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手脚都舞动起来的成语(形容手脚动的成语):七手八脚,多手多脚,小偷小摸,忍饥挨饿,慌手慌脚,手忙脚乱,手指脚划,手脚无措,手舞足蹈,手足无措,手零脚碎,拳打脚踢,捏脚捏手,捻脚捻手,无所措手,无所措手足,束手束脚,束手束足,束手缚脚,枵腹重趼,比手划脚,比手画脚,碍手碍脚,缩手缩脚,聪明能干,胼手胝足,胼胝手足,能说会道,腥手污脚,莫措手足,评头品足,蹑手蹑脚,轻手轻脚,长途跋涉,挤手捏脚,眼明手挗,登手登脚,顾彼忌此,伶牙利爪,眼乖手疾。
1、七手八脚 qī shǒu bā jiǎo
释义:七手八脚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2、多手多脚 duō shǒu duō jiǎo
释义:多手多脚 指人手脚忙乱或动手动脚给人添麻烦
3、小偷小摸 xiǎo tōu xiǎo mō
释义:小偷小摸 偷摸不很值钱的东西
出处:王朔《谁比谁傻多少》:“什么丢了大家可以帮你找,咱们这儿可没有小偷小摸的人。”
4、忍饥挨饿 rěn jī āi è
释义:忍饥挨饿 忍受饥饿。形容极其贫困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4回:“忍饥挨饿进庙杀僧,少水无茶开门揖盗。”
5、慌手慌脚 huāng shǒu huāng jiǎo
释义:慌手慌脚 动作忙乱。形容慌张失措的样子。也作“慌手忙脚”。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这时候我看着也是吓的慌手慌脚的了。”
6、手忙脚乱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释义:手忙脚乱 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临济宗 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7、手指脚划 shǒu zhǐ jiǎo huá
8、手脚无措 shǒu jiǎo wú cuò
释义:手脚无措 同“手足无措”。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8回:“府尹胡师文,见了上司批文,慌得手脚无措。”
9、手舞足蹈 shǒu wǔ zú dǎo
释义:手舞足蹈 蹈:跳动。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10、手足无措 shǒu zú wú cuò
释义: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1、手零脚碎 shǒu líng jiǎo suì
释义:手零脚碎 手脚不干净。比喻小偷小摸。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道你是聪明的卓氏,我道你是俊俏西施,怎肯便手零脚碎窃金赀,这都是崔通来妄指。”
12、拳打脚踢 quán dǎ jiǎo tī
释义:拳打脚踢 用拳打,用脚踢。形容痛打。
出处: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我便拳撞脚踢,也不怕他不死。”
13、捏脚捏手 niē jiǎo niē shǒu
释义:捏脚捏手 放轻手脚走路,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唐牛儿捏脚捏手,上到楼上。”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分付已毕,太尉便同一人过去,捏脚捏手,轻轻走到韩夫人窗前。”
14、捻脚捻手 niē jiǎo niǎn shǒu
释义:捻脚捻手 捻:通“捏”。手脚动作放轻。形容行动小心轻捷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门子只得捻脚捻手,把栓拽了,飞也似闪入房里躲了。”
15、无所措手 wú suǒ cuò shǒu
释义:无所措手 见“无所错手足”。
出处:《宋史·韩琦传》:“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无所措手。”
16、无所措手足 wú suǒ cuò shǒu zú
释义:无所措手足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
17、束手束脚 shù shǒu shù jiǎo
释义:束手束脚 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
出处: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按照法律办事,不等于束手束脚。”
18、束手束足 shù shǒu shù zú
释义:束手束足 见“束手束脚”。
出处:艾芜《百炼成钢》第二章:“就是该死的炉顶化了,限制了他,使他在调整煤气空气方面,简直束手束足,不敢随便动一下指头。”
19、束手缚脚 shù shǒu fù jiǎo
释义:束手缚脚 见“束手束脚”。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八回:“冒失鬼一昧粗心浮气,目中无人,到处以强为胜,一遇鬼谷先生,早已束手缚脚,有力无用处。”
20、枵腹重趼 xiāo fù chóng jiǎn
释义:枵腹重趼 枵:空虚;枵腹:饿肚子;重趼:层层老茧。形容忍饥挨饿,长途跋涉的情况
出处:《清史稿·方观承传》:“岁与兄永徒步至塞外营养,往来南北,枵腹重趼。”
21、比手划脚 bǐ shǒu huà jiǎo
释义:比手划脚 比:比拟。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出处:杨朔《金字塔夜月》:“老看守却像没听见,紧自比手划脚说。”
22、比手画脚 bǐ shǒu huà jiǎo
释义:比手画脚 说话的同时用手脚来比画
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他像个大总管,率领所有人员从前庭到后院,比手画脚地指点了半个钟头。”
23、碍手碍脚 ài shǒu ài jiǎo
释义:碍手碍脚 碍;妨碍;阻碍。指多方受阻;难以顺利做事。也指妨碍他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卷:“后边有些嫌忌起来,碍手碍脚,到底不妙。”
24、缩手缩脚 suō shǒu suō jiǎo
释义:缩手缩脚 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缩:收缩。
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喊了许久,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的进来,嘴里还喊道:'好冷呀!'”
