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发生争执的事情的词语(形容争执的事情的成语):争强好胜,你死我活,危言耸听,大打出手,打抱不平,招是惹非,挑唇料嘴,无理取闹,既往不咎,狭路相逢,疾恶如仇,白眉赤眼,针锋相对,势如水火。
1、争强好胜 zhēng qiáng hào shèng
释义:争强好胜 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也作“争强斗胜”、“争强显胜”、“争强要胜”。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
2、你死我活 nǐ sǐ wǒ huó
释义:你死我活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双方斗争尖锐;不能共存。
出处: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
3、危言耸听 wēi yán sǒng tīng
释义:危言耸听 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耸听: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
出处: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意者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耶!”
4、大打出手 dà dǎ chū shǒu
释义:大打出手 “大打出手”原是戏剧表演的术语;指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同时与几个人对打;互相投掷、接踢武器的武打场面。现多形容野蛮地逞凶打人或互相争斗殴打(大:表示程度、规模之甚)。
出处:许涤新《周总理战斗在重庆》:“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了这一情况,气急败坏地大打出手,警察、宪兵、便衣、特务,纷纷出动。”
5、打抱不平 dǎ bào bù píng
释义:打抱不平 在双方争执中;主动介入;帮助受到欺压的人;打击实施强暴者。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
6、招是惹非 zhāo shì rě fēi
释义:招是惹非 招惹是非。谓无故生事。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你许多时不行这条路,如今去端门看灯,从张员外门前经过,又是招是惹非。”
7、挑唇料嘴 tiāo chún liào zuǐ
释义:挑唇料嘴 见“挑牙料唇”。
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谁与你挑唇料嘴,辨别个谁是谁非。”
8、无理取闹 wú lǐ qǔ nào
释义:无理取闹 闹:吵闹;捣乱。没有道理;故意吵闹、捣乱。
出处: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9、既往不咎 jì wǎng bù jiù
释义:既往不咎 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0、狭路相逢 xiá lù xiāng féng
释义:狭路相逢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出处: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如做个计较,放了他回去,狭路相逢,安知没有报恩之处?”
11、疾恶如仇 jí è rú chóu
释义:疾恶如仇 疾:厌恶;憎恨;恶:指坏人坏事。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出处:汉 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12、白眉赤眼 bái méi chì yǎn
释义:白眉赤眼 比喻平白无故。
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补遗四 神名误称》:“京师相詈,指其人曰白眉赤眼儿者,必大恨成贸首仇,其猥贱可知。狭邪讳之,乃驾名于关侯。”
13、针锋相对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释义:针锋相对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14、势如水火 shì rú shuǐ huǒ
释义:势如水火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