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可怕的人的词(形容一个人可怕的成语):不寒而栗,人言可畏,凶神恶煞,咬牙切齿,心惊肉跳,怒容可掬,惊恐万状,惊愕失色,惊魂未定,提心吊胆,杀气腾腾,栗栗危惧,残暴不仁,毛发尽竖,毛发森竖,毛骨悚然,狰狞面目,磨牙凿齿,肉颤心惊,胆战心惊,豹头环眼,镇定自若,面如土色,面如死灰,面目狰狞,面貌狰狞。
- 1、不寒而栗 bù hán ér lì - 释义:不寒而栗 寒:寒冷;栗: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 2、人言可畏 rén yán kě wèi - 释义:人言可畏 言:指流言蜚语。人的流言蜚语是可怕的。 - 出处:《诗经 郑风 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 3、凶神恶煞 xiōng shén è shà - 释义:凶神恶煞 原指凶恶的神。后来指凶恶的坏人。煞:迷信说法中的凶神。 - 出处:元 王晔《桃花女》第三折:“遭这般凶神恶煞,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 4、咬牙切齿 yǎo yá qiè chǐ - 释义:咬牙切齿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 出处: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 5、心惊肉跳 xīn jīng ròu tiào - 释义:心惊肉跳 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 - 出处: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 6、怒容可掬 nù róng kě jū - 释义:怒容可掬 掬:两手捧取。形容一脸怒气,让人觉得可怕 -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方欲启问,只见那义士怒容可掬,飕地掣出匕首。” 
- 7、惊恐万状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释义:惊恐万状 万状:各种样子。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 - 出处: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 8、惊愕失色 jīng è shī sè - 释义:惊愕失色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 9、惊魂未定 jīng hún wèi dìng - 释义:惊魂未定 惊魂:受惊吓的心灵。形容受惊吓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 出处: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 10、提心吊胆 tí xīn diào dǎn - 释义:提心吊胆 吊:悬着;不塌实。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 11、杀气腾腾 shā qì téng téng - 释义:杀气腾腾 杀气:凶恶的气势;腾腾:气势旺盛的样子。指杀伐之气很盛;凶神恶煞的样子。 - 出处:《前汉书平话》:“战尘郁郁,杀气腾腾,遮笼四野、蔽塞五方。” 
- 12、栗栗危惧 lì lì wēi jù - 释义:栗栗危惧 栗栗:发抖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 - 出处:《尚书 汤浩》:“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 13、残暴不仁 cán bào bù rén - 释义:残暴不仁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 
- 14、毛发尽竖 máo fà jìn shù - 释义:毛发尽竖 竖:直立。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愤怒或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1回:“黑蛮龙听了,不觉腮边火冒,毛发尽竖。” 
- 15、毛发森竖 máo fà sēn shù - 释义:毛发森竖 竖:直立。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愤怒或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 出处:宋·岳珂《桯史·馆娃浯溪》:“余忽心动,毛发森竖,乃迹故步,还至水浒。” 
- 16、毛骨悚然 máo gǔ sǒng rán - 释义:毛骨悚然 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 17、狰狞面目 zhēng níng miàn mù - 释义:狰狞面目 形容凶恶的相貌 - 出处:《塞上行·行纪·忆西蒙》:“两个蒙古青年骑快马而来,下马入帐,以狰狞面目,厉声问我要票。” 
- 18、磨牙凿齿 mó yá záo chǐ - 释义:磨牙凿齿 咬牙切齿。形容凶狠的样子。 - 出处:清·钱谦益《刻序》:“呜呼!天地间之元气终不可以灭己,而谗夫小人磨牙凿齿者,相仍而未艾。” 
- 19、肉颤心惊 ròu chàn xīn jīng - 释义:肉颤心惊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 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 20、胆战心惊 dǎn zhàn xīn jīng - 释义:胆战心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 出处: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 21、豹头环眼 bào tóu huán yǎn - 释义:豹头环眼 形容人的面目威严凶狠。 - 出处: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头环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 
- 22、镇定自若 zhèn dìng zì ruò - 释义:镇定自若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 出处:王朔《过把瘾就死》:“当时女主人公的厄运刚露萌芽,同看电影准备了手帕的女人们还都镇定自若,她便抢先一步哭了。” 
- 23、面如土色 miàn rú tǔ sè - 释义:面如土色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 出处:《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 
- 24、面如死灰 miàn rú sǐ huī - 释义:面如死灰 死灰:冷却的灰烬。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 - 出处:《淮南子 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 25、面目狰狞 miàn mù zhēng níng - 释义:面目狰狞 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 出处: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 
- 26、面貌狰狞 miàn mào zhēng níng - 释义:面貌狰狞 狰狞:样子凶恶。形容面貌凶恶可怕 -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一个个身长臂大,面貌狰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