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心民众的词语(形容关怀居民的成语):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伐罪吊民,关怀备至,化外之民,匹夫有责,南山有鸟,北山张罗,吊民伐罪,和蔼可亲,国之存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富民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宽以待人,平易近人,平民百姓,开利除害,本固邦宁,民不堪命,民为邦本,民以食为天,民保于信,民怨沸腾,民惟邦本,民无噍类,民有菜色,民贼独夫,济世安民,爱民如子,独夫民贼,男耕女织,荒淫无度,进利除害,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除害兴利,假仁假意,民心无常,国无幸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富民康,利以平民。
1、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bù zhī yǒu hàn, hé lùn wèi jìn
释义: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
2、伐罪吊民 fá zuì diào mín
释义:伐罪吊民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3、关怀备至 guān huái bèi zhì
释义:关怀备至 关心得无微不至
出处:刘白羽《海天集 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4、化外之民 huà wài zhī mín
释义:化外之民 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出处:《唐律疏义·名例》:“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5、匹夫有责 pǐ fū yǒu zé
释义:匹夫有责 匹夫:古时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平常的人;有责:有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
出处: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6、南山有鸟,北山张罗 nán shān yǒu niǎo,běi shān zhāng luó
释义:南山有鸟,北山张罗 鸟儿在南山,却到北山去张网捕捉。比喻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7、吊民伐罪 diào mín fá zuì
释义:吊民伐罪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出处:《宋书 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8、和蔼可亲 hé ǎi kě qīn
释义:和蔼可亲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9、国之存亡,匹夫有责 guó zhī cún wáng,pǐ fū yǒu zé
释义:国之存亡,匹夫有责 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10、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guó jiā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释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出处:周作人《杨柳》:“大抵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类的大题目,文章又照例是空泛的。”
11、国富民丰 guó fù mín fēng
释义:国富民丰 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12、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jiā yǒu bì zhǒu, xiǎng zhī qiān jīn
释义: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出处:汉·班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13、宽以待人 kuān yǐ dài rén
释义:宽以待人 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14、平易近人 píng yì jìn rén
释义:平易近人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15、平民百姓 píng mín bǎi xìng
释义:平民百姓 指普通百姓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假如桀是个平民百姓,还造得许多恶业否?”
16、开利除害 kāi lì chú hài
释义:开利除害 犹言兴利除弊。
出处:汉·贾谊《新书·立后义》:“而所以有天下者,以为天下开利除害,以义继之也。”
17、本固邦宁 běn gù bāng níng
释义:本固邦宁 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出处:《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
18、民不堪命 mín bù kān mìng
释义:民不堪命 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二年》:“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19、民为邦本 mín wéi bāng běn
释义:民为邦本 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20、民以食为天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释义:民以食为天 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21、民保于信 mín bǎo yú xìn
释义:民保于信 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出处:《左传·定公十四年》:“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22、民怨沸腾 mín yuàn fèi téng
释义:民怨沸腾 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十卷:“王荆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腾。”
23、民惟邦本 mín wéi bāng běn
释义:民惟邦本 惟:乃,是;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24、民无噍类 mín wú jiào lèi
释义:民无噍类 噍类: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老百姓没有活路了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所过无不残灭。”
25、民有菜色 mín yǒu cài sè
释义:民有菜色 菜色:饥饿的脸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出处:《汉书 元帝纪》:“岁比灾害,民有菜色。”
26、民贼独夫 mín zéi dú fū
释义:民贼独夫 指残害人民众叛亲离的反动统治者
出处: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这种险惨刻毒的民贼独夫思想,与孔孟正统派的仁义学说恰恰处于对立的地位。”
27、济世安民 jì shì ān mín
释义:济世安民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出处:《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28、爱民如子 ài mín rú zǐ
释义:爱民如子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29、独夫民贼 dú fū mín zéi
释义:独夫民贼 独夫: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暴君;民贼:祸害人民的人。残暴无道、祸害人民的反动统治头子。
出处:《尚书 泰誓下》:“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30、男耕女织 nán gēng nǚ zhī
释义:男耕女织 男的耕种;女的纺织。形容辛勤从事生产劳动;也形容合家劳动;怡然自乐。
出处:宋 罗泌《路史 后纪十二 夏后氏》:“男耕女织,不夺其时。”
31、荒淫无度 huāng yín wú dù
释义:荒淫无度 荒淫:指贪恋酒色;无度:没有节制。酗酒淫乱;没有节制。
出处: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
32、进利除害 jìn lì chú hài
释义:进利除害 犹言兴利除害。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势》:“夫欲追速致远,不知任王良;欲进利除害,不知任贤能,此则不知类之患也。”
3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释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出处:《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34、除害兴利 chú hài xīng lì
释义:除害兴利 根除对人民有害的事,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
出处:《管子 治国》:“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35、假仁假意 jiǎ rén jiǎ yì
释义:假仁假意 伪装仁慈,其实内心奸恶。
36、民心无常 mín xīn wú cháng
释义:民心无常 常:长久。百姓的思想没有经久不变的。指民心将随着政治的清明与昏暗发生变化。
出处:《尚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37、国无幸民 guó wú xìng mín
释义:国无幸民 幸民:侥幸偷生的人。国家治理有方,人民勤于职守,安居乐业。
出处:《左传·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
38、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mín wéi bāng běn,běn gù bāng níng
释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邦:国家。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39、国富民康 guó fù mín kāng
释义:国富民康 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40、利以平民 lì yǐ píng mín
释义:利以平民 平:治理。用对百姓有利的事情,来治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