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示从容镇定的四字词语(形容人从容镇定的四字成语):了无遽容,不以为意,不慌不忙,举止自若,从容不迫,从容自若,古井无波,听之任之,坏人坏事,处之夷然,处之怡然,处之晏然,处之泰然,头脑冷静,夷然自若,如无其事,心平气和,拱揖指挥,方寸不乱,毫不关心,毫不在意,泰然处之,泰然居之,泰然自若,满不在乎,神色不动,神色不惊,稳如泰山,若无其事,行所无事,行若无事,言笑自如,言笑自若,轻裘缓带,轻裘缓辔,镇定自若,面不改容,处变不惊。
- 1、了无遽容 liǎo wū jǔ róng - 释义:了无遽容 遽:恐慌。完全没有恐慌的表情。形容从容镇定。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 2、不以为意 bù yǐ wéi yì - 释义: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 出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 3、不慌不忙 bù huāng bù máng - 释义: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 -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 4、举止自若 jǔ zhǐ zì ruò - 释义:举止自若 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 出处:《资治通鉴 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 5、从容不迫 cóng róng bù pò - 释义:从容不迫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 出处: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 6、从容自若 cóng róng zì ruò - 释义:从容自若 沉着镇静,神态自若 - 出处:张天民《创业》:“华程从容自若。” 
- 7、古井无波 gǔ jǐng wú bō - 释义:古井无波 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 出处:唐·白居易《赠元稹》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 8、听之任之 tīng zhī rèn zhī - 释义:听之任之 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听:听凭;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物。 - 出处: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 
- 9、坏人坏事 huài rén huài shì - 释义:坏人坏事 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 出处: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 10、处之夷然 chǔ zhī yí rán - 释义:处之夷然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夷然:坦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 - 出处:《晋书·王承传》:“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 
- 11、处之怡然 chǔ zhī yí rán - 释义:处之怡然 处:处理;之:代词;怡然:安适愉快。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很安适愉快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至日,乃往荆州门下书佐家,处之怡然。” 
- 12、处之晏然 chǔ zhī yàn rán - 释义:处之晏然 晏然:平静的样子。指遇到困难或紧急情况沉着镇定的样子 - 出处:宋·秦观《圆通禅师行状》:“事虽交至错出,处之晏然。” 
- 13、处之泰然 chǔ zhī tài rán - 释义:处之泰然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 14、头脑冷静 tóu nǎo lěng jìng - 释义:头脑冷静 指气质上的冷静或异常的镇定,指在紧张情况下表现的冷静或镇定 - 出处: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1章:“如果头脑冷静,就绝不会这样做了。” 
- 15、夷然自若 yí rán zì ruò - 释义:夷然自若 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 出处:《魏书 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 16、如无其事 rú wú qí shì - 释义:如无其事 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统领听不见,庄大老爷也听不见,就作为如无其事,不去提他了。” 
- 17、心平气和 xīn píng qì hé - 释义:心平气和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 出处: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 18、拱揖指挥 gǒng yī zhǐ huī - 释义:拱揖指挥 同“拱挹指麾”。 -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名声足以暴炙之,威强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挥,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 
- 19、方寸不乱 fāng cùn bù luàn - 释义:方寸不乱 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 出处: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徇日,方寸不乱。” 
- 20、毫不关心 háo bù guān xīn - 释义:毫不关心 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丝毫不在意 - 出处: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对群众利益毫不关心,而尽情地耗费人力和物力。” 
- 21、毫不在意 háo bù zài yì - 释义:毫不在意 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 22、泰然处之 tài rán chǔ zhī - 释义:泰然处之 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 出处:《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 23、泰然居之 tài rán jū zhī - 释义:泰然居之 泰然: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 - 出处:宋·陈亮《王珪确论如何》:“太宗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使新进叠用事,而玄龄泰然居之,不以进退自嫌。” 
- 24、泰然自若 tài rán zì ruò - 释义:泰然自若 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 出处:《金史 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 25、满不在乎 mǎn bù zài hū - 释义:满不在乎 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 出处: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 26、神色不动 shén sè bù dòng - 释义:神色不动 神色:神情面容。遇到意外或紧张的情势,能镇静对待,表情不变。 -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 27、神色不惊 shén sè bù jīng - 释义:神色不惊 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 28、稳如泰山 wěn rú tài shān - 释义:稳如泰山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来势不两立,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 29、若无其事 ruò wú qí shì - 释义:若无其事 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 30、行所无事 xíng suǒ wú shì - 释义:行所无事 行:行动。行动上好像没有事情发生似的。形容临危不惧,态度镇定 -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我不怕!他要告,先拿他们办了再说……’万太尊说罢,行所无事。” 
- 31、行若无事 xíng ruò wú shì - 释义:行若无事 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若:好像。 -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万太尊说罢,行若无事。” 
- 32、言笑自如 yán xiào zì rú - 释义:言笑自如 见“言笑自若”。 - 出处:清·方苞《通议大夫江南布政使陈介墓志铭》:“群夷纵火,牛街镇去城三十馀里,火光烛天。公言笑自如,日夜为守战计,贼不敢逼。” 
- 33、言笑自若 yán xiào zì ruò - 释义:言笑自若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 出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 34、轻裘缓带 qīng qiú huǎn dài - 释义:轻裘缓带 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腰带。形容从容闲适。 - 出处:《晋书 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 
- 35、轻裘缓辔 qīng qiú huǎn pèi - 释义:轻裘缓辔 犹言轻裘缓带。 - 出处:明·郭贞顺《上俞将军》:“轻裘缓辔踏地来,不减襄阳晋羊祜。” 
- 36、镇定自若 zhèn dìng zì ruò - 释义:镇定自若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 出处:王朔《过把瘾就死》:“当时女主人公的厄运刚露萌芽,同看电影准备了手帕的女人们还都镇定自若,她便抢先一步哭了。” 
- 37、面不改容 miàn bù gǎi róng - 释义:面不改容 谓脸色不改变。形容遇到危难时,镇定自若。 -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吉平面不改容,略无惧怯。” 
- 38、处变不惊 chu bian bu jing - 释义:处变不惊 面对变乱,能镇定自若,不惊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