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不好分辨的成语(形容不分效果好坏的成语):一视同仁,不分玉石,不相上下,不知好歹,不识好歹,不识抬举,五彩缤纷,休戚与共,公平合理,兰艾同焚,同归于尽,同心协力,同甘共苦,同生共死,同舟共济,天公地道,患难与共,指鹿为马,是非不分,泾渭不分,混淆黑白,清浊同流,狂风暴雨,玉石不分,玉石俱焚,生死与共,生死之交,目迷五色,相依为命,相提并论,笔削褒贬,等量齐观,道长争短,风雨同舟,黑白不分,黑白混淆,瓦玉集糅。
1、一视同仁 yī shì tóng rén
释义:一视同仁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出处: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2、不分玉石 bù fēn yù shí
释义:不分玉石 指无有区别,同归于尽。参见“玉石俱焚”。
出处: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向非君侯来,合郡士民当不分玉石矣。”
3、不相上下 bù xiāng shàng xià
释义:不相上下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出处: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4、不知好歹 bù zhī hǎo dǎi
释义:不知好歹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发武松出门。”
5、不识好歹 bù shí hǎo dǎi
释义:不识好歹 歹:坏。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6回:“你这泼猴,不识好歹!”
6、不识抬举 bù shí tái jǔ
释义:不识抬举 识:知道;抬举:称赞;提拔。不懂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也作“不受抬举”。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4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
7、五彩缤纷 wǔ cǎi bīn fēn
释义:五彩缤纷 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多种颜色;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各种颜色错杂繁复。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8、休戚与共 xiū qī yǔ gòng
释义:休戚与共 彼此有福有祸都共同承受。休:福;欢乐;戚:忧愁。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出处:明 瞿共美《天南逸史》:“臣与皇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愿自不同于诸臣,一切大政自得与闻。”
9、公平合理 gōng píng hé lǐ
释义:公平合理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出处: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
10、兰艾同焚 lán ài tóng fén
释义:兰艾同焚 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出处:《晋书 孔坦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
11、同归于尽 tóng guī yú jìn
释义:同归于尽 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毁灭。归:走向;尽:灭亡。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王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12、同心协力 tóng xīn xié lì
释义:同心协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出处:《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13、同甘共苦 tóng gān gòng kǔ
释义:同甘共苦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14、同生共死 tóng shēng gòng sǐ
释义:同生共死 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出处:《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15、同舟共济 tóng zhōu gòng jì
释义:同舟共济 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16、天公地道 tiān gōng dì dào
释义:天公地道 像天地一样公道。形容非常公平合理。
出处: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
17、患难与共 huàn nàn yǔ gòng
释义:患难与共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18、指鹿为马 zhǐ lù wéi mǎ
释义:指鹿为马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19、是非不分 shì fēi bù fēn
释义:是非不分 分辨不出正确与错误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
20、泾渭不分 jīng wèi bù fēn
释义:泾渭不分 泾:渭水的支流;水清。渭:渭河;源出甘肃;流至陕西潼关入黄河;水浊。泾水渭水哪个清哪个浊都分不清。喻指是非、善恶、分辨不清。
出处:唐 陆贽《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熏莸无辨,泾渭不分,二纪于兹,莫之能整。”
21、混淆黑白 hùn xiáo hēi bái
释义:混淆黑白 混淆:混杂不清;使界限模糊。把黑的白的故意搅在一起。指有意制造混乱以颠倒是非。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22、清浊同流 qīng zhuó tóng liú
释义:清浊同流 清水和浊水一渠同流。形容美丑、善恶混杂,好坏不分。
出处:《晋书·刘毅传》:“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废褒贬之义,任爱憎之断,清浊同流,以植其私。”
23、狂风暴雨 kuáng fēng bào yǔ
释义:狂风暴雨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出处:宋 梅尧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
24、玉石不分 yù shí bù fēn
释义:玉石不分 比喻好坏不分。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洎乎近代,厥道寖微;玉石不分,薰莸错杂。”
25、玉石俱焚 yù shí jù fén
释义:玉石俱焚 俱:全部;都;焚:烧。宝玉和石头一起烧毁。比喻好的坏的、贵的贱的一起毁灭。也作“玉石同焚”。
出处:《尚书 胤征》:“火焱昆冈,玉石俱焚。”
26、生死与共 shēng sǐ yǔ gòng
释义:生死与共 同生共死;相依为命。形容彼此情谊深重。
出处:《深情忆念周伯伯》:“几十年来,周总理与我父亲生死与共,休戚相关。”
27、生死之交 shēng sǐ zhī jiāo
释义:生死之交 同生共死的交谊。
出处:元 郑德辉《绉梅香》:“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28、目迷五色 mù mí wǔ sè
释义:目迷五色 迷:迷乱;五色:指各种颜色。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形容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辨不清本质所在。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29、相依为命 xiāng yī wéi mìng
释义:相依为命 依:依靠;为命:为生;过日子。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出处:晋 李密《陈情事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30、相提并论 xiāng tí bìng lùn
释义:相提并论 相提:相比;相对照;并:一起;并列;论:谈论;对待。把两个人或两件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31、笔削褒贬 bǐ xuē bāo biǎn
释义:笔削褒贬 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出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32、等量齐观 děng liàng qí guān
释义:等量齐观 等:相同;量:估量;评价;齐:一样。不顾事物的区别;作同等看待。
出处: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或带烟月而益韵,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33、道长争短 dào cháng zhēng duǎn
释义:道长争短 见“道长论短”。
出处:林如稷《将过去》:“你近来怎么这样瘦,精神也像不好:意志消沉,从前爱闹爱道长争短,现在只是死呆呆不爱说话?”
34、风雨同舟 fēng yǔ tóng zhōu
释义:风雨同舟 舟:船。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处: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35、黑白不分 hēi bái bù fēn
释义:黑白不分 黑白:黑色和白色,比喻是非、善恶。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出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一个小毛的申明,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
36、黑白混淆 hēi bái hùn xiáo
释义:黑白混淆 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出处:《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37、瓦玉集糅 wǎ yù jí róu
释义:瓦玉集糅 糅:混杂。瓦和玉混杂在一起。比喻好坏不分。
出处:汉·王充《论衡·对作》:"今吾不得已也!虚妄显於真,实诚乱於伪,世人不悟,是非不定,紫失杂厕,瓦玉集糅,以情言之,岂吾心所能忍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