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乐曲美妙好听的成语(形容乐曲好听的四字成语):下里巴人,不同凡响,丝竹八音,云起雪飞,余音绕梁,余音缭绕,兴云致雨,千回百折,含商咀徵,含宫咀徵,响遏行云,回肠伤气,娓娓动听,宛转悠扬,幺弦孤韵,弯弯曲曲,抑扬顿挫,抚掌击节,洋洋盈耳,清耳悦心,游鱼出听,绕梁三日,缠绵悱恻,荡气回肠,郢中白雪,钧天广乐,阳春白雪,高山流水,鸾歌凤吹,金鼓喧阗,含宫咀征,鸾吟凤唱,感心动耳,袅袅余音,含商咀征,鳌愤龙愁,阳阿薤露。
1、下里巴人 xià lǐ bā rén
释义:下里巴人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2、不同凡响 bù tóng fán xiǎng
释义:不同凡响 凡响:平凡的音乐;不同于平凡的音乐。原指演唱特别出色;后泛指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3、丝竹八音 sī zhú bā yīn
释义:丝竹八音 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八音:金、石、丝、木、竹、匏、土、革等八种乐器。指音乐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夔传》:“夔善钟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
4、云起雪飞 yún qǐ xuě fēi
释义:云起雪飞 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5、余音绕梁 yú yīn rào liáng
释义:余音绕梁 余音: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下乐声。仿佛遗留下来的乐声围着屋打转转。形容歌声、乐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6、余音缭绕 yú yīn liáo rào
释义:余音缭绕 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7、兴云致雨 xīng yún zhì yǔ
释义:兴云致雨 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出处:唐·皇甫氏《原化记·陆生》:“道成者能兴云致雨,坐在立亡。”
8、千回百折 qiān huí bǎi zhé
释义:千回百折 形容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跌宕婉转。也形容事态的发展、前进的历程弯弯曲曲,很不顺利。
出处: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书·五》:“百川时文,精粹湛深,抽心苗,发奥旨,绘物态,状人情,千回百折,而卒造乎浅近。”
9、含商咀徵 hán shāng jǔ zhēng
释义:含商咀徵 “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宫咀徵”。
出处: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辞》之一:“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飒沓纨袖飞。”
10、含宫咀徵 hán gōng jǔ zhēng
释义:含宫咀徵 “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商咀徵”。
出处:景耀月《长歌行》:“目成造次非相谋,含宫咀徵何悠悠!”
11、响遏行云 xiǎng è xíng yún
释义:响遏行云 遏:阻止。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2、回肠伤气 huí cháng shāng qì
释义:回肠伤气 见“回肠荡气”。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李善注:“言上诸声,能回转入肠,伤断人气。”
13、娓娓动听 wěi wěi dòng tīng
释义:娓娓动听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出处:清 黄云鸿《福惠全书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听。”
14、宛转悠扬 wǎn zhuǎn yōu yáng
释义:宛转悠扬 委宛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出处:鲁迅《社戏》:“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15、幺弦孤韵 yāo xián gū yùn
释义:幺弦孤韵 谓小曲的音韵,与具备各种乐曲乐器的大乐相对。
出处:唐·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如幺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
16、弯弯曲曲 wān wān qū qū
释义:弯弯曲曲 曲折不直的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于是二人别了惜春,离了蓼风轩,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
17、抑扬顿挫 yì yáng dùn cuò
释义:抑扬顿挫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出处: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18、抚掌击节 fǔ zhǎng jī jié
释义:抚掌击节 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
出处:《晋书·谢尚传》:“便着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
19、洋洋盈耳 yáng yáng yíng ěr
释义:洋洋盈耳 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出处:《论语 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20、清耳悦心 qīng ěr yuè xīn
释义:清耳悦心 耳为之清宁,心为之欢喜。形容乐曲美妙动人。
出处:宋·张耒《鸣蛙赋》:“春露初霭,朝华始敷,文羽清喙,飞鸣自如,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
21、游鱼出听 yóu yú chū tīng
释义:游鱼出听 水里的鱼游到水面上来听音乐。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游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22、绕梁三日 rào liáng sān rì
释义:绕梁三日 绕梁:在房梁间缭绕飘荡。(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23、缠绵悱恻 chán mián fěi cè
释义:缠绵悱恻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出处:晋 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
24、荡气回肠 dàng qì huí cháng
释义:荡气回肠 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
出处: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25、郢中白雪 yǐng zhōng bái xuě
释义:郢中白雪 典出战国楚宋玉《答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出处:典出战国·楚·宋玉《答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26、钧天广乐 jūn tiān guǎng yuè
释义:钧天广乐 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出处:汉 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
27、阳春白雪 yáng chūn bái xuě
释义: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28、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释义: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9、鸾歌凤吹 luán gē fèng chuí
释义:鸾歌凤吹 指笙箫等乐曲声。
出处:唐·王勃《临高台》:"临高台,高台迢递绝?!Q补购未掎停礁璺锎登迩野А?
30、金鼓喧阗 jīn gǔ xuān tián
释义:金鼓喧阗 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出处:清·金捧阊《守一斋笔记·芦花会》:"忽金鼓喧阗,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
31、含宫咀征 hán gōng jǔ zhēng
释义:含宫咀征 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商咀征”。
32、鸾吟凤唱 luán yín fèng chàng
释义:鸾吟凤唱 鸾凤鸣叫相和。比喻优美的乐曲。
出处:唐·白居易《王子晋庙》诗:"鸾吟凤唱听无拍,多似霓裳散序声。"
33、感心动耳 gǎn xīn dòng ěr
释义:感心动耳 感心:心受感动;动耳:悦耳。形容音乐极其感动人。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
34、袅袅余音 niǎo niǎo yú yīn
释义:袅袅余音 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诸君听小子讲书,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
35、含商咀征 hán shāng jǔ zhēng
释义:含商咀征 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宫”、“商”、“征”均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亦作“含宫咀征”。
36、鳌愤龙愁 áo fèn lóng chóu
释义:鳌愤龙愁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37、阳阿薤露 yáng ā xiè lù
释义:阳阿薤露 《阳阿》和《薤露》都是古歌曲名,是春秋时中等水平的歌曲。比喻能为较多的人所接受的文艺作品。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