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刑罚很严重的成语(形容古代的刑罚的成语):罢马不畏鞭箠,刀锯之余,交臂历指,刀山剑树,剑树刀山,恩威并济,斧钺之诛,法外施恩,笞杖徒流,鼎镬刀锯,斧钺刀墨,贵德贱兵,一人有罪,楚毒备至,罚薄不慈,遁天之刑。
1、罢马不畏鞭箠 pí mǎ bù wèi biān chuí
释义:罢马不畏鞭箠 罢:同“疲”;箠:鞭子,这里指鞭打。非常疲乏的马,就是用鞭子抽打也不会走动。比喻极端穷困的人并不害怕严厉的法律和刑罚。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诏圣》:"罢马不畏鞭箠,罢民不畏刑法。"
2、刀锯之余 dāo jù zhī yú
释义:刀锯之余 刀锯:古代刑具,代指刑罚。受刑之余。指阉人。
出处:《史记·晋世家》:"宦者曰:‘臣刀锯之余,不敢以二心事君背主,故得罪于君。’"
3、交臂历指 jiāo bì lì zhǐ
释义:交臂历指 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的刑罚。象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的刑罚一般。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
出处:《庄子·天地》:“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
4、刀山剑树 dāo shān jiàn shù
释义:刀山剑树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出处:《阿含经 九众生居品》:“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
5、剑树刀山 jiàn shù dāo shān
释义:剑树刀山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灌州罗汉和尚》:“曰:‘如何是法?’师曰:‘剑树刀山。’”
6、恩威并济 ēn wēi bìng jì
释义:恩威并济 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6回:“以为恩威并济,内外兼筹,布置得七平八稳,可以任我欲为了。”
7、斧钺之诛 fǔ yuè zhī zhū
释义:斧钺之诛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出处:《庄子 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8、法外施恩 fǎ wài shī ēn
释义:法外施恩 施:施行,给予。超越法律而给予恩惠。指宽大处理,免施刑罚
出处: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鳌拜》:“仍照皇祖所降谕旨,给予一等男爵,世袭罔替,已足以示国家法外施恩,旧勋之意矣。”
9、笞杖徒流 chī zhàng tú liú
释义:笞杖徒流 笞:鞭打;杖:棒打;徒:徒刑;流:流放。指古代的四种刑罚
出处: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三折:“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
10、鼎镬刀锯 dǐng huò dāo jù
释义:鼎镬刀锯 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虽赴鼎镬刀锯,亦无恨矣。”
11、斧钺刀墨 fǔ yuè dāo mò
释义:斧钺刀墨 斧钺:古代军法用来杀人的斧子,泛指刑罚中的杀戮;刀墨:指黥刑,泛指罪犯。对罪犯施以刑罚。
出处:《国语·周语上》:"有斧钺刀墨之民。"
12、贵德贱兵 guì dé jiàn bīng
释义:贵德贱兵 贵德:重视德行;贱兵:轻视武力。比喻重德行感化,不重强制刑罚。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古者贵以德而贱用兵。"
13、一人有罪 yī rén yǒu zuì
释义:一人有罪 旧指天子的过失。
出处:《国语·周语上》:"在《汤誓》曰,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身。"
14、楚毒备至 chǔ dú bèi zhì
释义:楚毒备至 楚毒:古代炮硌之刑;备:尽,全。指使用各种刑罚。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胤传》:"胤坐收下狱,楚毒备至,终无他辞。"
15、罚薄不慈 fá bó bù cí
释义:罚薄不慈 薄:轻;慈:仁慈。刑罚轻并不算仁慈。指刑罚轻重宽严要根据实情决定,不能一概从轻从宽。
出处:《韩非子·五蠹》:"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厉戾,称俗而行也。"
16、遁天之刑 dùn tiān zhī xíng
释义:遁天之刑 指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
出处:《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