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死了的四字词(形容死的应该的四字成语):高速公路,一命呜呼,九泉之下,五马分尸,入土为安,含笑九泉,寿终正寝,撒手人寰,死不瞑目,死不足惜,死于非命,死得其所,死有余辜,死而无憾,溘先朝露,病入膏肓,驾鹤西游。
1、高速公路 gāo sù gōng lù
释义:高速公路 ◎ [motorway;freeway;expressway] 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一般能适应120公里以上的时速。禁止行人或非机动车在路上行驶这些城间的路都是高速公路||| 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道路平直
2、一命呜呼 yī mìng wū hū
释义:一命呜呼 指人死亡。呜呼:古汉语叹词;旧时常用于祭文;后来借指死亡。
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谁知这个女婿,去年七月感了时气,到了八月边,就一命呜呼哀哉死了。”
3、九泉之下 jiǔ quán zhī xià
释义:九泉之下 九泉:地下最深的地方。人死后埋葬尸体的地方。
出处:《魏书 旧平王传》:“若为死鬼,永旷天颜,九洋之下,实深重恨。”
4、五马分尸 wǔ mǎ fēn shī
释义:五马分尸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出处:王西彦《老太婆伯伯》:“汪精卫私通外国却饶放不得,抓到时应该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5、入土为安 rù tǔ wéi ān
释义:入土为安 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出处:清 吴趼人《胡涂世界》:“舍妹已断了气,也该出殡了。在家虽好,但一则火烛当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为安。”
6、含笑九泉 hán xiào jiǔ quán
释义:含笑九泉 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
7、寿终正寝 shòu zhōng zhèng qǐn
释义:寿终正寝 寿终:活到老死;正寝:旧式住房的正屋。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1回:“纣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终,你自夸寿终正寝,非侮君而何!”
8、撒手人寰 sā shǒu rén huán
释义:撒手人寰 人寰:人世。指离开人世
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程继先、王凤卿也撒手人寰。”
9、死不瞑目 sǐ bù míng mù
释义:死不瞑目 死了也不闭眼。指人将要死之时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多用来形容志向或心愿未能实现;死不甘心。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10、死不足惜 sǐ bù zú xī
释义:死不足惜 足:值得;惜:吝惜或可惜。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没有价值。
出处:《宋史·苏洵传》:“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11、死于非命 sǐ yú fēi mìng
释义:死于非命 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出处: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
12、死得其所 sǐ dé qí suǒ
释义:死得其所 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所:地方。
出处:《魏书 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13、死有余辜 sǐ yǒu yú gū
释义:死有余辜 辜:罪恶。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14、死而无憾 sǐ ér wú hàn
释义:死而无憾 即使死了也而无遗憾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6回:“小妹真能为我守节,我便死而无憾。”
15、溘先朝露 kè xiān zhāo lù
释义:溘先朝露 指生命比朝露消失得还快。形容死得过早
出处:唐 李德裕《张辟疆论》:“若平勃二人溘先朝露,则刘氏之业必归吕宗。”
16、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释义:病入膏肓 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17、驾鹤西游 jià hè xī yóu
释义:驾鹤西游 死的婉称。
出处:邓友梅《那五》:“过老太太言而有信,这事办完不久就驾鹤西游了,紫云正式把家管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