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话口气重的词语有哪些(形容说话口气的成语):一呵而就,一息奄奄,一息尚存,一气呵成,一鼓作气,付之一叹,凶神恶煞,咄咄逼人,喘息之间,声色俱厉,奄奄一息,尸居余气,心平气和,意味深长,戒骄戒躁,拍案惊奇,斩钉截铁,无可奈何,无所作为,智小言大,暮气沉沉,暴跳如雷,死而后已,气势汹汹,盛气临人,盛气凌人,目中无人,自以为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间不容息,须臾之间,颐指气使,鱼游釜中。
- 1、一呵而就 yī hē ér jiù - 释义:一呵而就 一口气完成。 - 出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 2、一息奄奄 yī xī yǎn yǎn - 释义:一息奄奄 只有微弱的一口气。形容垂死之状。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七回:“紫鹃等看去,只有一息奄奄,明知劝不过来,惟有守着流泪。” 
- 3、一息尚存 yī xī shàng cún - 释义:一息尚存 还有一口气。指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宋 朱熹集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 4、一气呵成 yī qì hē chéng - 释义:一气呵成 呵:呼气。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 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 5、一鼓作气 yī gǔ zuò qì - 释义: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6、付之一叹 fù zhī yī tàn - 释义:付之一叹 叹一口气。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 -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前日之事,我也不计较长短,付之一叹罢了。” 
- 7、凶神恶煞 xiōng shén è shà - 释义:凶神恶煞 原指凶恶的神。后来指凶恶的坏人。煞:迷信说法中的凶神。 - 出处:元 王晔《桃花女》第三折:“遭这般凶神恶煞,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 8、咄咄逼人 duō duō bī rén - 释义:咄咄逼人 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 出处: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 9、喘息之间 chuǎn xī zhī jiān - 释义:喘息之间 喘一口气的功夫。比喻时间短。 - 出处:《后汉书·张纲传》:“若鱼遊釜中,喘息须臾之间耳!” 
- 10、声色俱厉 shēng sè jù lì - 释义:声色俱厉 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 出处:《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 11、奄奄一息 yǎn yǎn yī xī - 释义:奄奄一息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引申为事物即将消亡或毁灭。 -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 12、尸居余气 shī jū yú qì - 释义:尸居余气 余气:最后一口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 - 出处:《晋书 宣帝纪》:“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 13、心平气和 xīn píng qì hé - 释义:心平气和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 出处: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 14、意味深长 yì wèi shēn cháng - 释义:意味深长 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 出处:宋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 15、戒骄戒躁 jiè jiāo jiè zào - 释义:戒骄戒躁 戒:警惕;防备;躁:性急;警惕骄傲;防备急躁。 - 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 16、拍案惊奇 pāi àn jīng qí - 释义:拍案惊奇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17、斩钉截铁 zhǎn dīng jié tiě - 释义:斩钉截铁 斩:砍断;截:切断。砍断钉子切断铁。比喻做事;说话坚决果断。 -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 
- 18、无可奈何 wú kě nài hé - 释义:无可奈何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 19、无所作为 wú suǒ zuò wéi - 释义:无所作为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 20、智小言大 zhì xiǎo yán dà - 释义:智小言大 谓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 - 出处:《旧唐书·江夏王道宗传》:“君集智小言大,举止不伦,以臣观之,必为戎首。” 
- 21、暮气沉沉 mù qì chén chén - 释义:暮气沉沉 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 - 出处: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受命执政,生气勃勃,但朝廷却是暮气沉沉。” 
- 22、暴跳如雷 bào tiào rú léi - 释义:暴跳如雷 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 -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 23、死而后已 sǐ ér hòu yǐ - 释义:死而后已 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24、气势汹汹 qì shì xiōng xiōng - 释义:气势汹汹 汹汹:声势盛大的样子。气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 25、盛气临人 shèng qì lín rén - 释义:盛气临人 盛气:含着怒气;临:面对。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 出处:宋·楼钥《汪公行状》:“约束严峻,已量之田隐藏亩步,不以多寡率至婛配,盛气临人,无敢忤者。” 
- 26、盛气凌人 shèng qì líng rén - 释义:盛气凌人 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 出处:清 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 27、目中无人 mù zhōng wú rén - 释义:目中无人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 出处:《说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无人,待我去打这狗头下来。” 
- 28、自以为是 zì yǐ wéi shì - 释义:自以为是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 -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 29、虚怀若谷 xū huái ruò gǔ - 释义:虚怀若谷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 30、谦虚谨慎 qiān xū jǐn shèn - 释义:谦虚谨慎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 出处:《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 31、间不容息 jiàn bù róng xī - 释义:间不容息 间:中间;容:容纳;息:喘息。中间都不容喘一口气。形容时机紧迫,不容延误。 - 出处:《文子·道原》:“时之变则间不容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 
- 32、须臾之间 xū yú zhī jiān - 释义:须臾之间 须臾:片刻。指极短的时间 -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须臾之间,只见戴宗舒眉展眼,便爬起来。” 
- 33、颐指气使 yí zhǐ qì shǐ - 释义:颐指气使 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用腮帮子来指挥人;用神气来支使人。 - 出处: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 34、鱼游釜中 yú yóu fǔ zhōng - 释义:鱼游釜中 釜:古代锅类的器物。鱼在锅里游动。比喻身临险境、绝境。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纲传》:“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