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很懂事的成语(形容很懂事的成语形容):不知薡蕫,举纲持领,交口称誉,交口称赞,六出奇计,出口成章,出奇制胜,出神入化,出类拔萃,刻舟求剑,力挽狂澜,力排众议,半懂不懂,博学多才,口碑载道,坚韧不拔,多言多语,大公无私,大显神通,奉公守法,才高八斗,才高识远,材高知深,殚智竭力,沉鱼落雁,爱民如子,矜愚饰智,积思广益,空前绝后,糊里糊涂,聚精会神,聪明才智,艰苦奋斗,见多识广,长篇大论,集思广益,集思广议,了了解人意,不知丁董,不明事理。
1、不知薡蕫 bù zhī dīng dǒng
释义:不知薡蕫 薡蕫:草名,质地柔软可制绳子。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出处:《尔雅 释草》:“莢,薡蕫。”郭璞注:“似蒲而细。不知薡蕫者,岂不辨菽麦意乎?”
2、举纲持领 jǔ gāng chí lǐng
释义:举纲持领 举:提出;纲:网的总绳;领:衣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衣领一抖,衣服就顺了。比喻办事要抓住关键
出处:汉·王充《论衡·程材》:“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3、交口称誉 jiāo kǒu chēng yù
释义:交口称誉 交口:大家一齐说;称誉:称扬赞誉。大家同声称赞。
出处: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我出门下,交口荐誉之。”
4、交口称赞 jiāo kǒu chēng zàn
释义:交口称赞 交口:众口一辞。异口同声地称赞。
出处:《元史 王利传》:“利自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5、六出奇计 liù chū qí jì
释义:六出奇计 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
6、出口成章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释义:出口成章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7、出奇制胜 chū qí zhì shèng
释义:出奇制胜 奇:奇兵;计;制胜:夺取胜利。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办法获胜。
出处:唐 陆贽《论替换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厮养贱品,因时扰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坚殪敌之雄,出奇制胜之略。”
8、出神入化 chū shén rù huà
释义:出神入化 神:神妙;化:指化境;极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9、出类拔萃 chū lèi bá cuì
释义:出类拔萃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10、刻舟求剑 kè zhōu qiú jiàn
释义:刻舟求剑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1、力挽狂澜 lì wǎn kuáng lán
释义:力挽狂澜 力:竭力;挽:挽回;狂澜:巨大的波浪。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比喻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
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12、力排众议 lì pái zhòng yì
释义:力排众议 力:竭力;排:排除;议:议论;意见。竭力排除或驳倒各个人的议论;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
出处:宋 苏辙《上皇帝书》:“臣以不识忌讳,得罪于有司,仁宗哀其狂愚,力排众议,使臣得不遂弃于世。”
13、半懂不懂 bàn dǒng bù dǒng
释义:半懂不懂 不十分懂。
出处:鲁迅《呐喊·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14、博学多才 bó xué duō cái
释义:博学多才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15、口碑载道 kǒu bēi zài dào
释义:口碑载道 口碑:众口称颂就像文字刻在石碑上;载:充满。群众的称颂一路上都能听得到。形容到处受人称赞。
出处:明 张煌言《甲辰九月狱中感怀三首(其一)》:“口碑载道是还非,谁识蹉跎心事违?”
16、坚韧不拔 jiān rèn bù bá
释义:坚韧不拔 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
出处:方毅《读》:“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17、多言多语 duō yán duō yǔ
释义:多言多语 谓不该说而说。
出处:《水浒传》第六一回:“卢俊义道:‘你妇人家省得什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我既主意定了,你都不得多言多语。’”
18、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释义:大公无私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19、大显神通 dà xiǎn shén tōng
释义:大显神通 神通:原为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9回:“他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通。”
20、奉公守法 fèng gōng shǒu fǎ
释义:奉公守法 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21、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释义:才高八斗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22、才高识远 cái gāo shí yuǎn
释义:才高识远 才能超众,见识深远。
出处:宋·强至《祠部集·送王宾玉》:“志节慷慨忠义俱,才高识远器有余。”
23、材高知深 cái gāo zhì shēn
释义:材高知深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出处:汉 王充《论衡 程材》:“今世之将,材高知深,通达众凡,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24、殚智竭力 dān zhì jié lì
释义:殚智竭力 殚:竭尽。用尽智能和力量。
出处:《吕氏春秋 本味》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
25、沉鱼落雁 chén yú luò yàn
释义:沉鱼落雁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26、爱民如子 ài mín rú zǐ
释义:爱民如子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27、矜愚饰智 jīn yú shì zhì
释义:矜愚饰智 装作有智慧,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
出处:庄周《庄子 山木》:“ 饰知(智)以惊愚。”
28、积思广益 jī sī guǎng yì
释义:积思广益 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集,亦作“积”。
29、空前绝后 kōng qián jué hòu
释义:空前绝后 空:空白;绝:断绝。以前没有过;以后也没有。指从古到今非常突出;独一无二的事物。
出处:宋 朱象贤《闻见偶录 男服从军》:“古之木兰,以女为男,代父从军,十二年而归,同行者莫知其为女子,诗歌美之,典籍传之,以其事空前绝后。”
30、糊里糊涂 hú lǐ hú tú
释义:糊里糊涂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31、聚精会神 jù jīng huì shén
释义:聚精会神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广益的意思;现常用以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32、聪明才智 cōng míng cái zhì
释义:聪明才智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33、艰苦奋斗 jiān kǔ fèn dòu
释义:艰苦奋斗 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竭尽全力去工作或斗争。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章:“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五十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
34、见多识广 jiàn duō shí
释义:见多识广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35、长篇大论 cháng piān dà lùn
释义:长篇大论 冗长的篇幅;大而无当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讲话过长;内容空泛。也作“长篇大章”、“长谈阔论”。
出处:元 朱士凯《录鬼簿序》:“乐府小曲,大篇长什,传之于人,每不遗藁,故未以有就编焉。”
36、集思广益 jí sī guǎng yì
释义:集思广益 集:集中;思:思想;广:扩大;益:好处。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广泛吸收好的意见。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37、集思广议 jí sī guǎng yì
释义:集思广议 谓集中众人智能,广泛进行议论。
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钱南园》:“佞者既明目共视,难以挟私,贤者亦集思广议,以济其事。”
38、了了解人意 liǎo bù jiě rén yì
释义:了了解人意 了了:聪明,懂事。形容特别聪明懂事,善于体察领会别人的心思。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上》:"阿戎了了解人意。"
39、不知丁董 bù zhī dīng dǒng
释义:不知丁董 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出处:清·赵翼《陔余丛考·成语》:"曹操既擒吕布,欲缓其缚。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
40、不明事理 bù míng shì lǐ
释义:不明事理 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