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童话故事的四字成语_四字词语:三令五申,不名一钱,不学无术,乐不思蜀,乐极生悲,井底之蛙,人琴俱亡,入木三分,出尔反尔,势如破竹,后来居上,唇亡齿寒,嗟来之食,囫囵吞枣,夸父逐日,如火如荼,守株待兔,山穷水尽,庖丁解牛,开卷有益,抛砖引玉,按图索骥,探骊得珠,敝帚自珍,曲突徙薪,曲高和寡,杯弓蛇影,梁上君子,洛阳纸贵,狐假虎威,盲人摸象,精卫填海,请君入瓮,车载斗量,过门不入,邯郸学步,门可罗雀,马到成功,马革裹尸,画龙点晴。
- 1、三令五申 sān lìng wǔ shēn - 释义:三令五申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 2、不名一钱 bù míng yī qián - 释义:不名一钱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 3、不学无术 bù xué wú shù - 释义:不学无术 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 4、乐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 释义:乐不思蜀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 出处: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5、乐极生悲 lè jí shēng bēi - 释义:乐极生悲 极:到极点。欢乐到极点就会生出悲伤之事。 -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 6、井底之蛙 jǐng dǐ zhī wā - 释义:井底之蛙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 7、人琴俱亡 rén qín jù wáng - 释义:人琴俱亡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 8、入木三分 rù mù sān fēn - 释义:入木三分 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后比喻见解透彻;议论深刻。 - 出处:唐 张怀瓘《书断 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 9、出尔反尔 chū ěr fǎn ěr - 释义:出尔反尔 尔:你;反:同“返”;回。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 10、势如破竹 shì rú pò zhú - 释义:势如破竹 势:气势;威力;破竹:劈开竹子。气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 - 出处:《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11、后来居上 hòu lái jū shàng - 释义:后来居上 居;处在。后来的人坐在了上面的位子。指后起的胜过先前的;后辈胜过前辈。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 12、唇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 释义:唇亡齿寒 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13、嗟来之食 jiē lái zhī shí - 释义:嗟来之食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14、囫囵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 释义:囫囵吞枣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 出处: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 15、夸父逐日 kuā fù zhú rì - 释义:夸父逐日 夸父:古代神话人物。逐:追赶。夸父追赶太阳。指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也比喻不自量力。也比作“夸父追日”。 -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 16、如火如荼 rú huǒ rú tú - 释义:如火如荼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 出处:《国语 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 17、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 释义: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 出处: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 18、山穷水尽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 释义:山穷水尽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 19、庖丁解牛 páo dīng jiě niú - 释义:庖丁解牛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 20、开卷有益 kāi juàn yǒu yì - 释义:开卷有益 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 出处:晋 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 21、抛砖引玉 pāo zhuān yǐn yù - 释义:抛砖引玉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 22、按图索骥 àn tú suǒ jì - 释义:按图索骥 按图:按照图形;索:寻找;骥:好马。按照画好的图形去寻找好马。①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②比喻按教条办事;不知变通。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 23、探骊得珠 tàn lí dé zhū - 释义:探骊得珠 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 出处:清 陈其元《庸闲窄笔记 蒋振生书法论》:“如探骊得珠,觉前贤纷纷议论,均为饶舌矣。” 
- 24、敝帚自珍 bì zhǒu zì zhēn - 释义:敝帚自珍 敝:破的;坏了;珍:爱惜。把自己家的破扫帚看成价值千金的宝贝;很爱惜。比喻东西虽差;自己却非常珍惜。 - 出处:宋 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 25、曲突徙薪 qū tū xǐ xīn - 释义:曲突徙薪 把烟囱改为弯的;把柴草移开。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 26、曲高和寡 qǔ gāo hè guǎ - 释义:曲高和寡 曲:乐曲。高:高雅。和:和谐地跟着唱。寡:少。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 -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27、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 释义:杯弓蛇影 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弓影杯蛇”。 - 出处:清 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 28、梁上君子 liáng shàng jūn zǐ - 释义:梁上君子 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寔传》:“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 29、洛阳纸贵 luò yáng zhǐ guì - 释义:洛阳纸贵 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 出处:《晋书 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 30、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 释义: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31、盲人摸象 máng rén mō xiàng - 释义:盲人摸象 佛经故事;传说几个盲人各自抚摸大象的身体;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所摸到的一部分就是大象;因此各人所说不一;争论不休。比喻以一点代替全面;看问题片面。 -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洪进禅师》:“有僧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 
- 32、精卫填海 jīng wèi tián hǎi - 释义:精卫填海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小鸟名。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用来比喻不畏困难;意志坚决。 - 出处:晋 陶渊明《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 33、请君入瓮 qǐng jūn rù wèng - 释义:请君入瓮 君:人的尊称;瓮:陶制的大坛子。一种口小腹大的大坛子。指就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对付她自己。 - 出处:唐 张鷟《朝野佥载 周兴》:“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 34、车载斗量 chē zài dǒu liáng - 释义:车载斗量 载:装载。用车装;用斗量。形容事物、人才很多;也作“斗量车载”。 -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 韦昭《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 35、过门不入 guò mén bù rù - 释义:过门不入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 36、邯郸学步 hán dān xué bù - 释义:邯郸学步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 出处: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37、门可罗雀 mén kě luó què - 释义:门可罗雀 罗雀:设网捕雀。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来的客人很少。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 38、马到成功 mǎ dào chéng gōng - 释义:马到成功 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 - 出处: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 39、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 释义:马革裹尸 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 40、画龙点晴 huà lóng diǎn jīng - 释义:画龙点晴 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