25、聪明能干 cōng míng néng gàn
释义:聪明能干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而又有能力会做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圣人说,人生少时,心思才力,样样聪明能干,实在是可怕的。”
26、胼手胝足 pián shǒu zhī zú
释义:胼手胝足 胼、胝:手掌足底因长期磨擦而长出的老茧。手上和脚上都生了茧子。形容长期辛苦劳动。
出处:宋 朱熹《九江彭蠡辨》:“凡禹之所为,过门不入,胼手胝足,而不以为病者,为欲大济天下昏垫之足,以衣且食而遂其生耶!”
27、胼胝手足 pián zhī shǒu zú
释义:胼胝手足 见“胼手胝足”。
出处: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农民穷苦,胼胝手足以经营之,而终岁之勤,一粒无获。”
28、能说会道 néng shuō huì dào
释义:能说会道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29、腥手污脚 xīng shǒu wū jiǎo
释义:腥手污脚 腥:弄脏;污:污染。指污染了手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2回:“你这伙反贼,快早早下马受缚,省得我腥手污脚!”
30、莫措手足 mò cuò shǒu zú
释义:莫措手足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明史·杨守随传》:“天下嗷嗷,莫措手足。”
31、评头品足 píng tóu pǐn zú
释义:评头品足 评、品:评论;区分高低优劣。原指无聊的人评论妇女的容貌;后泛指发表评论;随意挑剔。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宝》:“女起遽去,众情颠倒,评头品足,纷纷如狂。”
32、蹑手蹑脚 niè shǒu niè jiǎo
释义:蹑手蹑脚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33、轻手轻脚 qīng shǒu qīng jiǎo
释义:轻手轻脚 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忽听得贺司户船中剪刀声响,遂悄悄的轻手软脚,开了窗儿,跨将出去。”
34、长途跋涉 cháng tú bá shè
释义:长途跋涉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35、挤手捏脚 jǐ shǒ niē jiǎo
释义:挤手捏脚 故意伸出手脚碰触对方身体,含有轻薄之意。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五回:"每日在路,俱有人瞧着锦囊,挨肩擦背,挤手捏脚。"
36、眼明手挗 yǎn míng shǒu jié
释义:眼明手挗 眼睛明亮,手脚利落。形容看得准,动作敏捷。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
37、登手登脚 dēng shǒu dēng jiǎo
释义:登手登脚 用力地伸缩蹬动手脚。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二回:"孩子便躺在席上登手登脚的怪哭,并不知金莲在那里。"
38、顾彼忌此 gù bǐ jì cǐ
释义:顾彼忌此 顾:顾虑;忌:忌讳。顾虑这个,忌讳那个。形容作事顾忌太多,放不开手脚。
出处:鲁迅《致台静农》:"执笔之际,避实就虚,顾彼忌此,实在危闷。"
39、伶牙利爪 líng yá lì zhǎo
释义:伶牙利爪 爪:动物的脚,这里代指手脚。形容能说会道,聪明能干。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只是宝玉身边一干人,都是伶牙利爪的,那里插的下手去。"
40、眼乖手疾 yǎn guāi shǒu jí
释义:眼乖手疾 眼睛明亮,手脚利落。形容看得准,动作敏捷。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七回:"原来是那大圣故意教他中了,却眼乖手疾,一把接住那箭头,把箭翎花落在前边,丢开脚步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