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书的词语有(形容书的成语和句子):不加思索,不露锋芒,丹书铁契,传檄而定,伴食宰相,倒背如流,傲贤慢士,八百孤寒,出何典记,博览五车,博览古今,博览群书,博通经籍,大书特书,布衣韦带,承先启后,春诵夏弦,暗室求物,案牍劳形,残编断简,残缺不全,白衣秀士,白首穷经,百读不厌,秉笔直书,稗官野史,穿壁引光,笔下超生,笔伐口诛,箪食瓢饮,舛讹百出,苞苴竿牍,蚕头燕尾,道听途说,闭户读书,闭门读书,雕虫小技,垂名青史,东观续史,得胜头回。
1、不加思索 bù jiā sī suǒ
释义:不加思索 思索:思考探求。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办事敏捷迅速
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5回:“包公将轿内随行纸墨笔砚,叫包兴递与妇人另写一张,只见不加思索,援笔立就,呈上。”
2、不露锋芒 bù lù fēng máng
释义:不露锋芒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3、丹书铁契 dān shū tiě qì
释义: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4、传檄而定 chuán xí ér dìng
释义:传檄而定 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5、伴食宰相 bàn shí zǎi xiàng
释义:伴食宰相 伴食:陪伴人家吃饭。唐朝朝会结束时,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出处:《旧唐书 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6、倒背如流 dào bèi rú liú
释义:倒背如流 能很流利地把书本、诗文或资料倒转过来背。形容读得滚瓜烂熟。
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
7、傲贤慢士 ào xián màn shì
释义: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8、八百孤寒 bā bǎi gū hán
释义: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多;孤寒:指贫困的读书人。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
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9、出何典记 chū hé diǎn jì
释义:出何典记 诘问见于何书,有何根据。借指无稽之谈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上 边韶》:“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10、博览五车 bó lǎn wǔ chē
释义:博览五车 博:广博;五车:五车书。广泛阅读很多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11、博览古今 bó lǎn gǔ jīn
释义:博览古今 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形容学问渊博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成帝纪赞》:“博览古今,容受直辞。”
12、博览群书 bó lǎn qún shū
释义:博览群书 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出处:《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13、博通经籍 bó tōng jīng jí
释义:博通经籍 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14、大书特书 dà shū tè shū
释义:大书特书 书:写;记载 。大写特写。指对重大的事情着重突出地述叙或宣扬。也作“特书大写”。
出处:唐 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15、布衣韦带 bù yī wéi dài
释义: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而使后世不绝息。”
16、承先启后 chéng xiān qǐ hòu
释义:承先启后 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出处:清 王昶《湖海诗传 尹继善》:“文端公历任封疆,晚归台阁,岁历五十馀载,承先启后,三代平章。”
17、春诵夏弦 chūn sòng xià xián
释义:春诵夏弦 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18、暗室求物 àn shì qiú wù
释义:暗室求物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出处:《朱子语类辑略 总论为学之方》:“如暗室求物,把火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费尽心力,只是搜索不见。”
19、案牍劳形 àn dú láo xíng
释义:案牍劳形 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
出处:唐 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0、残编断简 cán biān duàn jiǎn
释义:残编断简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出处:宋 欧阳修《论删去正义中讥纬札子》:“残编断简,出于屋壁。”
21、残缺不全 cán quē bù quán
释义:残缺不全 残缺:缺少一部分;不完整。残余短缺不完全。形容物体经过破坏;变得不完整了。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十二:“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22、白衣秀士 bái yī xiù shì
释义:白衣秀士 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
出处: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休道是他,至如吕岩,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未遇书生,上朝求官。”
23、白首穷经 bái shǒu qióng jīng
释义:白首穷经 白首:白头;穷经:专心钻研经书。指直到年老还在钻研经籍,形容好学不倦
出处:宋 苏辙《范镇可侍读太一宫使告词》:“谓白首穷经之乐,尚可推以与人。”
24、百读不厌 bǎi dú bù yàn
释义:百读不厌 厌:厌烦;厌倦。反复阅读也不感到厌倦。形容诗文含义精深;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出处:宋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5、秉笔直书 bǐng bǐ zhí shū
释义:秉笔直书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26、稗官野史 bài guān yě shǐ
释义: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省览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即小说野史之类。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话说世间稗官野史中,多有记载那遇神、遇仙、遇鬼、遇怪,情欲相感之事。”
27、穿壁引光 chuān bì yǐn guāng
释义:穿壁引光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8、笔下超生 bǐ xià chāo shēng
释义:笔下超生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此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
29、笔伐口诛 bǐ fá kǒu zhū
释义:笔伐口诛 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出处:清 忧患余生《序》:“而吾辈不畏强御,不避斧钺,笔伐口诛,大声疾呼。”
30、箪食瓢饮 dān shí piáo yǐn
释义:箪食瓢饮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指贫苦的生活。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1、舛讹百出 chuǎn é bǎi chū
释义:舛讹百出 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32、苞苴竿牍 bāo jū gān dú
释义: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33、蚕头燕尾 cán tóu yàn wěi
释义:蚕头燕尾 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出处:宋·赵佶《宣和画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
34、道听途说 dào tīng tú shuō
释义:道听途说 道、途:路。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35、闭户读书 bì hù dú shū
释义: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出处:《隋书 卢思道传》:“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才子。”
36、闭门读书 bì mén dú shū
释义: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37、雕虫小技 diāo chóng xiǎo jì
释义:雕虫小技 雕:刻;虫:鸟虫书。我国古代的一种字体;西汉时学童所学的一门功课。雕刻鸟虫书的小技巧。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处:《隋书 李德林传》:“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
38、垂名青史 chuí míng qīng shǐ
释义:垂名青史 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39、东观续史 dōng guān xù shǐ
释义:东观续史 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40、得胜头回 dé shèng tóu huí
释义:得胜头回 头回:前回。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谓之“得胜头回”,取其吉利之意。
出处:宋·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