhǐ jī mà gǒu - 释义:指鸡骂狗 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别指鸡骂狗,倒是谁白吃白喝?” 
- 21、无所作为 wú suǒ zuò wéi - 释义:无所作为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 22、无耻之尤 wú chǐ zhī yóu - 释义:无耻之尤 尤:特别突出的。无耻之中最无耻的。 - 出处:清 王士禛《分甘余话》:“二子可谓失其本心,无耻之尤者也。” 
- 23、流芳百世 liú fāng bǎi shì - 释义:流芳百世 流:流传;芳:花草的香气;比喻好的名声;百世:古人以30年为一世;形容极为久远的时间。美好的名声在后世永久流传。也作“流芳千古”。 -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尤悔》:“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寞,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 24、狗彘不若 gǒu zhì bù ruò - 释义:狗彘不若 连猪狗都不如。比喻品行十分恶劣。彘:猪。 - 出处:荀况《荀子 荣辱》:“人也,下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 25、臭名昭著 chòu míng zhāo zhù - 释义:臭名昭著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 26、臭名远扬 chòu míng yuǎn yáng - 释义:臭名远扬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 出处:《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 27、行险侥幸 xíng xiǎn jiǎo xìng - 释义:行险侥幸 行险:冒险。冒险行事以求得意外的成功 -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 28、补阙灯檠 bǔ quē dēng qíng - 释义:补阙灯檠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 出处:宋 陶谷《清异传》:“冀州儒李大壮畏服小君,万一不遵号令,则叱令正坐,为绾匾髻,中安灯碗燃灯火,大壮屏气定体,如枯木土偶,人诨目之曰补阙灯檠。” 
- 29、诚心诚意 chéng xīn chéng yì - 释义:诚心诚意 诚:真实的心意。真心诚意。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也作“诚心实意”。 -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 30、话中带刺 huà zhōng dài cì - 释义:话中带刺 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 -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85回:“因此待亲家母面上冷落,话中带刺。” 
- 31、话里带刺 huà lǐ dài cì - 释义:话里带刺 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同“话中带刺”。 - 出处:范乃仲《小技术员战服神仙手》:“升级一听,话里带刺,来者不善。” 
- 32、败军之将 bài jūn zhī jiàng - 释义:败军之将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 33、贵人多忘 guì rén duō wàng - 释义:贵人多忘 讥诮显贵者不念旧交。亦嘲人健忘。 -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 34、贵人多忘事 guì rén duō wàng shì - 释义:贵人多忘事 官位高的人善于忘记。原指地位高的人对人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以嘲讽人健忘。 - 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二》:“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 35、遗臭万年 yí chòu wàn nián - 释义:遗臭万年 臭:比喻恶名声;万年:指时间很长久。人死了;可是臭名却永远流传下去;遭人唾骂。 - 出处:《宋史 林勋等传赞》:“若乃程珌之窃取富贵,梁本大李知孝甘为史欧远鹰犬,遗臭万年者也。” 
- 36、遗臭万载 yí chòu wàn zǎi - 释义:遗臭万载 死后恶名流传,永远受人唾骂。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桓温]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 37、何见之晚 hé jiàn zhī wǎn - 释义:何见之晚 为什么到现在才见到它?讽刺人孤陋寡闻。 -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 
- 38、拜赐之师 bài cì zhī shī - 释义:拜赐之师 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 出处:《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殽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 39、赤诚相见 chi cheng xiang jian - 释义:赤诚相见 以至诚之心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