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特别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形容最特别的成语是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不可思议,不堪入目,不得而知,不知就里,不败之地,东施效颦,乐不可支,了如指掌,了若指掌,别有风趣,历历可数,大惑不解,尖嘴猴腮,惨不忍睹,料敌若神,泾渭分明,洞如观火,洞察一切,洞烛其奸,洞见症结,津津有味,灰容土貌,炯炯有神,烂如指掌,百战不殆,百拙千丑,盲人摸象,看不上眼,窥见一斑,立于不败之地,管中窥豹,管窥蠡测,肠肥脑满,肥头大耳,臼头深目,鄙于不屑,面目可憎,饱食终日,鹄面鸠形,黑白分明。
1、不可思议 bù kě sī yì
释义:不可思议 原是佛教用语;指神秘奥妙。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语表达。后形容对事物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出处:《维摩诘经 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慧远义记:“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
2、不堪入目 bù kān rù mù
释义:不堪入目 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酒保陪笑道:‘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3、不得而知 bù dé ér zhī
释义:不得而知 得:能够。无从知道。
出处: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4、不知就里 bù zhī jiù lǐ
释义:不知就里 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
出处: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5、不败之地 bù bài zhī dì
释义:不败之地 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的境地。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形篇》:“故善者,立于不败之地。”
6、东施效颦 dōng shī xiào pín
释义:东施效颦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7、乐不可支 lè bù kě zhī
释义:乐不可支 支:支持、支撑。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形容快乐到极点。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8、了如指掌 liǎo rú zhǐ zhǎng
释义:了如指掌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9、了若指掌 liǎo ruò zhǐ zhǎng
释义:了若指掌 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
出处:《宋史 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10、别有风趣 bié yǒu fēng qù
释义:别有风趣 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具有特殊的情调或趣味。
出处:清·周亮工《读画录·张损之》:“损之此幅,别有风趣,反恐清言未必臻此。”
11、历历可数 lì lì kě shǔ
释义:历历可数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清清楚楚;可以数得出来。
出处:《旧五代史 明宗纪十》:“濮州进重修河堤图,沿河地名,历历可数。”
12、大惑不解 dà huò bù jiě
释义:大惑不解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处: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13、尖嘴猴腮 jiān zuǐ hóu sāi
释义:尖嘴猴腮 腮:面颊。像猴子似的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长相丑陋。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14、惨不忍睹 cǎn bù rěn dǔ
释义:惨不忍睹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出处: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15、料敌若神 liào dí ruò shén
释义:料敌若神 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出处:《旧唐书·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
16、泾渭分明 jīng wèi fēn míng
释义:泾渭分明 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出处:唐 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17、洞如观火 dòng rú guān huǒ
释义:洞如观火 见“洞若观火”。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得悉其山川险要部落游牧,暨其强弱多寡离合之情,皆洞如观火矣。”
18、洞察一切 dòng chá yī qiè
释义:洞察一切 洞察:看得很清楚。对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准确的判断力。
出处: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19、洞烛其奸 dòng zhú qí jiān
释义:洞烛其奸 洞烛:洞察;洞悉。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力强;看问题敏锐。
出处:《明史 董传策传》:“(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20、洞见症结 dòng jiàn zhèng jié
释义:洞见症结 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四》:“(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见症结矣。”
21、津津有味 jīn jīn yǒu wèi
释义:津津有味 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
出处:明 朱之瑜《朱舜水集 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可见理胜之文,大胜他人词致美好也。”
22、灰容土貌 huī róng tǔ mào
释义:灰容土貌 形容面容龌龊丑陋。
出处:元·钟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空自胸藏锦绣,口唾珠玑,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颏。”
23、炯炯有神 jiǒng jiǒng yǒu shén
释义:炯炯有神 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出处:晋 潘岳《秋兴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
24、烂如指掌 làn rú zhǐ zhǎng
释义:烂如指掌 犹言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其父成璧,亦异人,少为群盗,未尝读书识之无,乃古今之世代治乱,是非成败,烂如指掌。”
25、百战不殆 bǎi zhàn bù dài
释义:百战不殆 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6、百拙千丑 bǎi zhuō qiān chǒu
释义:百拙千丑 极言拙劣丑陋。
出处:宋 晓莹《罗湖野录 辩禅师》:“黄龙鼻下无口,当然所见颟顸,至今百拙千丑。”
27、盲人摸象 máng rén mō xiàng
释义:盲人摸象 佛经故事;传说几个盲人各自抚摸大象的身体;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所摸到的一部分就是大象;因此各人所说不一;争论不休。比喻以一点代替全面;看问题片面。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洪进禅师》:“有僧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
28、看不上眼 kàn bù shàng yǎn
释义:看不上眼 看不过眼,不合己意
出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八回:“我是好男子,这狐群狗党看不上眼,要差我上东京。”
29、窥见一斑 kuī jiàn yī bān
释义:窥见一斑 指只了解一二
出处:《高子遗书 会语九八》:“一向不知阳明、象山学问来历,前在舟中似窥见其一斑。”
30、立于不败之地 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释义:立于不败之地 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
出处: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31、管中窥豹 guǎn zhōng kuī bào
释义:管中窥豹 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痕。比喻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只是片面了解。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32、管窥蠡测 guǎn kuī lí cè
释义:管窥蠡测 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狭窄、片面;见识肤浅。
出处:汉 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33、肠肥脑满 cháng féi nǎo mǎn
释义:肠肥脑满 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饱饱的,养得胖胖的。
出处:《北齐书 琅邪王俨传》:“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长大自不复然,愿宽其罪。”
34、肥头大耳 féi tóu dà ěr
释义:肥头大耳 肥肥的头;硕大的耳。形容生活优裕;保养得好。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今多用于贬义。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35、臼头深目 jiù tóu shēn mù
释义:臼头深目 形容相貌丑陋。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无盐女。其为人也,臼头深目,长壮大节。”
36、鄙于不屑 bǐ yú bù xiè
释义:鄙于不屑 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贱,叫人看不上眼。
37、面目可憎 miàn mù kě zēng
释义:面目可憎 面目:面貌;可憎:令人厌恶。相貌丑陋;令人厌恶。
出处: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38、饱食终日 bǎo shí zhōng rì
释义:饱食终日 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指无所作为。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9、鹄面鸠形 hú miàn jiū xíng
释义:鹄面鸠形 ①面容枯樵,形体瘦削。形容饥疲的样子。②指枯樵瘦削的人。
出处:《明史 忠义传七 耿廷箓》:“小怨必报,何不大用于断头饮血之元凶;私恩必酬,何不广用于鹄面鸠形之赤子。”
40、黑白分明 hēi bái fēn míng
释义:黑白分明 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出处: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