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鞭字的四字成语大全(包含鞭字的成语_包含鞭字的四字词语):罢马不畏鞭箠,一鞭一条痕,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一鞭先著,先吾著鞭,先我着鞭,击鞭锤镫,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快马一鞭,快马加鞭,执鞭坠镫,执鞭随蹬,执鞭随镫,掘墓鞭尸,着人先鞭,蒲鞭之政,蒲鞭之罚,蒲鞭示辱,跃马扬鞭,鞭不及腹,鞭丝帽影,鞭打快牛,鞭擗向里,鞭擗进里,鞭笞天下,鞭约近里,鞭辟入里,鞭辟向里,鞭辟着里,鞭辟近里,鞭长莫及,鞭长驾远,鞭驽策蹇,马腹逃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鞭麟笞凤,良马见鞭影而行,鞭墓戮尸,为之执鞭,执鞭坠蹬。
1、罢马不畏鞭箠 pí mǎ bù wèi biān chuí
释义:罢马不畏鞭箠 罢:同“疲”;箠:鞭子,这里指鞭打。非常疲乏的马,就是用鞭子抽打也不会走动。比喻极端穷困的人并不害怕严厉的法律和刑罚。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诏圣》:"罢马不畏鞭箠,罢民不畏刑法。"
2、一鞭一条痕 yī biān yī tiáo hén
释义:一鞭一条痕 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条痕”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3、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yī biān yī tiáo hén,yī guó yī zhǎng xuè
释义: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掴:用巴掌打。抽一鞭出现一条血痕,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4、一鞭先著 yī biān xiān zhuó
释义:一鞭先著 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出处: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 刘琨传》。
5、先吾著鞭 xiān wú zhuó biān
释义:先吾著鞭 比喻快走一步,占先一步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6、先我着鞭 xiān wǒ zhuó biān
释义:先我着鞭 着:下。比喻快走一步,占先。
出处:《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耳。”
7、击鞭锤镫 jī biān chuí dèng
释义:击鞭锤镫 谓驱马疾行。指急行军。
出处:清·李渔《奈何天·攒羊》:“破釜焚舟,击鞭锤镫,休怕风寒雪冷。”
8、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
释义: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9、快马一鞭 kuài mǎ yī biān
释义:快马一鞭 跑得快的马只着一鞭就行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六卷:“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10、快马加鞭 kuài mǎ jiā biān
释义:快马加鞭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出处:明 徐姬《杀狗记 看书苦谏》:“何不快马加鞭,迳赶至苍山,救取伯伯。”
11、执鞭坠镫 zhí biān zhuì dèng
释义:执鞭坠镫 亦作“执鞭随镫”。谓服侍别人乘骑,多表示倾心追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七回 :“若得与兄长执鞭坠镫,愿为一卒,报答救命之恩,实为万幸。”
12、执鞭随蹬 zhí biān suí dèng
释义:执鞭随蹬 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出处:《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13、执鞭随镫 zhí biān suí dèng
释义:执鞭随镫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
14、掘墓鞭尸 jué mù biān shī
释义:掘墓鞭尸 挖开坟墓,鞭打尸体。形容凶恶或仇恨很深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15、着人先鞭 zhuó rén xiān biān
释义:着人先鞭 比喻做事情比别人抢先一步。
出处:《晋书·刘琨传》:“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
16、蒲鞭之政 pú biān zhī zhèng
释义:蒲鞭之政 蒲:香蒲。以香蒲作鞭子,柔软不能伤人。比喻官吏施行宽厚仁慈之治
出处:南朝·梁·江淹《为始安王拜南兖州刺史章》:“臣职右南阳,谢蒲鞭之政。”
17、蒲鞭之罚 pú biān zhī fá
释义:蒲鞭之罚 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
出处:《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18、蒲鞭示辱 pú biān shì rǔ
释义:蒲鞭示辱 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
出处:《快心编》第十回:“我若将此重棒责之,岂不是伤其肌肤,而使彼贻忧日后耶!古人有蒲鞭示辱则可矣。”
19、跃马扬鞭 yuè mǎ yáng biān
释义:跃马扬鞭 跳上马背,扬起鞭子。形容勇往直前。
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20、鞭不及腹 biān bù jí fù
释义:鞭不及腹 及:到。指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力量达不到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21、鞭丝帽影 biān sī mào yǐng
释义:鞭丝帽影 马鞭和帽子。借指出游。
出处:宋陆游《齐天乐 左绵道中》词:“塞月征尘,鞭丝帽影,常把流年虚占。”
22、鞭打快牛 biān dǎ kuài niú
释义:鞭打快牛 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让它走得更快。比喻赏罚不明,奖懒罚勤
出处:洪放《秘书长》:“不能鞭打快牛,这不科学。”
23、鞭擗向里 biān pǐ xiàng lǐ
释义:鞭擗向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出处:宋张栻《答胡季随书》:“近来士子肯向学者,亦时有之,但实作工夫耐久者极难得也。且是要鞭擗向里,如此下工,方自觉病痛多耳。”
24、鞭擗进里 bīān pǐ jìn lǐ
释义:鞭擗进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 论节奏》:“第三是生理学的假说……这种假说,是把心脏的鼓动和肺脏的呼吸,认为节奏之起源。这觉得很能鞭擗进里了。”
25、鞭笞天下 biān chī tiān xià
释义:鞭笞天下 鞭笞:鞭打;天下:指全国。驱使全国人们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执棰附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26、鞭约近里 biān yuē jīn lǐ
释义:鞭约近里 犹言鞭辟近里。
出处:宋 朱熹《答范伯崇书》:“凡事自立章程,鞭约近里,勿令心志流漫。”
27、鞭辟入里 biān pì rù lǐ
释义: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出处: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28、鞭辟向里 biān bì xiàng lǐ
释义:鞭辟向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出处:明 王守仁《寄邹谦之书》:“随处体认天理之说,大约未尝不是,只要根究下落,即未免捕风捉影,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
29、鞭辟着里 biān bì zhuó lǐ
释义:鞭辟着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出处:清 李颙《南庠汇语》十六:“一则文字知见义袭于外,原不曾鞭辟着里,真参实悟。”
30、鞭辟近里 biān bì jìn lǐ
释义:鞭辟近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出处:宋 程颢《师训》:“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
31、鞭长莫及 biān cháng mò jí
释义:鞭长莫及 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出处:清 昭槤《啸亭续录 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32、鞭长驾远 biān cháng jià yuǎn
释义:鞭长驾远 指路途遥远。
出处:清 魏源《严公神道碑铭》:“故自古梁州自为一道……距省会远者或二千里,鞭长驾远,稂莠丰茂。”
33、鞭驽策蹇 biān nú cè jiǎn
释义:鞭驽策蹇 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
出处:明 张居正《纂修书成辞恩命疏》:“盖五年于兹,而今始克就,鞭驽策蹇,宁靡寸劳。”
34、马腹逃鞭 mǎ fù táo biān
释义:马腹逃鞭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35、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kuài mǎ yī biān,kuài rén yī yán
释义: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跑得快的马只要抽一鞭就能跑到底,爽快的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36、鞭麟笞凤 biān lín chì fèng
释义:鞭麟笞凤 旧指仙人乘鸾凤鞭策其前行。
出处:元·李孝光《送陈君礼之婺女兼寄徐仲礼》:"陈公子,我之故人柏台吏,三年不得书一纸,鞭麟笞凤作官府。"
37、良马见鞭影而行 liáng mǎ jiàn biān yǐng ér xíng
释义:良马见鞭影而行 比喻有才智的人能闻风而动,自觉行事。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外道已去,阿难问佛云:‘外道以何所证,而言得入?’佛云:‘如世间良马见鞭影而行。’"
38、鞭墓戮尸 biān mù lù shī
释义:鞭墓戮尸 鞭:鞭打;戮:杀戮。把死人从墓里挖出来,加以鞭打和杀戮。形容报恨雪耻的极端举动。
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39、为之执鞭 wèi zhī zhí biān
释义:为之执鞭 执:拿着;鞭:马鞭。拿起鞭子为人驾驭车马。比喻为人服役。有景仰,追随的意思。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40、执鞭坠蹬 zhí biān zhuì dèng
释义:执鞭坠蹬 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出处:《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